秦国商鞅军功爵位制度有感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408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国商鞅军功爵位制度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秦国商鞅军功爵位制度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秦国商鞅军功爵位制度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秦国商鞅军功爵位制度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秦国商鞅军功爵位制度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国商鞅军功爵位制度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国商鞅军功爵位制度有感(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国商鞅军功爵位制度有感篇一:秦国历史知识秦文化基本知识秦国大事纪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八年):周平王东迁,史称东周。秦受封为诸侯,始立国。 公元前359年(孝公三年):用商鞅变法。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年十三岁。尊吕不韦为仲父。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行冠礼。嫪毐叛乱,即平。公元前230年:内史腾攻韩,俘韩王安,建立颍川郡。韩灭。 公元前229年:王翦、杨端和率兵攻邯郸。公元前228年:大破赵军,俘赵王迁,赵公于嘉逃代,自立为王。赵灭。 公元前227年:王翦、辛胜在易水西败燕、代联军。燕太子丹派荆柯入秦刺秦王。公元前226年:攻克燕都蓟,迫燕杀太子丹。燕王喜迁都辽东。王贲攻楚。秦之新

2、郑叛。昌平君徙郢。公元前225年:王贲攻大梁,决河水灌大粱城,魏王假出降。设右北平、渔阳、辽西郡。魏灭。公元前224年:设上谷、广阳郡。李信、蒙武攻楚,为项燕所败。公元前223年:王翦攻楚大胜,攻入寿春,俘楚王。又攻江南,设会稽郡。楚灭。公元前222年:王贲攻辽东,俘燕王燕。又攻代,虏代王嘉。燕灭。公元前221年:王贲攻齐,俘齐王建。齐灭,至此六国皆亡。秦帝国建立,嬴政称秦始皇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于第五次的东巡途中。秦始皇其人秦始皇,名赢政(前259前210),13岁登上王位,21岁亲临朝政。凭借着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财力,嬴政花费十年时间,最终于公元前221年先后兼并了韩、赵、魏、

3、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称始皇帝。公元前210年7月,嬴政病死在河北沙丘平台同年9月下葬,终年49岁,陵园就在隔壁但是尚未开掘。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奠定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国功绩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 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

4、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都有副本保存,其后被毁是由于项羽火烧秦都造成的;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 南征百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秦国名人商鞅: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5、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张仪魏国安邑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

6、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范雎:(?前255年),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怀疑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做法。他主张将韩、魏作为秦国兼并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齐国等保持良好关系。范遂被拜为客卿,之后,他又提醒昭王,秦国的王权太弱,需要加强王权。秦昭王遂于前266年废太后,并将国内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拜范雎为相。范雎为人睚眦必报,掌

7、权后先羞辱魏使须贾,之后又迫使魏齐自尽。又举荐郑安平出任秦国大将,王稽出任河东守,以报其恩。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长平战后,范雎妒忌白起的军功,借秦昭王之命迫使白起自杀。此后秦军遭诸侯援军所破,郑安平降赵。前255年,王稽也因通敌之罪被诛。范雎因此失去秦昭王的宠信,不得不推举蔡泽代替自己的位置,辞归封地,不久病死。白起:(?前257年),嬴姓白氏,名起,郿(今陕西眉县)人,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

8、的军事家、统帅。长平之战秦军主将,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全方位对抗,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蒙恬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齐国人,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病死,中车府令赵高同丞相

9、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太子。胡亥即位后,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秦陵简介秦始皇帝陵(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墓之首。秦始皇即位之初变开始修筑自己的陵墓,秦陵占地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左右,共历时37年修建完成,用工达70余万人次,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埋藏最为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园。秦始皇陵主要由地宫、封土、城垣与门阙,各种附属建筑以及陵邑等部

10、分组成。陵园埋藏丰富,各类陪葬坑已达149处,陪葬墓196座,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大型和小型马厩坑、石铠甲坑、兵马俑坑,以及内涵各异的府葬坑等,共筑了一座巨大的文物宝库。兵马俑类型:铜车马简介篇二:商鞅韩沅起1 商 鞅 简 介商鞅 本词条介绍的是商鞅(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更多含义,请参阅“商鞅(多义词)”。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1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2。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

11、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目 录1人物生平1. 早年生活2. 投奔秦国3. 酝酿变法4. 施展变法5. 河西之战6. 安邑固阳之战7. 西鄙之战8. 诬告被杀2人物影响1. 法家思想2. 独立思想人物生平早年生活2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

12、叔痤任中庶子。1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3,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4”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投奔秦国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当时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远,像夷狄一样对待。秦孝公继位后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在国内颁布了

13、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商鞅兵之策。5公叔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在国内发布求贤令,便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并通过景监指责商鞅是个狂妄之徒,不可任用。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不能接受并再次通过景监责备商鞅。商鞅第三次会见秦孝公时用霸道之术游说,获得孝公的肯定但没有被采用,但商鞅此时已领会孝公心中的意图。最后商鞅见孝公时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时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6景监不得其解,向商鞅询问缘由。商鞅说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所以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

14、王道学说不感兴趣。酝酿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73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施展变法颁布垦草令主条目

15、:垦草令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8、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9等改革方略。第一次变法主条目:商鞅变法 10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11。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12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13、建立二十等爵制14、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15等改革方略。第二次变法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