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4347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瓶颈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瓶颈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瓶颈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瓶颈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瓶颈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瓶颈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瓶颈与对策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摘 要】基于地方新建本科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分析地方新建本科实践教学的“瓶颈”,提出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可行对策,以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对策 一、引言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国在“未来GDP增长率为7%已相当可观”。根据奥肯定律可知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呈反向变动,意味着今后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当就业率依然成为高校考评的重要指标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然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亟须面临和解决的难题。我

2、国高校利用实践教学这一重要平台,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改变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思路,建立一套与其转型发展路径相一致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高校定位管理的症结 1.办学定位模糊。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对于高校实行差别定位,如美国将大学划分为研究型、博士授予型、综合性三种大学形式,在此基础上另设普通四年制学院、社区学院、专科学校等培养多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由于美国各高校在办学定位上差别明显,故各高校间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竞争并不激烈。而我国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

3、立,且隶属于不同政府职能部门管辖,高校建设方面大同小异,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的定位,而使得毕业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 2.管理模式粗放。 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孕育而生的,从某种角度而言,属于粗放型管理模式。少数高校负责人的传统办学思想根深蒂固,缺乏高校自立意识,使高校成为政府的附属品,从而使高校的办学模式缺乏新意。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有1500多所尚未设立硕士点本专科院校中,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所占比重较大,在专业设置上普遍存在小而全 (二)政府部门对高校考核机制的垢病 1.政府部门对高校考核大同小异。 我国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考核,一直坚持“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使各高校对于重点学科

4、、重点实验室等投入大量人才和资金,过度追求科研成果的级别和量化。 2.“重科研、轻教学”功利思想普遍。 作为高校教师应保证论文的原创性和应用性,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和实用性是建立在学科前沿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把握的前提之下,而不能为了科研而研究,为了谋求经费而科研。 (三)高校教育经费的局限 1.教育经费匮乏。 后工业时代,作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推进作用显而易见且与日俱增。立足我国国情,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划拨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情况更为严峻,严重制约教学和科研的有效投入。 2.人员严重膨胀。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空间有限,在此背景下,人员的过度膨胀也成

5、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原本高校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师资引进的粗放管理会派生一系列现实问题,如学科全而单科弱、人员多而人才少等现象。 三、优化地方新建本科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高校定位 1.落实专、本、研究生的靶向培养。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和家庭共同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民众对于教育的投资期待获得应有的回报,进而回报社会。然而,一方面地方新建本科热衷于升格、设点;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大学教育的抱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区别定位,因材施教,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多层次、宽口径人才。 2.构建校、企、大学生的互动平台。 (1)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毕

6、业论文(设计)、实习、校外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和考核水平,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如开辟网络实训、校企联合考核、校企合作建立实验室等形式,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推广素质教育。高校要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失衡的教育格局,拓展大学生对专业和教育资源的选择权,如采用跨校修学分、模块课程体系等形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实践操作水平。 (3)构建教改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并投入必要的科研经费,借助教师教改项目平

7、台,积极吸收大学生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实现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和突破。如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使教学改革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创建提供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 (二)协调发展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 将教学考核结果和科研考核结果分别与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审挂钩,评聘分离。高校绩效津贴是由高校将学费按照一定比例,依据各分院创收情况和工作量进行统一划拨的资金。分院落实到岗教个人采取科研和教学的总积分折合而定,管理人员参照岗教人员一定标准分配(如华中农大等高校)。绩效津贴与职称脱钩,但可与教学工作量、教学评估结果挂钩。使不同类型的教师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不仅有效地化解教学和科

8、研的矛盾,而且有助于教师把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领域中去。只有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才能避免大学教育的实践教学形式化,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的真谛。 (三)重新构建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是创新的平台和基础,当代高校应为大学生构建一个汇集实践性、多元化的综合型实践教学环境,进而使大学生四年的求学生涯中可接触到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理念和滋养,该举措不仅可使大学生夯实理论基础和强化实践技能,同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就业能的得升大有裨益,从源头上打破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传统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钱广荣.实践教学需要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72-73. 2 赵明刚.美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评析J. 教育评论,2011(1):156-158. 3 杨燕燕.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取向转换J. 教育研究,2012(5):84-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