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016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测量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煤矿测量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煤矿测量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煤矿测量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煤矿测量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测量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测量制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测量制度篇一:煤矿企业测量技术管理制度测量技术管理制度钟宏波总则第一条 煤矿测量工作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矿山建设、生产、改造和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为了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服务,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求各测量工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严格按照测绘法、煤矿测量规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进行测量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第二条 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系统,为矿井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2、依据设计,进行采掘、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的测量工作,

2、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3、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矿井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4、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中各阶段的需要。第三条 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对重要的测量工程,还应编写技术设计书。测量工作实施时,外业观测本身要能自主检核,对起算数据的引用和记录的整理要经两人以上校核,对计算成果必须经两人以上严格对算,对提交的成果报告除应经第二人校对外,还要有测量技术负责人把关并签字。测量工作完成后,要对测量资料及时存档,对重要的测量工程还要编写技术总

3、结。第四条 为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对所用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对所使用仪器、工具亦必须检验和校正。第五条 以中误差与允许误差作为评定测量精度的标准,允许误差采用中误差的两倍。第一章 矿区地面控制测量第六条 矿区地面控制测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测量布网方法和手段建立矿区地面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是矿区测量工作的基础。第七条 矿区地面平面控制网可采用三角网、边角网、测边网和导线网等布设方法建立,其布设精度应满足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第八条 通过测角方法建立的各级平面控制网,其水平角观测,包括三角测量及导线测量中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及限差。第九条 矿区地面高

4、程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建立。首级控制网,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当矿区长度大于25Km时按不低于三等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在525时按不低于四等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在小于5Km时可按等外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各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mm。水准网建立及测站观测技术要求遵照20XX版煤矿测量规程。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或丘陵地带的高程控制以及平面控制网点的高程测定,必须布设成与等级水准点连接的网状,相邻测站应对向观测,有关技术要求遵照20XX版煤矿测量规程。第十条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中的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

5、的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第十一条 测量外业所使用的各种仪器仪表在作业前要检验,性能指标超限要校正。正常使用的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设备至少每年到有资质的维修和鉴定机构鉴定和维修保养一次。第二章 矿井测量第一节 联系测量第十二条 将矿区地面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为联系测量。第十三条 进行联系测量工作之前,必须编制联系测量技术方案,并根据本方案编写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和主管安全的矿(处)长批准,向全体作业人员贯彻后,方可实施。第十四条 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7cm,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 10。第十五条 近井点和

6、井下坐标起算点至井口联测导线边数以不超过3个为宜,联测导线宜按5级导线方法施测。井口高程基点的测量,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第十六条 井下同一定向边两次独立定向平均值中误差,15和25级仪器分别为10和 15,其互差分别不超过40和 60。井下同一高程基点,两次独立传递高程的互差不得大于1/8000。第十七条 定向工作外业完成以后,一个月内必须将定向资料正式整理两份存档。存档资料包括:近井点及井上、下联系测量记录薄、计算资料和成果台帐。第二节 井下控制测量第十八条 井下控制测量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两项内容。平面控制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导线布设测量,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或三角高程布设方式

7、。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大类,都应敷设成闭合导线。其中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7、15两级,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15、30两级。有关的技术指标和观测要求遵照20XX版煤矿测量规程。第十九条 基本控制导线应沿矿井主要巷道敷设,采区控制导线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或区段运输巷以及其它次要巷道敷设。第二十条 井下经纬仪导线点分为永久点和临时点两种。永久点应设在矿井主要巷道的碹顶、底板上的稳定的岩层中,一般每隔300500m埋设一组,每组至少应有三个相邻点,永久点的材质以不易生锈的铜材加工件为好。临时点可设在顶板岩石或牢固的棚梁上,用钻有小孔的专用测钉或小圆钉作标志。所有测点应分采

8、区、分巷道进行统一编号,并将编号明显地标记在点的附近。第二十一条 延长导线时要求:1基本控制导线一般应每隔60200m延长一次。采区控制导线应随巷道掘进每40100m延长一次。2在导线延长之前,必须对上次所测最后一个水平角及其边长进行检查,两次观测水平角的不符值不应超过下列规定:7导线 20、15导线,40、30导线 80,超过规定,继续往后检查,直到达到要求。3每次检查测量的成果应记入记录手簿中。第二十二条 测角时要求如下:1、水平角、倾角均采用测回法,采用的仪器和作业要求以及测角限差均按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进行。2、每站观测始末,须同时量取觇标高、仪器高,且其互差应小于 3mm,取其平均值作

9、为最终测量结果。3、主测人和记录人必须复诵以防出现差错。4、在观测过程中,要注意水准气泡偏离情况,若水准气泡偏差超过一格,应整平后重测。第二十三条 全站仪量边时要求如下:1、棱镜对中误差不得大于。2、主机至棱镜的视线距障碍物不得小于300mm,测基本控制导线时,距通电电缆不得小于1m。3、同一边正倒镜测距互差不大于2mm,往返测距互差不大于4mm。4.棱镜常数的设置应和棱镜头安置方式相一致。第二十四条 经纬仪(全站仪)后视时要求如下:1、一定要认清测点,稳好垂球,尽量减少摆动。篇二:煤矿地测管理制度科右中旗跃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地测防治水管理制度二一四年目 录煤矿煤炭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制度 .

10、 - 3 - 煤矿地测图纸资料及测量仪器保管制度 . - 5 - 煤矿地质技术管理制度 . - 6 - 煤矿水文地质技术管理制度 . - 8 - 煤矿重大测量工程开工前测量方案审定制度 . - 11 - 煤矿测量质量标准化管理细则及考核办法 . - 12 - 煤矿测量月末收尺管理制度 . - 13 - 煤矿测量通知单发放制度及考核办法 . - 14 - 煤矿绘图技术管理制度 . - 15 - 煤矿储量技术管理制度 . - 16 - 煤炭资源储量管理员岗位职责 . - 18 - 地测科工作职责 . - 19 - 煤矿煤炭资源储量管理体系 . - 20 - 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 - 21 -煤矿煤

11、炭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制度根据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及有关储量动态管理的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矿的具体特点,特制定煤炭资源动态监督管理制度如下:一、成立储量动态管理领导组组长:聂成明副组长:李伟杰、马新生成员:曲道中、刘煶玉、崔新鹤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地测室,由地测科负责日常事务工作;二、动态监督管理制度1、设计人员必须按设计规范进行正规设计,对应回收的煤柱必须设计回收,尽量减少煤柱损失;2、在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任何人或部门都不得随意变更设计,违反开采程序,吃肥丢瘦或任意扩大煤柱边界;必须收净采面浮煤,严禁留顶、底煤;3、必须及时、准确地实测施工巷道

12、、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度,编制规范的采掘工程平面图;4、必须及时、准确地收集、编录采掘工作面揭露出的地质资料,编制规范地储量计算图;5、根据收集、编录的地质资料,对照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规定,对当年储量动态块段需要进行注销、报损、转入、转出、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处理的,必须严格按审批程序,如实上报有关部门审批,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否则,将追究其责任;6、各种储量报表及图纸必须由储量管理员按规定如实编制,报经科长初审,技术负责人审核,矿长签字送公司总经理批准加盖企业公章后才允许上报,任何人不得虚报、瞒报、谎报,不经领导审批签字擅自报,否则,将追究其责任。三、动态分析制度1、储量管理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储量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其变化规律,并向有关领导提出建议;2、由矿技术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针对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会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报公司审批后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