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39711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XX大学本科生课程作业学生:Eugne Emmanuel Viollet-le-Duc学号:18140127专业、班级:建筑X班XX大学建筑院一五四年建筑保护史文献综述前言: 建筑保护史这本书的初衷是追溯现代保护原则的根源,修复的现代理念是长期的历史思潮演进的结果。怀旧是人类的心理本能,它能让人与过去建立联系,对历史进行评价分析,进而进行功能性的利用,保护思想的大发展,多发生在社会动荡后各种思潮涌现,每个人需要对过去进行重新解读、并重新凝聚社会力量时。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从早期(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建筑保护观念展开论述,依次写了文艺复兴思潮对建筑保护的影响、启蒙时代的保护实

2、践、法国大革命后古典时代的建筑保护实践、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保护思潮、拉斯金、莫里斯的反修复运动、李格尔的价值经典分析和意大利保护流派的修复理论,最后用量章阐述了二战后各个国家的现代保护思潮、国际化的保护实践,并对未来的保护发展做出了展望。书中着重于阐述主流社会思想、建筑保护思潮与建筑保护实践之间的关系、演变和发展。文献的价值和意义:该文献是建筑保护领域最权威最重要的书籍之一,作者尤嘎尤基莱托是一位常年生活和工作在罗马的芬兰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建筑遗产保护专家,他在多个国际性的文物保护机构任职,多年来参与了大量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修缮及专业培训工作,在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方面兼具经验,本

3、书是其在实践多年后,根据其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作者在建筑保护史中以欧洲为主,疏离了关键性的建筑保护实践案例、保护思潮以及与建筑保护相关的人物,阐述了建筑保护思想、观念的演变过程,使得本书成为了解该领域的必读书目。一. 早期的建筑保护1.1 早期的建筑保护意识早期的人类文明并没有保护建筑遗产的明确观念,但早期的人们具有“纪念物”的概念:古埃及的石室坟墓与金字塔传递着法老的记忆,虽然受损,但也会受到人们的崇拜;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时,下令修复居鲁士大帝的陵墓,并搜查破坏者;重建万神庙时,旧的万神庙修建者名字被刻在建筑上;建造君士坦丁凯旋门时,前朝皇帝的头像被君士坦丁的容貌代替,这些对古代遗迹的处理方式

4、反映出,早期人类意识到了古代遗迹具的纪念性,是历史的一种标志物。1.2 对历史的认知演变现代社会的保护根本上来源于社会对史实性的感知,人类的史观也是随着历史逐渐发展的。修昔底德、希罗多德等古希腊学者开创了历史科学的先河,他们客观记录历史的传统被古罗马学者继承。宗教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对历史的认知,摩西带领人民离开埃及,创立以色列时,书写的摩西五书就包含了向后代传递宗教、种族、国家的传统的观念;圣经中的提到的圣迹都得到了修缮和维护;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提出了不能逆转的时间概念;伊斯兰教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深入研究了编撰历史的方法,指出历史的本质是人类对过去的理解。在经过了这些思潮,和千年的运动、发展

5、、变化过程,很多建筑被毁坏,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后,古代在人们眼中不再是诱人和危险的。西方文艺复兴是历史保护的转折点,向古罗马学习的思潮使得意大利成为文化中心,出于研究和收藏目的,意大利出现了保护古代遗迹的风潮,并出现了最早的考古学意识萌芽。之后,法国大革命及其之后的政治变革再次导致了大规模的遗迹破坏,此时浪漫主义的艺术思潮认为:“每件文艺作品都是独特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表达”,这一切使得欧洲相继出现了“修复狂潮”、“反修复运动”,这些运动影响了现代保护中“时间的不可逆转,过去的物品具有独特性”的价值认知。现代的保护理论随着这种思想演变而产生,并对保护的范围进行了拓展,建立了“文化遗产”的概念,

6、将民族学藏品、古代园林、城镇、村庄、景观都涵盖在了遗产的范围内。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遗产保护2.1 古代遗物的收集与修复。文艺复兴早期,有人开始处于研究目的而开始收藏古代艺术品的残片,之后成为了富人们彰显身份的象征,并在意大利出现了公共博物馆展示这些收藏品。修复成为了雕塑家们日常的工作,被用来考核年轻艺术家的技能,这些修复工作引发了对古代遗迹的辩论,这些思考促进了建筑著作对保护原则的确立。2.2 建筑著作中的建筑保护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著作是阿尔伯蒂建筑十书,按照其理念,建筑应当满足实用、坚固、美观三个特点,他据此认为,历史建筑固有的建筑质量、坚固性、美观性、教育价值及历史价值使得他们应

