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第六章颅部局部解剖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73775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学第六章颅部局部解剖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解剖学第六章颅部局部解剖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解剖学第六章颅部局部解剖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解剖学第六章颅部局部解剖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解剖学第六章颅部局部解剖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剖学第六章颅部局部解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第六章颅部局部解剖(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六 章 颅 部 局 部 解 剖,第一节 颅 顶,分界:眶上缘、颞下嵴、乳突基层、上项线和枕外隆突的连线 组成: 软组织(头皮) 颅顶骨,一 额、顶、枕区,境界 层次、内容及解剖特点 1 、皮肤 血管、淋巴管丰富,再生能力强 切取表层皮片不影响头发生长是良好的供皮区 皮肤内含皮肤附件,疖和痈好发部位,2、皮下组织 (1)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形成纤维格,血管壁固定 感染时,局限,疼痛;外伤时,出血剧烈,只能压迫缝合 (2)头皮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主要位于此层内, 走行有规律:辐轴状行程 头皮动脉:吻合丰富,压迫不能完全止血 组织再生及抗感染能力强,窄蒂皮瓣不易坏死 头皮静脉:与颅内相通,感染的相

2、互蔓延 头皮神经:相邻区域重叠,阻滞麻醉与 局部浸润麻醉相结合 头皮内没有淋巴结, 淋巴管吻合丰富,3、颅顶肌及帽状腱膜 帽状腱膜属于SMAS,能承受较大张力 头皮裂伤 未伤及帽状腱膜:伤口不裂开 伤及帽状腱膜:伤口裂开,尤其是横向 头皮:皮肤、皮下组织、颅顶肌及帽状腱膜 4、 腱膜下蜂窝组织(腱膜下间隙) 疏松:积血,积脓 蔓延全颅顶 颅内静脉窦 颅顶骨坏死(危险区) 头皮扩张器,修复脱发区,5、 颅顶骨外膜 仅骨缝处与骨结合紧密 骨膜下积液局限 6、颅顶骨 组成 额、顶、枕骨的一部分 层次 外板:有弹性 内板:玻璃样板,易发骨折 板障:骨松质,内有板障静脉穿行的管道 临床应用 颅骨移植,二

3、、 颞 区,境界 层次 1、 皮肤 2、 皮下组织(浅筋膜) 内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开颅手术,皮瓣蒂向下,保证血供及感觉 位置表浅:压迫止血、测脉、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 3 、颞浅筋膜 帽状腱膜的延续部分,属于SMAS的腱膜区 4 、颞深筋膜 致密坚韧似骨,5、颞肌 肥厚强大,保护作用 6、颅顶骨外膜 与骨质结合紧密 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 7、 颅顶骨 组成: 颞鳞及蝶骨大翼、额骨和顶骨的一部分 重要结构 脑膜中动脉沟前支临近中央前回,压迫对侧面肌、上肢肌瘫痪甚至对侧下肢瘫痪 翼点(顶骨、蝶骨大翼、额骨、颞鳞),第 二 节 颅 底,一、颅底内面 (Internal surface of th

4、e base of the skull),(一)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1 大脑额叶 脑脊液鼻漏 2 筛板位于中央,筛孔,嗅神经根丝 嗅觉障碍 3 鼻腔及眼眶 鼻腔和眼周围出血,组成:额骨、筛骨、蝶骨、颞骨及枕骨等,(二)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 1两侧部容纳大脑半球的颞叶 2 蝶鞍、垂体窝、脑下垂体、视神经交叉沟、视神经孔 3 海绵窦 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 向前达眶上裂的内侧,向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海绵窦的前端 眼静脉 翼丛 面静脉 两侧海绵窦交通 经鞍隔的前、后海绵间窦向交通 感染可相互蔓延,穿经海绵窦的血管、神经 外侧壁:自上

