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3815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篇一: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史研究述论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史研究述论王卫平20XX-7-24 15:43:46 :江海学刊20XX年第4期内容提要:社会保障虽然是一个外来的现代名词,但揆诸历史,中国传统社会中由国家和社会主持或参与的各种备灾救荒、收养贫病、养老抚幼的举措,实际上已发挥了保障民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功能。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与西方不同的“中国特色”,可称为“中国传统社会保障”,以示区别。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三个层次、八个基本方面。传统社会保障研究应立足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实际情况,从纵向、横向两条线展开。

2、关键词:中国传统 社会保障 国家 社会 宗族20世纪30年代起,学术界开始关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保障问题,出现了一些相关论著,如冯柳堂著中国历代民食政策史,邓云特著中国救荒史,于佑虞著中国仓储制度考等。但是当时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一是研究不多,并只涉及社会保障事务的某些方面,如灾荒救助和个别的慈善组织;二是研究者缺乏社会保障学的理论指导,相关研究处于自发的状态,这也正是导致当时社会保障史研究面窄、研究深度有限的根本原因。学术界自觉地进行社会保障史研究,是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保障学理论的发展才出现的。在这方面,社会保障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是先行者,他在我国古

3、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评价和中国社会保障论等论著中即对古代社会保障的思想传统和具体措施作了初步探讨。此后,随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学界对社会保障学理论研究的加深,历史学界开始尝试运用社会保障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相关制度和设施,至今已经出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历史上相关的救荒济贫、慈幼养老等制度和机构,均被纳入社会保障史的研究范畴。近2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史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于一些基本理论乃至概念,学术界迄今仍存有争议,如现代社会保障概念是否适用于中国古代,换言之,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社会保障事业?如果存在,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现代社会保障存在很大的差别,

4、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概念以示区别?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等等。本文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求教于方家。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社会保障事业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这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公民权概念,更不具有社会保障所必需的法律基础,因此虽有社会保障之实,而无社会保障之属性。于是在进行相关研究时,拒绝使用社会保障概念,而认为社会救济一词更适合中国古代社会的情况;第二,正是因为认识的不一致,导致在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时,出现了概念使用上的多样性和随意性的情况,这在学者的论著名称上即有反映,如王子今著中国社会福利史、张文著宋朝社会救济研究、王卫平等著中国古

5、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郭文佳著宋代社会保障研究、周荣著 等,名称虽异,而就其研究对象与内容,则存在较大的一致性。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提出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很有必要。现有研究证明,世界各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当程度上的同一性。社会保障一词虽是一个舶来品,却并不排除中国传统社会中同样可以存在类似的政策、法律与措施。事实上,参照社会保障概念,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由国家和社会主持或参与的各种备灾救荒、收养贫病、养老抚幼的举措,实际上已经发挥了保障民众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功能。社会保障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正如西方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追溯到1601年英国“旧济贫法”的

6、颁布一样,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嫁接自西方,难道就没有从传统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换言之,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定有适合它的土壤,这个土壤便是自古代以来就存在的相关社会保障措施和传统。一般认为, 1601年英国“旧济贫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旧济贫法”的意义,在于打破了教会对济贫事业的控制,首开政府立法救助的先河。而当时,资产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公民权观念在西方还没有产生。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古代的最高统治者称天子,地方守土官员被称为“民之父母”,父母保护子女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基于这样的理念,政府一直把救助弱势社会成员当做自己的责任。如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

7、汤时已开始采取“饥者食之,寒者衣之,不资者振之”的社会保障措施;春秋战国时期更形成了“十二荒政”、“保息六政”等社会保障政策;后世历代王朝著于法令,强调备灾救荒、救济孤寡、养老恤病等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而民间社会和宗族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从事社会救助活动,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工作的不足。既然强调国家应当承担救济贫民主要责任的英国“旧济贫法”的颁布被视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那么我们有同样的理由认为,中国古代不仅存在着社会保障事业,而且与西方相比,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更早,政府介入程度更深。关于“中国传统社会保障”概念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笔者从事中国慈善事业和

8、社会保障史研究,发表了一些论文,出版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一书,提出了“传统社会保障”的概念。但是,我也注意到有学者对“传统社会保障”概念进行的评论,认为是对社会保障史研究中概念区分上的回避与折中,是在承认西方解释体系正统地位的前提下来表明与现有解释体系“井水不犯河水”的立场。可能是在此前的研究中,我没有作专门的阐释,以致有些误解,借此机会稍加论述。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史,无法避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即古代与近代的区分。在中国历史研究中,一般以1840年鸦片战争作为划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依据。但是正如大家熟知的,鸦片战争以后,除了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变动外,

