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修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743886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季养生(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夏季养生(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夏季养生(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夏季养生(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夏季养生(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季养生(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季养生(修改)(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季养生,夏季养生理论篇,一、夏季时令特点 二、夏季气象因素与人体健康 1、夏季人体生理变化 2、夏季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夏季养生原则,一、夏季时令特点,夏季时间划分 连续五天平均气温22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一、夏季时令特点,夏季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阴阳平和,阴阳平和,二、夏季气象因素与人体健康,1、夏季人体生理变化 阳盛外浮,阴伏于内 “四时惟夏难将息,伏阴在内腹冷滑”,人体散热难-发热 气温高-出汗多 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湿

2、粘 基础代谢加快-能量需求增多 中枢NS功能变差-(注意力 精确性 反应速度 协调性 对时间 空间的判断力),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二、夏季气象因素与人体健康,2、夏季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暑热湿邪的致病特点 暑邪致病: 1)阳热之象明显- 2)上犯头目,扰及心神 3)易于耗伤气津- 4)多见暑湿夹杂-,发热 汗出 面红目赤 心烦 口干 小便短少 神疲乏力 头

3、晕脑胀 身体沉重,二、夏季气象因素与人体健康,2、夏季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暑热湿邪的致病特点 湿邪致病: 1)易伤阳气: 2)易阻气机: 3)多见头身肢体困倦 4)秽浊不清 粘滞不爽,疲乏困倦, 头晕脑胀 身体沉重 脘腹胀满 食欲不振 小便混浊色深 大便秽浊 腐臭,火邪的致病特点 1)阳热之象 2)易于伤津耗气 3)易袭人体上部 4)易生风动血 5)易扰心神 6)易致阳性疮痈,壮热 面赤 舌红 脉洪等,火热上炎 上部易受火邪侵袭,热急生风 迫血妄行,火热躁动 与心相应,气血壅滞 热聚肉腐,煎熬津液 迫津外出 等,2、夏季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热邪的致病特点,三、夏季养生原则,1、春夏

4、养阳 采阳-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接受太阳照射 顺阳-顺应阳气的升发,心情乐观,舒展筋骨 护阳-保护阳气防止损耗,防止过劳,防止贪凉饮冷 蓄阳养阴-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三、夏季养生原则,2、就凉避暑 防暑降温,防止中暑 养阳有助于消暑,避暑可防止阳气损耗,三、夏季养生原则,3、夏季养心,长夏养脾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 夏季在天为热,在人为心(主血脉 主神志) 夏季心火偏旺,故夏季以制心火为保健中心 脾气与长夏之气相通应(夏至-处暑) 长夏气候多湿气,湿浊困脾则脾失健运(芳香化湿治疗),三、夏季养生原则,4、夏至和中午在夏季养

5、生中的重要性 夏至: 阴阳二气交接、转折时刻,人体气血、阴阳不稳,此时易导致气血紊乱,发生疾病。 中午:阳气由强转弱,阴气由弱渐强,阴阳转折之时,调护不当,易发疾病。 注意防范外邪的入侵以及慢性病的发作!,夏季养生主要在心脾两脏。 注意火热、暑邪、湿邪、阳气四个方面。 体现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热之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夏季养生实践篇,一、起居调养 二、情志调节 三、饮食调养 四、运动锻炼 五、夏季中药调养,

6、一、起居调养,1、作息与睡眠 ( 夜卧早起) 5点起床,晚10点以后安寝 午休 11AM-3PM 午饭不要太饱 不要立即午休 右侧卧位 腹部要盖 60分钟左右为宜 睡觉勿贪凉,纳凉勿过度 2、住宅: 虚堂静室,水亭木阴,洁净空敞之处。 元 丘处机 .摄生消息论 自然通风,洒水降温 防止空调病,夏季则宜晚睡早起,宜比春日稍晚点睡、早点起;结合夏天白昼长的特点,中午有条件的尽量小睡片刻,养足心脏阳气,有助缓解疲劳,以保持心神安宁。 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

7、痹或肌肉酸痛等。,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 同时,还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以免感受湿邪。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3、沐浴 促进汗腺散热,保持洁净 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汗臭味 注意:每日13次 ;水温不可过低;注意脚部清洗;饱餐或饥饿时不宜洗澡 4、穿着 衣服 轻薄 透爽 吸湿性 放湿性好 颜色浅淡 宽松 鞋帽 防晒帽 最好不穿袜子或薄丝袜 皮凉鞋,夏季

8、暑热之邪当道,皮肤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因此,要适当的少穿衣,但是,气温一般接近或超过35时,穿衣太少,皮肤非但不能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 注意选择衣料,尤其丝绸、棉布,真丝等最好;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生细菌。 衣服的颜色多选择浅色系列,以减少阳光的照射。,二、情志调节,1、清静少欲,心神内守 夏三月,欲安其神者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 夏宜养心,养心最好的方法是静养心神 2、开阔胸襟,博爱善施 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黄帝内经 3、喜乐适度,节怒少思