5、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 的眼神经与上颌神经通过 窦内: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 损伤症状 海绵窦综合征:病人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全眼瘫痪 , 额感觉减退或消失 , 角膜反射消失。 阻塞眼静脉出现眼结膜水肿、淤血及眼球突出等 垂体相邻 垂体肿瘤 动眼神经和展神经 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瞳孔开大及眼球突出,4、孔、裂、压迹 1) 视神经孔(optic canal) 2) 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 动眼,滑车,外展,眼神经损伤 同侧眼球完全固定、上睑下垂,瞳孔散大, 额部皮肤感觉和角膜反射消失 眶上裂综合征 3) 圆孔(foramen rotundum

6、) 4)卵圆孔(foramen ovale) 5)棘孔(foramen spinosum) 6)三叉神经压迹(trigeminal impression) 7)破裂孔 (foramen lacerum) 脑脊液鼻、耳漏 颅中窝骨折 眩晕平衡障碍 面神经麻痹和失听,(三)颅后窝(posterior cranial fossa) 1 舌下神经管内口(hupoglossal canal) 2 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 颈静脉孔综合征 3 内耳门 (internal acoustic pore),4 颅底各孔、裂、管内穿行的重要神经血管 5 颅底特点及临床意义 (1 )骨质厚薄悬殊

7、蝶骨体好发骨折 (2) 硬脑膜结合紧密 脑脊液漏 (3)颅底多孔 炎症,肿瘤,损伤,二、颅底外面(external surface of base of the skull) (一)前部 1、硬腭 上颌骨腭突:切牙孔、牙槽骨弓 腭骨水平板:腭大孔、腭小孔 2 、蝶骨翼突 内板:翼突钩,腭裂手术 外板:翼肌附着 翼突窝 3、颞下窝顶部,(二)后部 茎突是解剖标志,长约25mm 1、茎突位于乳突前方 2、浅面:面神经主干及颈外动脉 深面:颈内动、静脉和-对脑神经 出颅时:在颈内动静脉之间 舌咽神经:在颈内动静脉之间 向前 迷走神经: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之间 副神经:颈内静脉的浅面 向下后,3、茎突舌

8、骨链 组成 茎突、茎突舌骨韧带、舌骨小角和舌骨体 茎突舌骨链骨化 头旋转时压迫 颈内动脉:眼、颅底疼痛、视力模糊、眩晕、晕厥 颈外动脉:眶下部、颞部、耳部和枕部疼痛 以上:颈动脉综合征 茎突过长或茎突舌骨链压迫 舌咽神经:咽部异物感 舌下神经: 吞咽困难 发音困难 迷走神经:声嘶 下颌骨后退手术:术前拍片茎突舌骨链是否骨化,第一节 下颌运动,第 七 章 口 腔 功 能,一 、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路径,传入路径 舌、唇、口腔粘膜与周围组织的感受器(浅感觉) 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感觉核 对侧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下部,传出路径 中央后回下部 皮质脑干束 内囊、中脑、脑桥 三叉神经运动核,二 、下颌运

9、动的制约因素,双侧TMJ 牙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人为地修改 神经肌肉,三 、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一)下颌运动的形式 开闭口运动 前后运动 侧方运动 (二)下颌运动的范围 1 、边缘运动:各个方向最大范围运动 2 、习惯性开闭运动(叩齿运动) 3 、功能运动 咀嚼,吞咽,和言语功能,四 、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直接观测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 髁状突运动轨迹描记 1、髁突铰链轴(hinge axis)的确定 2、髁突前伸运动的矢状面观 3、下颌侧方边缘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在水平面与矢状面上的投影 4、下颌作侧方及前伸边缘运动时髁突的运动轨迹,第二节 咀嚼功能,咀嚼(mastication):是在神

10、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咀嚼 肌的收缩,使颞下颌关节、颌骨、牙齿及牙周组织产生节律性的运动。 咀嚼系统(masticatory system):咀嚼肌、TMJ、 颌骨、牙、 牙周组织和相关的神经血管 机械加工,初步消化 咀嚼的重要作用 刺激唾液分泌 局部按摩,促进正常发育,一 、咀嚼的神经控制,二 、咀嚼运动过程 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切割运动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前牙的牙合运循环 第类杠杆,捣碎、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后牙的牙合运循环 第类杠杆,三 、咀嚼周期 1 运动轨迹图形似泪水形态 2 有时间变化 四、 咀嚼运动的类型 双侧咀嚼:双侧交替咀嚼和双侧同时咀嚼 单侧咀嚼 五、 咀嚼运动中