9、清朝统治者没有变化,很多国内的政策法律还在沿用,社会保障的政策措施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如果研究从先秦至清朝鸦片战争以前的社会保障历史固然可以冠用“古代社会保障”的名目,那么研究鸦片战争以后至民国时期的社会保障历史应该用什么概念来概括呢?用“近代社会保障”概念的话,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近代与现代的概念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如近代化与现代化同义,使用这个概念意味着与现代社会保障概念的混淆;二是“近代社会保障”既可理解为近代的社会保障,也可理解为近代社会保障,一词两义,不够科学。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用“传统社会保障”的概念来解决。“传统社会保障”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保障而言,在西方社会保障概念传入

10、以前,自中国本土发展而来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都可以归入“传统社会保障”的概念范畴。传统社会保障概念的提出,还基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与现代社会保障的差别。一般而言,现代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优恤等方面内容,其中的社会保险是近代以后才出现的。而在传统中国社会,尤其民国以前,构成社会保障主体内容的是保障弱势群体最低生存需要的社会救济和对军人的优抚优恤,着眼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社会福利略有所见。无论是历代政府采取的救灾备荒、养老慈幼、救治病残的政策措施,还是民间社会发起的收养鳏寡孤独、救助失业人员的慈善事业,都集中于对各种社会弱势群体的收养或物质帮助,使其不致冻饿致死

11、而已,属于社会救济的范畴。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层次是比较低的,与现代社会保障事业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将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保障称为“传统社会保障”,也有传统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形成过程中的初级阶段的意味。诚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社会保障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救助及失业、贫困等社会现象的缓解,是不同时代、不同文明都要面对的问题”,因此要“在普遍历史中探寻特殊性是中国社会保障史本土化重建的核心内容”。中国和西方的国情、文化传统不同,由此生成的制度当然也会有所差别。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与西方不同的“中国特色”:第一,中国传

12、统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早,政府介入程度深。相关情况前文已有所述,此处从略;第二,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保障体系是由政府、社会、宗族等几个层次构成,其中政府发挥着主要的作用,在备灾救荒、养老慈幼以及日常对鳏寡孤独贫病废疾之人的救助方面,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著于法令。如救荒方面,每当灾荒发生,国家即采取措施,对流离失所、生活无着的灾民提供生活救助,并且从汉代以后,灾荒救助出现了程序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倾向。在养老、救助鳏寡孤独、贫病之人方面同样如此,如大明律中就明确要求各州县篇二:社会保障名著导读社会保障名著导读第一编:社会保障框架及其确立一、工

13、业化的逻辑与社会保障渊源1.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中英文,电子书)二、社会发展与社会福利2.福利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的起源(英文,电子书)三、福利观念与福利哲学3.福利 (电子书)四、社会保障的框架与格局4.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电子书)5.危机中的福利国家(电子书)第二编:社会保障理论与类型学一、福利国家类型学6.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电子书)二、自由主义的福利理论7.自由秩序原理(电子书)三、保守主义的代表作8.罗尔斯的正义论(电子书)四、第三条道路与福利三个世界的扩展9.转变中的福利国家(电子书)10.第三条道路(电子书)第三编:社会保障研究的多维视角一、福利经济学领域的两部重

14、要专著11.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电子书)12.福利经济学(电子书)二、政治学与公共政策的视角13.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14.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电子书)三、社会政策与全球化视角15.社会政策与福利政策:全球化的视角16.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论国家、社会、体制与政策第四编:社会保障专著的一、社会保障研究的理论前沿17.新风险新福利:国家的福利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角色19.反思性民主:政治平等与福利国家(英文,电子书)20.工作与福利,罗伯特索洛等二、区域性社会保障研究及其他21.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电子书)22.美国的社会保障+美AH罗伯逊(电子书)23.北欧社会福利制度及中国社会保障制

15、度的改革24.当代东亚国家、地区社会保障制度 郑秉文等编著25.智利社会保障制度 李曜、史丹丹 上海人民出版社三、参考阅读几本其他译著26.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全球发展趋势与展望27.福利的措辞:不确定性选择和志愿结社28.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29.地球村的社会保障:全球化和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四、国内社会保障研究的最新成果(一)理念、权利与理论基础1 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 郑功成 商务印书馆2 社会福利与需要满足 彭华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3 福利权研究 陈国刚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4 公民权利与社会保障 郑造桓、郑造桓 浙江大学出版社5 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福利文化民族性的实证研究 毕天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 工作与福利 罗伯特索洛、格特路德希梅尔法尔、安东尼刘易斯、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 地球村的社会保障:全球化和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 罗兰德斯哥、华迎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