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4237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电网公司十二五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附件 1 1 广东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 “十二五十二五”配电网自动化规划配电网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技术原则 2011 年年 9 月月 目目 录录 1 总总体原体原则则.1 2 配配电电自自动动化技化技术术路路线线.1 3 配配电电主站系主站系统统建建设设原原则则.2 4 监监控点及控点及监监控方式的控方式的选择选择.3 5 配配电电自自动动化化类类型建型建设设原原则则.5 6 配配电电开关自开关自动动化改造原化改造原则则.7 7 配配电电自自动动化化设备电设备电源源.8 8 配配电电自自 8 附附录录 1:投:投资资估算参考估算参考单单价价.10 附附录录 2:名:名词术语词术语.12 -

2、1 - 1总总体原体原则则 1.1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与改造必须始终以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 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与运行效率为主要目标,适应未来智能配 电网、调控一体化要求,遵循安全、可靠和稳定的总体原则。 1.2 应根据配电网现状及发展需求、供电可靠性与运行管理要求, 制定分区域、分阶段建设方案。 1.3 应与配电网一次系统规划统筹考虑,优先建设负荷相对稳定、 网架结构相对完善的区域,避免重复建设和改造。 1.4 应综合考虑配电线路、通信网络和开关设备情况,选择经济 实用的自动化建设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应对一次系统进 行大规模改造。 1.5 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应充分考虑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需求

3、, 选择适宜的配电开关设备,预留或同步建设配电网自动化通信通 道。 1.6 应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配电网相关自动化信息的共享 和系统集成,促进配电网自动化信息综合利用。 1.7 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应按照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通过继 承或适当改造,充分利用原有一次设备、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 电子站和通信通道等资源。 1.8 配电自动化系统应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配调监控及系统管 理平台,实现配调业务的集中或分区管理。 - 2 - 2配配电电自自动动化技化技术术路路线线 2.1 采用分区域、分阶段,不同模式的配电自动化技术路线,从分 散的就地型逐步发展到集中型的配电自动化。 2.2 配电网自动

4、化实现模式如下: (1)对于 A、B 类供电区中网架结构完善,近两年不需要改造,或 具有合理、严谨配网规划的区域,规划建设“三遥”模式的配电网 自动化;对于近两年需要进行网架改造的区域,配合配电一次系 统改造,同期建设“三遥”模式的配电网自动化。 (2)对于 A、B 类供电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电缆线路,采用两遥 配电自动化终端或带通信功能的故障指示器,建设以故障检测为 主要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分区域逐步实现配电网故障定位。 (3)对于 A、B 类供电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架空线路,采用架空 自动化开关,实现就地馈线自动化,并实现线路故障信息上传。 3配配电电主站主站系系统统建建设设原原则则 3.1

5、 配电主站建设条件 开展配网调度集约化的地市供电局,以及用户停电时间小于 5 小时的地市或重点城市供电局,在“十二五”期间优先建设独立 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 以上供电局对不满足运行需要的现有主站系统可进行改造; 投运超过 8 年且不满足要求的,可在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资源基础 上,按新建主站标准建设。 3.2 配电主站系统技术要求 (1)应按照规划期配电网整体规模及发展需求建设主站基础 - 3 - 平台和配电 SCADA、馈线故障处理等基本功能;可根据需要逐 步扩展高级应用、配电仿真及智能化应用等功能。 (2)应构建标准、通用的基础平台,根据配电网规模合理配置 系统硬件及软件,做到安全、可靠、可

6、用、可扩展。 (3)应满足基于集中处理方式的配电线路故障处理需求,配合 变电站保护装置、配电开关和自动化终端等设备实现自动故障处 理。 (4)应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配置信息分流、分层分区域管理、 模型拼接等功能,实现配电网分区域运行监视、调度操作和模型 维护。 (5)应具有友好的操作及维护界面,采用可视化技术、智能建 模等最新技术,能够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的配电网监控、调度及运 行管理界面。 (6)应实现与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从管理信息系统获 取设备台帐、地理信息及配电网模型,并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配 电网实时运行数据。 (7)应实现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接口,充分利用计量自动化系 统提供的数据实

