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制度的根本目的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401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朝中央制度的根本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秦朝中央制度的根本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秦朝中央制度的根本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秦朝中央制度的根本目的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秦朝中央制度的根本目的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朝中央制度的根本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朝中央制度的根本目的(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朝中央制度的根本目的篇一:如东中学20XX届高三上学期综合训练历史试题江苏省如东中学20XX-20XX学年度高一历史必修一 期中复习综合卷(一)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2、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妇之义,又伤父

2、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意在说明嫡庶关系的确立A扩大了周朝国君统治的区域 B消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C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3、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C二者均有弊无利 D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4、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5、“它排除了

3、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6、下列两幅地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两种制度的共同点是A地方官员大多由世袭产生 B开创新的地方最高行政单位C边远地区由中央机构直接管辖D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7、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清朝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

4、一8、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单元学习结束后,有四位同学分别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19、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B、无论财产多少,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担任各种官职C、改革内容都有创新之举 D、都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10、民法大全规定: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原则是A依法治国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自由平等 D保护私有财产11、19世纪30年代前期“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

5、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光荣革命D、议会改革12、下列对英国19世纪中期以后的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 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A、 B、 C、 D、13、“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以上材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

6、、革命的彻底性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A、共和制 B、联邦制 C、邦联制 D、总统制15、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通过不同形式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下列关于两国政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家元首均由选举产生B两国权力中心不同 C议会行使立法权力D都体现一定民主精神16、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 2A.B. C. D.17、1851年

7、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进行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曾经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而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勒索大量赔款 B商定关税 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18、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其中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是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英国国旗在飘扬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在海边码头,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海关税额19、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

8、件大事。这件大事应为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马克思曾经指出,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这说明A、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 B、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直接引起农民起义C、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21、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22、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

9、,宁先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是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香港民众反对割让香港岛D、虎门销烟23、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4、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

10、、辛丑条约25、“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段文献资料A强调各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B主张实施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C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民主共和政体D付诸实施并极大推进民主化历程2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27、右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

11、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A、南昌起义的成功发动B、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图略,国民革命歌)3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国共组建革命统一战线28、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29、“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这是小明同学看过毛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A国民

12、革命运动 B国共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30、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 九一八事变之后二、判断题(正确的为A,错误的为B,每题2分,共10分)31、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统治的两大支柱,紧密结合,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被分封者都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32、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不断激化,为稳定社会秩序,公民法逐步为万民法取代。33、太平天国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13、改革方案。3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35、20XX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由选民直接选举,当选为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10分)材料一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

14、政归六部”。明史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檐曝杂记4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3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3分)(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4分)答案:(1)秦、元。 制度:三省六部制(2)“上”指秦始皇。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积极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3)变化:废宰相制度,设内阁,设军机处。消极影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37. 民主与专制如一对并蒂莲,在古代东西方都开出了文明之花,但近代以来民主成为时代潮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 图二 伯利克里时代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