7、该值得被保护。对建筑保护有重大影响的著作还有15世纪,乔其奥马蒂尼编写的书籍,他核对了古典建筑的比例,更正了维特鲁威的错误,并强调了古代遗址的教育功能。2.3 罗马的建筑保护活动罗马的第一批的保护措施,首先是修缮和改良了一些有用的建筑(教堂、桥梁、导水渠),其次是小规模的修缮了一些古代建筑(凯旋门),教皇下令保护了罗马大角斗场。“城市修复者”教皇西克图斯四世为罗马的城市成长和辉煌进一步制定了法规。在此期间,阿尔伯蒂等人的保护原则极大的影响了罗马城市的遗迹保护,并在圣斯特凡诺隆唐多教堂的修复和圣彼得教堂的保护上得到了体现。在16世纪美洲财富涌入欧洲之后,罗马向遗迹保护投入了更多财力,拉斐尔的呼吁

8、促进了罗马的建筑保护,他被任命为罗马的大理石和石材长官。在查尔斯五世的军队洗劫了罗马之后,罗马破坏严重,并进行了一系列修复,案例有天使的圣玛丽亚教堂建设(米开朗琪罗用戴克里先浴场设计而成)、图拉真纪功柱修复、万神庙修复及历届教皇对方尖碑的修复与重建。2.4 宗教改革对旧文化的批判及对保护活动的影响宗教改革的发起在欧洲激起了强烈的反应,这一时期破坏了中世纪和教会的很多建筑。主要保护活动有,伊尼戈琼斯将帕拉第奥主义引入英格兰,参与了旧圣保罗诺曼大教堂的修复;克里斯托夫雷恩为圣保罗大教堂设计了古典主义样式的圆顶,并按照哥特式风格设计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西塔楼,霍尔斯莫尔组织了贝弗利大教堂的加固工程。

9、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遗产保护3.1 美学与考古学的发展启蒙时代的英国“the grand tour”运动促进了人们对古代文物的寻找与测绘;这一活动随后扩展到了地中海东部诸国、希腊、奥斯曼土耳其等地,这一时期许多希腊雕像被运至英国修复,并对雅典卫城开展了一些纪录工作。考古学文献在这时日益增加,在18世纪,人们对重要艺术作品和历史建筑“普遍性价值”产生了日益认同,罗伯特伍德、大卫勒罗伊等人对古罗马、古希腊的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考察,18世纪中后期前后,一些对文物研究有兴趣的艺术家用图画描绘了罗马的古代建筑及城市景观,这些探索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戈特利布鲍姆加登把“美学”一词引入德国这些,并影响了莱辛、

10、康德、黑格尔。之后英格兰进一步发展了美学理论,约翰范布勒与威廉肯特在景观园林里发展出了空间的概念;巴蒂兰利将古代遗迹纳入了景观设计中;尤维达尔普里斯与理查德佩恩奈特进一步发展了“优美”、“画意”、“崇高”理论,丰富了英格兰的美学理论。3.2 启蒙时代的绘画修复启蒙时代早期修复是在褪色或图案剥落处绘制新画,在绘画布局中添加新的图像;在十七世纪后出现了新的修复方法,马拉塔对壁画的修复方法是,松动的地方用钉子固定,局部被重描,一些地方被补画并全部重画,破损处重新绘制;18世纪时,清洗绘画,把绘画转移到新载体的技术出现,并首先在法国和意大利开始应用于绘画保护。彼得罗爱德华兹在威尼斯提出了新的的保护原则

11、,他主张尊重原作,不试着改进与添加任何东西并认为清除古旧色泽应该被谴责。3.3 启蒙时代的考古发现启蒙时代最重要的城市发掘是赫库兰尼姆、庞贝与斯塔比伊的考古发掘,早期的发掘主要用于扩充王室收藏,没有提及建筑保护,但多个考古发掘的遗址被记录下了来,并出现了一些出版物来解说出土文物。18世纪后半页和19世纪初,由于西西里的古代遗迹研究价值凸显,当权者就开始致力于建立一个对古代遗迹的调查和报告系统,并开始对一些遗址进行修缮和维护工作。3.4 温克尔曼与文物修复温克尔曼艺术评价的原则是“理想之美”,非常着重于对古希腊艺术的称赞,并认为在描述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要区分哪些是原有的、真实的部分,哪些是后来添