7、现对分支线负荷、配电变压器故障信息的监测。 (8)应符合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监会电监安 全20065 号令)的要求,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和 纵向认证的原则,按照南方电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实 施规范(调自200819 号)的要求配置安全防护设备。 - 4 - 4监监控点及控点及监监控方式的控方式的选择选择 应首先对与重点区域相关联的配电线路以及具有联络点、具 备转供能力且近期不需要进行改造的线路进行自动化监控。相互 间具有联络关系的配电线路宜同期进行自动化建设与改造。 应根据供电区分类,结合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要求、开关设备 现状及通信条件合理选择监控点及监控方式,尽量

8、减少对现有开 关的改造。监控点及监控方式的选择参照表 1 电缆线路监控选点 参照表和表 2 架空线路监控选点参照表。 表表 1 电缆线电缆线路路监监控控选选点参照表点参照表 监控点 供电区 三遥点 (指遥测、遥信和遥控) 两遥点 (指遥测、遥信) 一遥点 (指遥信,特指线路故 障信号) A 类 1)现有联络开关、分段开 关和具备三遥改造条件的 分支开关。 2)新建开关。 现有不具备三遥改造条 件的分支开关。 其他重要节点。 B 类 1)现有联络开关、具备三 遥改造条件的分段开关。 2)新建的联络开关和分段 开关。 1)现有不具备三遥改造 条件的分段开关。 2)现有及新建分支开关。 其他重要节点

9、。 C 类 1)现有具备两遥接入条 件的开关。 2)新建联络开关和关键 分段开关(预留三遥改 造空间)。 1)现有不具备两遥接入 条件的联络开关、关键 分段开关和重要分支开 关。 2)新建分支开关。 3)其他重要节点。 D 类 现有具备两遥接入条件 的开关。 1)现有不具备两遥接入 条件的联络开关、关键 分段开关和重要分支开 关。 2)新建开关。 3)其他重要节点。 - 5 - 备注: 1)“具备三遥改造条件”指在现有开关基础上进行改造(不包括开关整体更换)。 2)“具备两遥接入条件“指具备遥信和遥测结点,不需要进行两遥改造。 3)“关键分段开关”指在线路故障情况下有利于进行故障隔离并恢复重要

10、用户或较多用户供电的分段开 关,每回线路的关键分段开关不宜超过 3 个。 4)“重要分支开关”指分支线路较长或与重要用户相关的开关。 5)“其他重要节点”指位于故障易发区域,有利于故障定位但没有开关的节点。 表表 2 架空架空线线路路监监控控选选点参照表点参照表 监控点 供电区 三遥点 (指遥测、遥信和遥控) 两遥点 (指遥测、遥信) 一遥点 (指遥信,特指线路故 障信号) A、B 类 1)现有联络开关、分段开 关和分支开关。 2)新建开关。 其他重要节点。 C、D、E 类 现有及新建联络开关、 关键分段开关和重要分 支开关。 其他重要节点。 F 类 现有及新建联络开关、 关键分段开关。 其他

11、重要节点。 备注: 1)“关键分段开关”指在线路故障情况下有利于进行故障隔离并恢复重要用户或较多用户供电的分段开 关,每回线路的关键分段开关不宜超过 3 个。 2)“重要分支开关”指分支线路较长或与重要用户相关的开关。 3)“其他重要节点”指位于故障易发区域,有利于故障定位但没有开关的节点。 5配配电电自自动动化化类类型建型建设设原原则则 5.1 配电自动化系统宜采用“分区域,全覆盖”的建设原则。以镇 或县(区)为单位建设配网自动化,每回 10 千伏公用线路上至 - 6 - 少有 1 个节点实现配网自动化“一遥”、或“两遥”、或“三遥”功 能。 2015 年前,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