11、的肌电图 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肌肉兴奋时的生物电活动,通过电极导入肌电图仪(electromyograph)将肌电信号放大后,所描记的图像。,六、 咀嚼肌力、牙合力及牙周潜力 ,咀嚼肌力 提颌肌收缩最大力,也叫咀嚼力,有个体差异 牙合力 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的力 最大牙合力 牙周组织所承受的最大力 牙周潜力,七、 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 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 1 称重法 2 吸光度法 3比色法 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1 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2牙周组织 3 颞下颌关节疾患 4全身性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 5 其它因素,八 、咀

12、嚼时的牙齿运动,轻微的生理运动,调节出入牙髓的血液循环 磨耗与磨损 磨耗(attrition):食物或牙面摩擦; 常发生于牙合面、切嵴及邻面 磨损(abrasion):外物机械磨擦,九、 咀嚼与牙齿的磨耗,磨耗的生理意义 1 、生理性磨耗 消除早接触点 降低牙尖高度 减少临床牙冠长度 邻面磨耗代偿牙弓向前移动 2 、病理性磨耗 反横牙合曲线 邻面过度磨耗 十 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 十一 咀嚼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第 三 节 吞 咽 功 能,吞咽(deglutition,swallowing)是复杂的反射活动 吞咽过程迅速 从吞咽开始到贲门所需的时间 液体:3-5秒 糊状:5秒

13、固体:6-8秒,不超过15秒,一 吞咽的反射控制,吞咽中枢:位于延髓 高级脑中枢 三叉神经 软腭 传入冲动 舌咽神经 咽后壁 迷走神经 会厌 (喉上、喉返神经) 三叉神经运动核 三叉神经 传出途径 面神经核 面神经 疑 核 迷走神经咽支 舌下神经核 舌下神经,二 吞咽过程,第一期:食团由口腔至咽 牙尖交错位、负压 第二期:食团由咽至食管上段 急性反射动作、呼吸暂停 第三起:食团由食管下行至胃 蠕动波:6-7秒,三 吞咽对牙合、颌、面 生长发育的影响,1、正常吞咽 牙弓内外压力平衡 2、提颌肌群 刺激下颌生长发育,3、口腔、咽腔与鼻腔的交通隔绝口腔暂时负压刺激硬腭下降及向前和侧方增长 有助于鼻腔

14、的发育,第 四 节 言 语 功 能,言语(soeech)是包括声音产生的一系列活动。 一、言语与呼吸 言语时 , 有规律的呼吸受到阻碍 在句末和句首,吸气迅速产生,呼气则延续在言语进行之中 二、发音 发声带振动是发音的基础 三、语音 清音和浊音;元音和辅音 四、共鸣(resonance) 五、言语的神经控制,1、牙缺失 前牙缺失,尤其上前牙缺失,对发音影响最大。 发齿音(s、z) 和唇齿音 (f、v) 都受影响 2、唇裂或唇缺损 发双唇音时常夹杂有s音。 3、舌缺失或畸形 发元音和辅音中的舌齿音受影响,4、腭裂 腭裂者口鼻腔相通 , 一切语音均混有鼻音 5、下颌后缩或过小 难以发双唇音 6、下颌前突或过大 难以发齿音和唇音 7、戴修复体 影响发音的清晰度,六、口腔的部分缺损或畸形 对语音的影响,第 五 节 唾 液 功 能,唾液(Saliva)是口腔三对大唾液腺和众多的小唾液腺(唇腺、颊腺、腭腺和舌腺)所分泌的混合液的总称。 一、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比重 1-1.009 pH 6.0-7.9 在无剌激状态下,如睡眠或晨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