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教学》之中枢神经系统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73774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教学》之中枢神经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医学影像学教学》之中枢神经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医学影像学教学》之中枢神经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医学影像学教学》之中枢神经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医学影像学教学》之中枢神经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教学》之中枢神经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教学》之中枢神经系统(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影像学教学之,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中 枢 神 经 系 统,目的要求(purpose required),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和方法。 To know the medical imaging method of CNS.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CT、MRI表现。 familiar to X-ray, CT and MRI manifestation of CNS.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几种常见病影像学表现和诊断。 To master the medical features of the several common diseases of CNS.,中 枢 神 经 系 统

2、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brain)和脊髓 。 这些结构深藏在由骨骼构成的颅腔和椎管内。 现代影像技术如DSA、CT、MRI等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优越性。,第一节 脑(Brain),一、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头颅平片(plain film of skull) 常用后前位和侧位: 方法简单、经济,对头颅外伤、先天畸形和颅骨疾病最适用。 (二)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phy) 将含碘造影剂注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使脑血管显影,观察其分布、形态和位置。主要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等。,(三)CT(computed tomogr

3、aphy) 1.平扫CT:颅脑疾病常用如外伤、出血、梗死等的检查,一般用横断(axial)面,层厚810mm,连续扫810层面。 。 2.增强CT:多在平扫CT检查发现需要进一步定性和鉴别病变性质,如颅内肿瘤(tumor)、炎症(inflammatory)、血管畸形等的诊断。 。 3. CTA检查: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如血管畸形、狭窄和闭塞等的检查 4.图像后处理:如最大强度(MIP)、冠脉和任意方位重建。,(四)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1.常规采用SE序列T1WI和T2WI, T1WI显示解剖结构, T2WI对病灶显示敏感。高场强MR可有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4、如fast SE、Turbo-SE及水抑制T2WI即FLAIR、脂肪抑制和磁敏感(SWI)等。 2.可行横断(axial)、冠状(coronal)、矢状(sagittal) 面和任意角度成像。层厚68mm,连续扫810层面。 3.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 主要用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诊断。,4.MR弥散加权(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及灌注(perfusion-weighte imaging, PWI)加权成像。 DWI主要用于急性脑缺血(acute ischemia)的研究,后者主要用来反映脑组织微循环和血

5、流灌注情况,可以获得水分子的量化指标及ADC值。 5. 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MR, fMRI,常用为bold法)及MR波谱(MR spectroscopy,MRS)。前者用来研究脑皮层功能定位,后者用来研究脑组织的代谢如NAA、Cho、 Cr 等 (五)经颅超声和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前者主要用于显示脑形态结构,后者主要用于检测颅底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DWI主要用于急性脑缺血(acute ischemia)的研究,灌注(perfusion-weighte imaging, PWI)加权成像,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MR,

6、 fMRI,常用为bold法),MR波谱(MR spectroscopy,MRS),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X线即头颅平片(plain film of skull) 颅板分内板、外板和板障三层,板障内含红骨髓和板障静脉。 儿童期颅板较薄,年幼时呈单层,至岁时才分为三层。 颅板厚薄不均,其中颞骨鳞部最薄,枕骨粗隆处最厚。,脑血管造影检查,造影方法:直接穿刺法、导管法。 适应症: 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血管发育畸形等); 肿瘤定性(了解肿瘤的良恶性、血液供应); 介入治疗(术前闭塞肿瘤供血动脉等)。,脑血管造影的正常表现:动脉期,颈内动脉:经颅底入颅,在鞍旁形成虹吸段、先 发出眼动脉,随后分出

7、脉络膜前动脉 和后交通动脉,最后分出大脑前、中 动脉。 大脑前动脉:额极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 大脑中动脉:额顶升支、顶后支、角回支和颞后 支。 大脑后动脉:由基底动脉末端分出。,(二)、正常颅脑CT影像解剖,颅骨及空腔:颅骨为高密度,分内板、外板和板障;颅底可见低密度的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等。 含脑脊液腔:脑室、脑池、脑沟、脑裂等腔内含CSF为低密度,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三脑室和四脑室。侧脑室又可分为体部、前角、下角、后角及三角部。,脑池主要有鞍上池、桥池、桥小脑角池、枕大池、脚间池、环池、四叠体池、外侧裂池及大脑纵裂池。 脑实质 分大脑额(frontal)、颞(temporal)、