12、海、江门达 到地区全覆盖;惠州、肇庆基本实现地区全覆盖。各供电局根 据需要逐步提高三遥比例。 5.2 以故障检测为主要功能的主站系统仅配置 SCADA/DA 等 基本功能软件,实现三遥功能的主站系统可根据需要扩展高级 应用软件。 5.3 故障检测区域建设原则 5.3.1 架空及混合线路 (1)变电站线路出口处可配置故障指示器。 (2)主干线:架空线路长线路 12 公里采用故障指示器分段,缩 小故障区段范围。可根据线路特点和投资额度适当调整故障指示 器安装密度。 (3) 线路重要分支处:对于支线长度超过 2 公里或重要负荷分支, 可配置故障指示器。 (4)电缆线与架空线连接处可采用故障指示器。

13、5.3.2 电缆线路 安装在环网柜、电缆分支箱等设备进出线电缆上。主干线每 路进出线、长度超过 300 米的电缆分支线配置一套电缆故障指示 器,与电缆通信终端连接。可根据线路特点和投资额度适当调整 故障指示器安装密度。 5.3.3 为提高接地故障检测准确率,可在变电站每段 10kV 母线 安装 1 台接地信号注入源(注入源主要是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 - 7 - 的接地方式)。 5.4 配电自动化区域建设原则 5.4.1 根据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对设备可靠、网络完善的区域, 按照“成熟一个,转移一个”的原则,优先在 A 类和 B 类供电区城 市建设成熟区域(网架结构完善,或具有合理、严谨规划的区

14、域), 实现配电网自动化 “三遥”,其他区域待城市建设稳定、配网网 络完善时逐步接入。 ” 5.4.2 配电自动化终端的建设宜结合一次设备的建设与改造逐步 实施,规划新建的配电站点应配合一次开关设备的建设同期进行 自动化建设。 5.5 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区域 在主干线上,安装电压型自动化开关,在重要的分界点上, 安装分界开关,就地实现故障快速定位、隔离和非故障区段自动 转供电。同时,配置通信终端,将电压、电流、开关状态等信息上 传至主站。 6配配电电开关自开关自动动化改造化改造原原则则 6.1 应配合一次系统规划关于开关设备的改造和更换,因地制宜 对开关进行改造,对于近两年面临更换的开关设备,不

15、宜进行改 造。 6.2 对于已经列入电缆改造计划或即将进行电缆化改造的架空 线路,不宜对其架空开关进行配电自动化改造。 6.3 开关电动操作机构宜优先采用原开关柜生产厂家的设备, 开关自动化改造不应影响开关原有性能。 - 8 - 6.4 开关自动化改造应统一标准,规范开关与自动化终端的接 口形式,以便于流程化操作和后期维护。 6.5 应根据停电计划和停电时间合理安排对开关站、配电站开 关的改造工作,建立流程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7配配电电自自动动化化设备电设备电源源 7.1 应统筹考虑自动化设备、通信系统及开关操作电源;电源系 统容量应满足开关操作、自动化终端及通信设备供电及站所照明 要

16、求。 7.2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安装电压互感器;在无法安装电压互感 器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采用电流互感器取电或就近从公用变压 器取电。 7.3 对于大型站所,可设置独立的电源系统;对于小型站所宜采 用与自动化设备一体化建设模式。 7.4 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电源系统应支持双路输入,并行运行,双 路电源分别取自开关两侧或不同的进线开关;具有母线的站所宜 采用母线取电方式。 7.5 具备遥控功能开关的站所,后备电源应满足在主电源失电的 情况下维持配电终端运行 8 小时以上和开关分合闸 1 次以上的 要求。 7.6 应采用免维护、长寿命、耐高温、耐潮湿的储能装置,并实现 对电源系统的远程监控。 7.7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应配置 UPS 不间断电源,UPS 配置应 满足南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不间断电源配置规范(调自 - 9 - 200915 号)的规定。 8配配电电自自动动化通信系化通信系统统 8.1 配网自动化通信应以“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为主、电力载波通 信为辅”。 8.2 新建配网电缆线路或架空线路宜同步建设光缆,光缆建设可 采用管道光缆、OPLC 低电压等级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