12、加的;他非常强调修复工作的教育性,他认为修复工作不能误导观众对历史作品的研究、修复必须尊重原始材料,遵循原始设计意图、修复的总量必须参照现存作品的体量。他的修复原则被卡瓦萨皮所继承,卡瓦萨皮对这三点原则进行了拓展,他认为修复建筑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历史背景知识(神话、历史)、要尊重原作者的设计意图,用与原作同类的大理石、添加部分完成后,必须根据原作的破损程度做旧。温克尔曼是保护思想,对现代文物保护原则的明确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在18实际末的罗马新修复政策中,他的思想明确凸显了出来。蒙地奇托利奥方尖碑的修复,便是第一次将该政策有意识地运用在公共建筑的修复的工程。四. 19世纪的文物修复法国大革命成为文

13、化遗产多种保护方法和欣赏态度综合发展的重要时刻,普通人在大革命后第一次有机会接触这些艺术作品,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4.1 破坏及保护意识的复兴法国大革命国民议会的决定,以及人们对现有社会状况的不满,导致了社会动荡,在此期间法国失去了很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艺术品,它们的材料被变卖或被摧毁,这种破坏一直持续到19世纪的拿破仑统治时期。大革命后,教堂、封建领主、国王财产被国家所有,革命初期有法案命令各地整理遗产清单,政府也在之后设立了更严格的法案来保护文化遗产,并在之后一份关于全国文物保护的重要文件中,保护历史古迹和艺术品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其中一个文件制定者格雷古瓦的提出了具

14、有远见的保护原则,他强调所有历史时期的古迹文献价值,以及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去保护的必要性,他坚持这些文物应该被保留在他们原来的位置上,只能为了保护的目的去移动。4.2 博物馆的兴起法国大革命后的法令规定博物馆可作为可移动文物提供保护的庇护所,卢浮宫作为博物馆开放,但这时的博物馆对文物的不当修复令人震惊。与此同时,考古学家考特梅尔德昆西却认为博物馆是艺术的终结,将文物搬离原址会破坏文物背后的“文化与地理背景”。4.3 罗马的文物管理罗马从拉斐尔时代就有了“首席保护员”的职位,保护行为经常被认为是爱国表现。革命时期,法国军队占领意大利,文物遭到大规模劫掠,新教皇庇护七世上台后试图对文物出口进行控制

15、,但收效甚微。之后,财政部依赖圣卢卡学院来进行修复工作,教皇授权红衣主教帕卡修订文化遗产保护法案,该法案强调了古代纪念物和艺术品的公众特性。1822年,继承了温克尔曼保护观点的圣卢卡学院院长卡瓦诺,认为保护工作的主要目的不是修复,而是对真实的历史性古迹的所有古代碎片的保护。在教皇国抵抗拿破仑失败,宣布附属于法兰西帝国后,颁布了许多涉及古代纪念物的法令,设立了罗马城市美化委员会并给予拨款,该委员会制定了美化罗马的专门程序,包括改善台伯河适航性,建造市场、桥梁,规划了两个散步场所等措施。在卡瓦诺觐见皇帝,获得财政拨款后,设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古代纪念物登基造册和检查系统,这个系统对古迹状态进行了分类,

16、按危急程度分类,进行修理必要性评估。在拿破仑放弃教皇国的控制后,罗马的文物保护经费被削减,但保留了法国设立的文物保护机构,部分被法国劫掠走的艺术品被斡旋归还意大利,法国统治结束后第一个重要修复项目是提图斯凯旋门修复。4.4 大角斗场和提图斯凯旋门的修复大角斗场在19世纪初被用作马车夫的庇护所、火药厂仓库使得游客无法踏足,几次地震导致角斗场破坏严重,直到1804年政府才下令禁止对角斗场的滥用,清除了过量负载的碎石,并建造了木结构支撑即将倒塌的部分。第一次对大角斗场的系统修复发生在1806年,这次修复方案由斯特恩等人制定,工程是在破损部分的后面砌筑扶壁,在破损的拱内砌墙以在内部加固他们,建造交叉墙提供侧面支撑,讲扶壁、柱子、拱与建筑内部结构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