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4343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9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习笔记 、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道德概述 第二节 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职业化与职业道德 第四节 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第五节 职业道德修养 第六节 敬 业 第七节 诚 信 第八节 公 道 第九节 纪 律 第十节 节 约 第十一节 合 作 第十二节 奉 献 第一节 职业道德概述1 第二节 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3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3、职业活动内在的道德准则:忠诚、审慎、勤勉 忠诚:指从业人员忠实于服务对象并对自己的委托人认真担负职责、以寻求实现职责的最优效果的强烈态度和意向。当非典来临时,医

2、生、护士都不应逃跑;军人也不可临阵脱逃。履行职责时做到一切为了完成任务,不能带有私心或“以权谋私”。 审慎:指选择最佳手段以实现职责最优的结果,并努力规避风险。重视过程和结果,仔细思考手段的利弊得失,尽可能地选择好的手段。理性、客观,十分严谨地去权衡如何做效果才最好,尽可能地减少工作所带来的可能的危险和损失。做事要有计划、有根据,不能有投机或侥幸的心理。决策要有充分的研究,应准备好各种可能的替代方案,以供择优选择; 勤勉:指从业者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集中精力投入地做好事情,不分心,不偷懒,不三心二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细节决定成败”。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开展工作;善始善终,不能虎头蛇尾。

3、 第三节 职业化与职业道德 1、职业化(专业化),是一种自律性的工作态度。简单地说,职业化就是一种按照职业道德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以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并圆满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 2、职业化的核心层是职业化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中间层是职业化技能,最外层是职业行为规范。 第四节 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第五节 职业道德修养 第六节 敬 业 第七节 诚 信 1、从业人员讲求信用包括:择业信用、岗位责任信用、离职信用 第八节 公 道10 1、从业人员践行公私分明的具体要求是要有:法律意识、慎微意识、大局

4、意识。 第九节 纪 律 1、从业人员践行纪律的要求是:学习岗位规则、执行操作规程、遵守行业规范、严守法律法规。 第十节 节 约 1、从业人员践行节约的具体要求是:爱护公物、节约资源、艰苦奋斗。 第十一节 合 作 1、合作的特征包括:社会性、互利性、平等性 2、从业人员践行合作的具体要求是:求同存异、互助协作、公平竞争。 第十二节 奉 献 1、的特征:非功利性、普遍性、可为性 1、从业人员践行奉献的具体要求是:尽职尽责、尊重集体、为人民服务。 3奉献对实现职业理想的具体意义在于:具有奉献精神,能把职业当事业来做;对工作积极主动,总会有成才的机遇;能使个人价值融入集体价值之中。 一、基础心理学 高

5、云鹏:“基础心理学是整个心理学和咨询师所要掌握知识的基础,也叫普通心理学。讲述的是框架性的内容和最基本的现象。和变态心理学相比,基础心理学讲的是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内容多,概念泛杂,不能省略,题册中相关题目有420道。13个学时,主要讲知识点,关键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解。” 授课时间:2012年8月18日-19日;笔记整理时间:9月10日-15日。 第一节 绪论(心理的本质)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 感觉、知觉和记忆 第四节 思维、语言和想象 第五节 意识与注意 第六节 需要与动机 第七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八节 能力和人格(气质、性格)第一节 绪论(心理的本质) 一、定义 1、心理

6、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2、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动物的、儿童的、变态的心理现象不属于基础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但上述四种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原则 1、四个方面:认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是心理对行为的支配);能力和人格。2、分类: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知、情、意)。心理特性包括需要动机、能力

7、、人格。如下图: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心理现象 心理活动的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 心理特性 对实践活动的适宜性(能力) 人格特征(气质、性格) (P295心理学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之一,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指的是知、情、意等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P296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也是从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方面来分类描述的,包括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障碍等) 3、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速记:观察实验、调查个案) 三、人的心理的本质 人的

8、心理(从功能上讲)是脑的机能,(从内容上讲)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的现象,但并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有思维功能,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的心理也叫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有主观性、能动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心理反映的形式包括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欲望和要求等。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来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思维萌芽三个阶段。心理现象的产生以能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为标志,或者说以形

9、成条件反射为标志,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仅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植物或低等动物都有,但并不能说它们有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如猩猩、猴子)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有思维,能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发展简史 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人们主要通过思辨、总结个人经验的方法。19纪中叶,开始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 1、构造心理学(创始人:冯特,铁钦纳) 用内省实验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组成部分和它们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认为心理学

10、应该研究人的意识,意识由哪些元素构成,而不管意识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杜威、安吉尔)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影响推动下产生,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因素,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和实际应用,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3、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主张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间的规律。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认为查明了刺激和反应(S-R)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通过控制环境可以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学的刺激和平时的所说刺激意义有所不同,光线对眼睛在心理学上讲

11、就是一种刺激。外界客观事物对人体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都叫刺激。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德: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速记:维可可) 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M. Wertheimer)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又称为完形心理学。整体不等于部分相加,反对分解心理现象,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学。 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分析被压抑的本能。主要包括五大理论(观点):潜意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动力学观点:发展观点: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生殖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岁以后);适应观点:焦虑

12、和自我防御机制 二战以后,当代心理学理论出现整合趋势。 1、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认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两大传统学派有明显分歧,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2、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3、生理心理学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包括

13、脑与行为的演化;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1、神经系统 由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组成,分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树突接受外界刺激并转化成神经冲动,或者接受前一个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现将神经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两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分叫突触。神经系统的灰色部位是树突和细胞体集中的地方,白色部位是轴突经过的地方。神经元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14、中间神经元三种,也叫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2、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运动和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从解剖上看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从功能上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植物神经)系统。躯体神经是到达感觉和运动器官的神经,支配控制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分布在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肠胃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与情绪反应有密切关系。 3、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脊髓和脑。脑由脑干、间脑、小脑、端脑(大脑)组成。 脑干是脑的最古老的部分,包括延脑(延髓)、桥脑、中脑。从大脑两半球和身体两侧来的神经纤维,经延脑的椎体交叉向对侧传导,产生对侧传导和支配状况。延脑中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