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743212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质学与土力学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 B )1、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通过试验测定的指标是:A、孔隙比、含水量和饱和度; B、土的密度、含水量和土粒密度;C、孔隙率、土粒密度和土的密度; D、土粒密度、饱和度和土的密度。( A )2、动水力(渗透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水头梯度; B、水头差; C、渗透系数; D、流速。( C )3、引起建筑物基础沉降的根本原因是;A、基础自重压力 B、基底总压应力 C、基底附加应力 D、建筑物活荷载( A )4、土的压缩系数越_、压缩模量越_,土的压缩性就越大。 A、高,低; B、低,高; C、高,高; D、低,低。( D )5、现场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模量是

2、_。 A、压缩模量; B、弹性模量; C、初始模量; D、变形模量。( A )6、新近沉积的粘性土一般为_土。 A、欠固结; B、正常固结; C、超固结: D、完全固结。( C )7、下面的几类土中_是由土的颗粒级配进行分类的。 A、杂填土; B、粉质粘土; C、碎石土; D、黄土。( C )8、对粘性土进行分类的指标是:A、塑限; B、液限; C、塑性指数; D、液性指数。( B )9、下列土层中, 最容易出现流砂现象。A、粗砂; B、粉土; C、粘土; D、粉质粘土。( A )10、室内侧限压缩试验测得的e-P曲线愈陡,表明该土样的压缩性:A、愈高; B、愈低; C、愈均匀; D、愈不均匀

3、。( B )11、土体中被动土压力充分发挥所需位移量通常 主动土压力发挥所需位移量。A、小于; B、超过; C、等于; D不一定( D )12、有一10m厚的饱和软土层,双面排水,2年后固结度为80,若该土层是单面排水,要达到同样固结度,则需要的时间为:A、0.5年; B、2年; C、4年; D、8年。13.湿砂土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连接”,用锹能挖成团,这是由于( C )在起作用。A.水胶连接 B.土粒表面静电引力 C.毛细力 D.胶结连接力14.流砂现象主要发生在( B )。A.粘性土土体内部 B.粘性土土体表面逸出区 C.砂性土土体内部 D. 砂性土土体表面逸出区15.多年冻土区内,砂土和

4、碎石土,按其冻结状态应是( A )冻土。A.松散 B.坚硬 C.塑性 D.软弱16.按简化计算方法,N作用于形心轴上且0e,刚性基础底面压应力成( B )分布。A.均匀 B.梯形 C. 三角形 D.重新17.在集中荷载P的作用线上,z的分布表现出随着深度增加而( A )的规律。A.递减 B.递增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18.下列( B )是由建筑荷载产生的,并能引起土体产生新的变形和导致土体破坏。A.自重应力 B.附加应力 C.总应力 D.中性压力19.结构型式、尺寸、埋置深度相同的甲、乙两基础,地基土也是性质相同的粘土。甲基础作用荷载组合I,乙基础作用荷载组合II,则( C

5、)。A.甲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大于乙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B. 甲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等于乙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C. 甲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小于乙基础下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D.不能判别20.作用在饱和土体上的外荷载,由土颗粒分担的那部分成为( B )。A.总应力 B.有效应力 C.孔隙应力 D.中性应力21.当地基排水不良、工程施工进度又快、土体将在没有固结的情况下承受荷载时,土体的剪切试验应采用( A )法。A.UU B.CU C.CD D.不能判断22.通常用作人工填土碾压的控制指标?( B )A.土的干密度 B.土的含水量 C.土的密度 D.土的孔隙比23.下列哪种土不会

6、发生液化现象?( A )A.粘性土 B.饱和土 C.砂性土 D.少粘性土24.同一土层中,土颗粒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称为土的构造。下列( D )不是常见的土的构造。A.层状结构 B.分散结构 C.裂隙状结构 D.蜂窝状结构25.工程上常把( B )作为评定土体紧密程度的标准,从而控制填土工程的施工质量。A.饱和密度 B.干密度 C.浮密度 D.相对密度26. ( D )现象发生在土粒表面渗流逸出处,不发生在土体内部。A.管涌 B.渗流 C.冻土 D.流砂27.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将地基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D)、黏性土和人工填土。A.岩石 B.细粒土 C.粗粒土 D.粉土28. ( A

7、)是黏土颗粒表面物理化学作用的一种宏观性质,是黏性土强度变化的一种特殊形式。A.触变性 B.胶结性 C.崩解性 D.带电性29.土层中由于毛细现象所润湿的范围称为毛细水带,位于毛细水带中部的是( B)。A.正常毛细水带 B.毛细网状水带 C.毛细悬挂水带 D.以上均不对30. 影响土的动力变形特性因素中( D )最为显著。A.周围压力 B.孔隙比 C.含水量 D.应变幅值31.基础底面与土之间接触面上的接触压力,称为(D )。A.自重应力 B.附加应力 C.土体压力 D.基底压力32.当地基上作用的荷载不大、土中的塑性变形区很小时,荷载与变形之间近似为( C)。A.弹性关系 B.曲线关系 C.

