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四点半课堂管理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2398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四点半课堂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区四点半课堂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区四点半课堂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区四点半课堂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区四点半课堂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四点半课堂管理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四点半课堂管理制度篇一:XX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四点半学校制度四点半学校管理制度一、社工责任制度1、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学习和生活习惯,确保活动中心健康、安全、稳定的发展。2、建立、加强安全教育制度,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安全专题教育、紧急突发问题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的教育、紧急电话如110、119、120等使用常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3、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制度。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做好中心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学生跌伤、摔伤、砸伤等事故发生,学生发生意

2、外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不得贻误治疗时间。4、负责社工要具体、全面负责当天的卫生、安全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做到人走关灯和电器的关闭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5、社区“四点半学校”遵循自愿原则接纳辖区中小学生,不设门槛,不作强求,所有教学和服务均无偿提供6、当值社工要做好学员的登记工作,方便及时知悉学员的去向,保证中心学员的安全。二、中心学员制度1、中心学员及其家长需配合当值社工做好登记工作,确保的学员的安全。2、中心学员在参与“四点半学堂”期间,不得破坏课堂纪律。3、中心学员在参与“四点半学堂”期间,不得相互打架斗殴。4、中心学员不得随意破坏中心

3、相关财物,必须爱护公物。5、中心学员离开时,必须由家长亲自接回。如果是自行回家需签字确认。6、中心学员在参与周末影厅时,不得大声喧哗。三、在四点半学校开展活动须知1、活动组织者需提前预约活动场地,并提前布置场地。2、活动组织者需要提前登记活动名称和活动内容的简单介绍以方便存档管理。3、活动组织者需要负责活动前后的保洁工作。4、活动组织者需要负责活动前后的场地还原工作。5、活动结束时活动组织者请做人走关灯。篇二:四点半课堂人员职责四点半课堂工作人员职责一、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学习和生活习惯,确保活动健康、安全、稳定的发展;二、建立、加强安全教

4、育制度,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安全专题教育、紧急突发问题处理方法、自救互救常识的教育、紧急电话如110、119、120等使用常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安全保卫制度。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做好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学生跌伤、摔伤、砸伤等事故发生,学生发生意外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不得贻误治疗时间;四、负责老师要具体、全面负责当天的卫生、安全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做到人走关灯和电器的关闭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五、社区“四点半课堂”遵循自愿原则接纳辖区小

5、学生,不设门槛,不作强求,所有教学和服务均无偿提供;六、社区工作人员和四点半课堂老师要做好学生的登记工作,方便及时知悉学生的去向,保证课堂学生的安全。篇三:四点半学校制度留守儿童活动站“四点半”课堂管理制度孩子下午4点半放学,家长仍在上班,老人接回孩子又没法辅导功课,这是许多家庭面临的难题。高桥村留守儿童活动站开办“四点半”课堂,让放学了的孩子们在这里免费接受作业辅导、兴趣培养、亲子活动等服务,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为规范管理课堂秩序,特制订如下管理制度:一、坚持以本村留守儿童为主,人员相对固定。二、离开时必须由家长亲自接回。三、写作业时不得喧哗、谈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听从活动站工作人员指挥安排。四、学生写作业如遇有疑问时,应先举手;注意维持课堂纪律,不得大声喧哗打闹,破坏课堂纪律。五、在课堂内服装应整齐,不得穿背心、拖鞋。六、要爱护公共财物,课桌椅不得任意搬出室外或任意损坏。七、每天轮流值日,保持地面干净无纸屑,爱护公物,做到人走关灯。不得乱扔纸屑、杂物、不随地吐痰,严禁在课桌椅上乱刻、乱涂、乱写。不得随意在墙壁、门窗上乱贴、乱写、乱画,自觉维护课堂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