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制度有什么作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1201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乐制度有什么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礼乐制度有什么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礼乐制度有什么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礼乐制度有什么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礼乐制度有什么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乐制度有什么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乐制度有什么作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乐制度有什么作用篇一:礼乐制度的内容云浮组 音教1102班 陈雪梅 罗雪菲1、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答:答:音乐教育在周朝乐官活动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周代音乐机构分行政、教学和表演三个部分。工作人员均有明确分工,组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反映了处于鼎盛时期的西周雅乐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完善程度。音乐教育的对象,主要是贵族弟子,即世子和國子。课程传授的内容是音乐思想、演唱和舞蹈,即周礼。春官所载乐德、乐语和乐舞三个方面。西周音乐教育目的,强调德为乐之本,目的在于巩固周王室的阶级统治,防止奴隶的反抗。2、春秋战国时期俗乐发展有哪些特点?答:历时五百年的春秋战国,主要音乐现象概括为“雅乐的衰落”和“俗乐的兴起

2、”。俗乐本来产生于民间,俗乐之中,影响最大的是郑国和卫国的音乐(简称“卫国之音“)。3、略述先秦时期琴音乐的发展。答:琴瑟类弹弦乐器的出现,以富于歌唱性的特色和更加细腻的感情色情反映了周代器乐的成熟与发展。4、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价值。答:特点:曾侯乙的随葬品以乐器为主,乐器又以钟、磬为主体。历史价值:曾侯乙墓的发掘,使人目睹战国时期宫廷音乐的奢华与豪华,对了解当时宫廷音乐的规模和钟磬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实例。曾国的宫廷音乐,不仅能标志着战国时期宫廷音乐的高度发展水平,而且在当时的世界内有着重要的意义。5、曾侯乙编钟的乐学理论有哪些特点?答: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

3、八度,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可以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也可以在璇宫转调的情况下演奏七声音阶的的乐曲。 曾侯乙编钟用的是钟律,不是三分损益法。因为曾侯钟在十二律的调律法中,只用了五音当骨干音,其他的音是酺曾关系,而不是三分损益法的关系。6、简述孔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包括孔子的音乐观)。答:孔子的贡献:孔子整理周代的文化典籍,是他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精华所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孔子在其教育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视音乐教育。他所设的六门课程“礼、乐、射、与、御、书、数”中,音乐位居第二位;孔子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礼、乐治国;确立音乐美学的标准真、善、美。音乐观:孔子是儒

4、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提倡音乐,肯定音乐的主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对新乐持否定态度,这使他在音乐文化的时代潮流面前思想保守,这是由其思想和政治理想的一致性所决定。孔子高度评价雅乐,但固执认为雅乐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异,在“新”“旧”音乐斗争交替面前抱着一种守旧的态度,这正是孔子的悲剧所在。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老、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音乐思想有哪些?答:儒家:孔子,音乐思想核心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将礼乐功能放在第一位,他一生中提倡音乐的言行是贯串始终的。孟子,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金声也者,始条

5、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对周代的“乐县”制度给与了高度评价。荀子,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音乐,是因为音乐能够配合统治阶级的文治武功,调和各方面的矛盾而求得统一,最后达到天下大齐的目的。他对墨子的“非乐”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评。墨家:墨子,认为音乐是有害无益的活动。音乐解决不了百姓的“三患”,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反而极大地加重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老、庄学派:老子,音乐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否定人为的音乐,走向虚无主义的极端,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他的音乐观乃是“大音希声”。庄子:他不像墨子那样完全否定音乐,只是否定人为造作的音乐。庄子在音乐审美观点上提

6、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啄,有其崇尚自然朴素的一面,但他排斥审美中的感性体验,否定人的主观作用,把音乐看的神秘化,确实有着消极影响的。8、简述乐记的主要音乐思想内容。答:1、乐记对于音乐本质的解释,具有相当的深度。2、在音乐和政治的关系上,乐记强调音乐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状况与社会风气,因而人们通过音乐又能认识国家的政治好坏。3、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4、乐记还非常强调音乐的伦理教育功能。5、乐记对音乐美感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1 我国音乐文化有八九千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八九千年前的骨笛的出土。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

7、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2.你认为音乐是怎样起源的?答;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 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

8、渐产生了统一劳动 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 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3.请列出你所知道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答:鼓,陶钟,石磬,陶响器,陶玲,骨笛,骨哨,陶埙,笛柄杯。4.你所知道的原始古乐舞有哪些答: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阴康氏之乐,朱襄氏之乐,刑天氏之乐,弹歌,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萧韶等等。 5商代的巫乐有什么特点?答:巫乐首要特征是酣歌狂舞,漫无节制。其次,巫乐是华丽多姿,热闹非凡的。商代巫乐的风格是华丽动人的,形式是多姿多彩的,既有降神,求雨,驱灘等神秘宗教色彩,也不乏

9、赏心悦目的男女爱情生活内容。6.西周礼乐制度中音乐使用形式的具体规定,以及礼乐制度建立的背景。7.西周时期代表性乐舞有哪些?答;云门,萧韶,大夏,大濩,咸池,大武。8.西周宫廷音乐机构始于何时?如何运行?答; 我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始于(周代)。周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法)篇二:中国的礼乐制度中国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作为统治者的利用工具的确在诞生时为统治阶级得到一定政治成效,随着历史的发展,礼乐制度并不能如统治阶级所愿成为长久有效的治理手段并且一直延续下去,但它却控制了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音乐格局。起源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

10、强统治,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旦是位德才兼备并且忠心耿耿的臣子,曹操曾于短歌行中曾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赞扬他的忠诚与认真。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

11、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它所培养的对象是王和诸侯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主要教授学员们学习六代乐舞与小舞。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让他们真去正的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礼乐制度盛行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

12、“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在举行祭祀、宴享、朝聘、婚冠、丧葬等宗教和政治活动时,均使用礼乐器。礼乐器是表明器主身份、权位的标志物。正如左传成公二年所云:“器以藏礼,礼以行义。”又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丧葬礼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死者入葬时所享受的待遇,依生前的品级而有所不同。古代墓葬能够比较完整地保存随葬品和有关遗迹,因而为研究古代的礼乐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已有学者提出礼乐制度形成于龙山时代的新见解。 目的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

13、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统治阶级为了推行“统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烦琐的礼仪和与之相配合的音乐。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也有严格规定。乐队的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

14、。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周礼.春宫及注);等等。总之,所有这些关于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要顺利地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周王朝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职位分配春宫中有大司乐、乐师、大师等乐官,乐工1400多人,分别负责音乐教育、传授乐艺、表演和其他音乐事务。他们大多数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音乐家,有明细分工,各司其职。周礼.春宫中明确记载了最高乐宫大

15、司乐的职务要求:“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晋”。教学科目主要有乐德、乐语、乐舞(大舞)和小舞四种。由于结合礼教,内容都含有伦理道德观念。在春宫中还有小师、磬师、钟师、笙师、鎛师等传授器乐技艺。周代如此重视音乐教育,无疑会对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而各种相关的措施也推动和保证了音乐的发展,从而使周代宫廷音乐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其配合礼教的作用,也给于音乐以很大的束缚,而不能很好发挥其艺术特征,以至到春秋后期,随着新思潮的兴起和民间乐的发展这种典礼音乐便日益衰颓不振了。乐与礼的关系乐与礼的关系其一: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关于音乐的产生有四种说法:1音乐产生于同自然界的斗争2音乐产生于同自然界的模仿(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战国吕不韦著中记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3音乐是原始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篇中记载: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漪!”实始为南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