9、 4、心静自然凉 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嵇康养生论 5、琴棋书画,怡养精神 6、阳光与养神,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保持清淡的心态,则平和宁静,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三、饮食调养,1、多食苦味,酸味,适当摄入辛味、咸味 2、清淡素食,少吃油腻 3、勿令太饱 4、适量进食温热饮食 5、饮食注意事项,夏季由于阳气盛,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多,因此失水多,故应多喝水。 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

10、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等。此外,亦可进食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中医五行学认为,夏时心火当令,而苦味食物尽管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等功用,却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由于心火能够克肺金,而辛味归肺经,所以在夏季,尽管天气热,人们可以适当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如辣一些的萝卜,以及葱白、姜、蒜等,其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可补益肺气,尤其是肺气虚的人更应如此。,中医认为夏

11、季为心之所主,其味在苦,因此应适当的补充一些苦味的食物。 现代医学研究苦味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对人体有利。 因此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夏季可供选择。,夏季炎热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例如大量的雪糕、冰水等,因为脾主长夏,嗜食寒凉之品会损伤脾阳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饮食及水液的运化失常而发病。 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疾病。,四、运动锻炼,时间:清晨、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 方式:运动量较小或适中 游泳 散步

12、 慢跑 太极拳 广播操 练气功等 衣着:松软 宽大 浅淡 穿脱方便 调护: 运动后适当饮用凉开水 切勿冷水冲头 洗澡,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过于剧烈,应以运动后少许出汗为宜,以免运动量过大、出汗过多损伤心阴。对于夏季依然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可以选择练太极拳、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倚,正气存于内而风邪不可侵,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可谓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 傍晚,若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人工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神怡如梦,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五、夏季

13、中药调养,一)夏季养生用药原则 1、清心解毒消暑 2、补气养阴生津 3、祛暑健脾利湿 4、兼顾养肺和补肾,五、夏季中药调养,二)、夏季常用药物和复方 1、解暑清热药 2、解暑除湿药 3、益气养阴,调补肺肾药 4、中药外用剂,第 一,总结应用前人的经验而不泥于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理论、中药药性及配伍等理论为指导来配制用膳,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如遵循中药药性的归经理论,强调“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提倡辨证用药,因人施膳,因时施膳。,第 二,注重中药与饮食相结合,药膳除了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外,还具有食品的一般特点,强调色、香、味、形,

14、注重营养价值,因此一份好的药膳,应是既对人体的养生防病具有积极作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又要激起人们的食欲,给人以余味无穷的昧力。,无病三分虚,夏令当进补,夏天,由于天长夜短,睡眠和休息时间相对较少,再加上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体力消耗比其他季节大。而消化功能则大多有所降低,进食减少。所以一到夏季,营养物质进入减少,而又消耗增加,很多人都逐渐消瘦,这就必须进补。 夏季宜清补。即用益气生津的补品。,1、清补凉煲老鸭,配方:老鸦1只(越老越好),沙参、怀山药、莲子、大枣、玉竹各15克,百合12克,枸杞子10克,薏米30克,食盐、冰糖适量。 制法:宰杀老鸦,去毛洗净,将鸭身切成寸块,与中药、冰糖

15、、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共煲23小时,即可食用。 功能特点:陈年老鸦性味甘寒,擅长滋阴降火,而且营养丰富。8味药物:沙参、玉竹、枸杞子滋阴;百合润肺;山药、莲子、大枣健脾;薏米健脾祛阴。处方组织合理,不黏不腻,不温不燥,适合于夏季热毒疮疖、肺燥久咳、阴虚体质等食用。,2、麦冬芦根汤,配方与制法:取麦冬6克、芦根9克,水煎先后2次,滤出;将2次滤液兑在一起,分次频频饮服。 功效:清热生津、止呕除烦、润肺清心、保护咽喉。 这是药王孙思邈留给我们的消暑良方,对于夏令汗多、头晕、烦闷和胃肠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苏东坡曾用这种饮料保护咽喉和口腔。,3、银花甘草茶,配方与制法:取金银花6克,绿茶3克,甘草

16、1克,白砂糖3克,食盐0.3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本茶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 可用于轻度伤暑、咽痛不适、热疖痱毒等患者。,4、菊花枸杞茶,配方与制法:取白菊花6克,枸杞子6克,山楂3克,绿茶叶3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本茶具有防暑清热、养肝明目、消食健胃、降脂降压的作用。 可以用于感热伤暑、食滞不化。,5、三子乌梅茶,配方与制法:取决明子、五味子、枸杞子各5克,乌梅2个,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本茶具有清热散热、健脾和胃、益肝补肾、生津止渴等功效。 适用于阴虚内热、出汗过多、口舌干燥、目视昏花等症。,6、藿香佩兰茶,配方与制法:取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