8、枕(occipital)、顶(parietal) 、小脑(cerebellum)和脑干(brainstem)。CT可将区分脑灰质(皮质)和脑白质(髓质)。 正常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 基底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屏状核。 内囊(前后肢及膝部)和外囊、最外囊。,颞叶,颞(岩)骨,小脑,侧脑室颞角,鞍上池,桥脑,中脑,额叶,脑干,外侧裂,额叶,侧脑室前角,豆状核,内囊后肢,放射冠,半卵圆中心,额叶,顶叶,枕叶,尾状核体,侧脑室体,(三)、MRI(Normal anatomy of CNS),脑组织:与CT一样可清晰显示各脑叶形态、脑实质信号变化、脑室系统和中线结构。 MR 图像灰、白质对比清晰。 T1

9、WI脑灰质信号低于脑白质,T2WI 灰质信号高于脑白质。 脑沟、池、脑脊液:T1WI呈低信号, T2WI 呈高信号。 脑血管:呈流空现象。 颅神经:可清晰显示部分颅神经如视神经、三叉神经、第八对脑神经等。,颞叶,第四脑室,小脑,桥脑,额叶,大脑纵裂,枕叶,小脑上蚓,鞍上池,额叶,外侧裂,侧脑室三角区,枕叶,丘脑,内囊膝部,内囊前肢,额叶,枕叶,侧脑室体部,大脑纵裂,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枕叶,胼胝体压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膝部,桥脑,小脑,四叠体,脑干延髓,垂体,大脑脚,三、基本病变表现 (一)X线检查 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 1.血管移位:多为占位性病变推压

10、所致。 2.血管形态的改变:增粗、变细、拉直。 3.血循环改变:减慢、延长、加速等 4.脑血管单纯性狭窄、闭塞多见动脉硬化。 5.异常增多、扭曲血管为颅内血管畸形。,(二) CT检查MRI表现 1.(密度改变):与正常脑实质密度比较 高密度病灶:新鲜血肿、钙化、出血、高密度肿 瘤和 一些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异常。 等密度病灶:见于某些肿瘤、血肿、血管性病变。 低密度病灶:见于炎症、水肿、囊肿、脓肿等。 混合密度病灶:见于某些肿瘤、血肿、脓肿、转移。 2. 脑结构改变:1)颅骨改变如骨折、破坏、增生等, 2)孔裂扩大。,4).病灶的强化表现:原因为血脑屏障破坏、异常血管等。 (1)均匀性强化(ho

11、mogeneous enhancement) (2)斑片状强化(patchy enhancement ) (3)环状强化( ring like enhancement ) (4)不规则强化(irregular enhancement ) 5).脑水肿(Brain edema): (1)血管源性、间质性和细胞毒性 (2)度2cm;度2cm一侧大脑半 径; 度一侧大脑半径。,6).占位效应(Space-occupying effect) (1)中线结构移位 (2)脑室与脑池的移位与变形 (3)脑室、脑池的扩大 (4)脑沟的变化 (5)脑体积的变化 7).脑积水(hydrocephalus) (1)

12、交通性脑积水(communicative) (2)阻塞性脑积水(obstructive) (3)代偿性脑积水(compensatory),8).脑萎缩(Brain atrophy) (1)皮层萎缩(cortical atrophy ) (2)白质萎缩(white matter atrophy ) (3)全脑萎缩(Pan- atrophy) (4)局部脑萎缩(local atrophy ) (5)脑干萎缩(brain stem atrophy ) (6)小脑萎缩(cerebellar atrophy ) (7)一侧大脑半球萎缩(hemi- atrophy ),(三) MRI检查,1.平扫检查 (

13、1)信号改变:病变的信号与其性质和组成成分有关,可为高、低、等和混合信号。 1)肿块:一般肿块含水量高,呈长T1长T2。 脂肪、钙化和骨化则信号不同。 2)囊肿:含液囊肿呈呈长T1长T2信号。 3)水肿: T1和T2值均延长。 4)出血: 5)梗死:T1WI呈低、T2WI高、DWI高信号。,第二节 脊髓(Spinal cord),一、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1.脊椎平片:常规摄取正、侧位片。 2.脊髓血管造影:主要用于椎管内血管畸形。 (二)CT检查:椎管病变的初选,5mm层厚。 (三)MRI检查:常用自旋回波T1、T2、增强和MRA; 脊髓(MR myelography)造影检查。,二、正

14、常影像表现: 颈椎和腰椎,二、正常影像表现: 腰椎的MRI表现,脊髓,椎间盘,椎体,后纵韧带,前纵韧带,脊髓神经,三、基本病变表现疾病诊断,椎体基本病变包括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骨质破坏、椎间孔扩大和压缩性骨折等。 脊髓的基本病变包括出血、肿块、变性、坏死和炎症等。 椎管内局部血管增多、增粗和迂曲;脊髓形态、密度和信号有无异常等。,预习:中 枢 神 经 神 经 系 统 疾 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NS Tumors) 脑外伤(Cerebral Trauma) 脑血管疾病(CNS Vascular Disease) 颅内感染(CNS Infection)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 先天性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