8、直线关系 D.都不是33. 挡土墙的计算通常不包括( D )。A.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计算 B.挡土墙稳定性验算 C.挡土墙截面强度验算 D.地基的裂缝宽度验算34.在同一竖向线上的附加应力随深度而变化,深度越深,附加应力( A ),超多某一深度后,附加应力对地基的影响可以忽略。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均不对35.对于中压缩性土,压缩系数的范围为( A )。A.不变 B.越低 C.常数 D.越高36.压缩指数在压力较大时,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压缩指数大,表明土的压缩性( D )。A.不变 B.越低 C.常数 D.越高37.土体内部的滑动可沿任何一个面发生,条件是该面上的剪应力( C

9、)它的抗剪强度。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比较38.下列四种测剪切强度的方法,其中( A)可在原位进行试验。A.十字板剪切试验 B.三轴压缩试验C.无侧限抗压强度 D.直接剪切试验39.现场十字板试验得到的强度与室内(C )试验方法测得的强度相当?A.固结快剪 B.快剪 C.慢剪 D.不固结快剪40.土样在剪切过程中,其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峰值特征的是( C)。A.加工软化型 B.加工硬化型 C.塑性型 D.无法判别41.土粒级配曲线越平缓,说明(C)A、土粒均匀,级配不好;B、土粒均匀,级配良好;C、土粒不均匀,级配良好;D、土粒不均匀,级配不好;42.土的三项通过试验测定的物理指

10、标是(D)A、天然重度、天然含水量和相对密度;B、孔隙比、相对密度和密度;C、孔隙比、天然含水量和饱和度;D、含水率、密度和土粒比重;43.含水率的意义是:(C)A、单位体积土体内所含水的质量;B、单位孔隙体积内所含水的质量;C、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D、土中所含水的体积与土体总体积之比;44.有两个不同的基础,其基础总压力相同,在同一深度处,哪一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B)A、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大;B、宽度小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C、宽度大的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小;D、两个基础产生的附加应力相等;45.有一单面排水的土层在固结度达到0.5时所需要时间为4年,若将该土层改为双面

11、排水,其固结度同样为0.5时所需时间为(A)A、1年;B、2年;C、4年;D、8年;46.超固结土是指土体:(B)A、受到一超荷载;B、当前有效应力小于前期固结压力;C、固结压力超过了土体承受能力;D、固结时间超过了预定;47.灵敏度是用来反映(A)的指标。A、土体结构受到扰动后强度降低程度;B、砂土在受震动时发生液化可能性;C、粘土颗粒含量多少;D、土体强度超过峰值后降低程度;48.当水库水位骤降,用总应力法验算上游坝坡的稳定性时,宜用(B)A、快剪强度指标;B、固结快剪强度指标;C、慢剪强度指标;49.关于土坡稳定分析瑞典条分法,下列条目中只有(A)是正确的。A、假定土条侧面上作用力对土坡

12、稳定性没有影响;B、考虑了每个土条上所作用力的平衡;C、在任何稳定条件下,滑动力矩都与滑动面上抗剪强度完全发挥所产生的抗滑力矩相等;D、对粘性土坡算得的安全系数与土体的容重(或密度)无关;50.关于地基稳定分析的下列几个概念中,有一个是错的,它是(B)。A、对于坚硬粘性土或紧密砂性土,地基剪切破坏形式一般的是整体剪切破坏;B、用塑性开展区的深度来估计地基的稳定性,就是说塑性开展区的深度愈大,表明破坏区埋得愈深,愈不易滑动因而地基愈稳定;C、从各种地基承载力公式中都可以看出,若地基土的容重(或密度)愈大,则承载力愈高;D、基础埋置深度愈大,地基愈稳定;51、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的最简单方法是(B)。A三轴压缩试验 B 直接剪切试验 C无侧限抗压试验 D十字剪切试验52、基础沉降主要是由(B )引起的体积变形。A 正压力 B正应力 C侧压力 D平均应力53、土与其他连续介质相比具有( B)种特性。A 2 B3 C 4 D554、土体中的应力按其起因可分为( A)种。A2 B3 C4 D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