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制度pt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3728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救制度pt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抢救制度pt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抢救制度pt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抢救制度pt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抢救制度pt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抢救制度pt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救制度ptt(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抢救制度ptt篇一:常用抢救药品附件: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检查评估细则- 3 - 4 - 5 - 6 - 7 -篇二:临床管理制度临床管理制度门诊工作制度一、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指导。各科确定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业务人员协助科主任负责本科的门诊工作。二、应派有经验的医师和护士参加门诊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三、对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的疑难病症,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四、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上门诊解决疑难病例,每人每周一般不少于两个半天。五、对病人要进行认真检查,按照门诊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六、门诊检验、特检科室所做各种检查,必须准确、及时。七、门诊有等

2、待就诊病人出现病情变化的抢救方案和急救措施,对高烧患者、重病患者、70岁以上老年患者,应当优先安排诊治。八、门诊各科与住院处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情及病床使用情况,有计划地收纳病员住院治疗。九、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十、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有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 十一、门诊应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有饮水设施及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公示栏。十二、门诊医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合理的检查和治疗方法、避免过度医疗和大处方发生,减轻病人

3、的经济负担。十三、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要认真诊治。在转回原地治疗时,要提出书面诊治意见。十四、门诊各科根据本专业特点,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各种治疗常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并认真做好登记、统计报表等工作。十五、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在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认真执行院、科规章制度,遵守岗位职责。人员调换时,科室应与医务科、护理部和门诊部共同确定名单并公示。十六、开展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络预约、诊间预约、等多种形式的预约方式,指导患者预约就诊,减少候诊时间,方便患者就医。十七、根据季节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设置相应专业的传染病门诊。门诊管理制度一、在分管副院长领导下,

4、负责做好门诊行政管理工作。二、经常检查督导门诊各科室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的执行情况,加强信息反馈,提高服务质量。三、做好门诊环境管理和秩序管理工作,做到环境整洁、舒适、安全、工作有序。四、经常深入科室调查了解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工作,提出改进工作措施。五、对门诊流量实时监测,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的协调配合工作。六、加强预检分诊制度的落实,督导落实急危重患者优先处置,保障急诊绿色通道畅通。七、建立、健全和落实好本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八、不断加强门诊日志管理,做好门诊大事记纪录。九、每日检查开诊情况并全面掌握各科门诊医疗、护理及宣教工作的情

5、况,负责组织检查门诊患者的就诊情况,组织好各专业专家门诊,方便病人就医。十、做好导医培训,有效指导患者就诊,正确使用一卡通,落实“首问负责制”。十一、开展便民服务,不断增加便民措施项目,组织好便民门诊,督促检查便民门诊开诊情况。十二、总体规划门诊各科室布局,简化就医流程。十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搞好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并进行分析、总结、改进,提高服务水平。十四、领导和组织门诊服务质量的考评工作,定期召开门诊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整改,不断提高。篇三:ppt急救护理知识点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急诊医学一、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

6、阶段的病因、病理和抢救治疗的专业。二、急诊医学发展概况三、急诊医学的主要病种(一)危重病例急诊医学主要是处理各种急性病和危重病人。主要病种为:呼吸心跳骤停、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多发创伤、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神经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多系统器官衰竭、昏迷、口服或吸入所造成的各种急性中毒等。(二)一般急诊一般并非危重病例。如发热、心绞痛、眩晕、恶心、呕吐、腹泻、哮喘、鼻出血等,也需紧急诊断和处理。四、现代急诊医学的特点(一)专业急救机构已由医疗卫生部门扩展到多功能的救护机构。(二)专业急救机构由城市、地区单一的若干个组织逐步联合协作,形成了专业急救网络和医疗服务体系。(

7、三)为保险业、旅游业对急救的需求提供了保证,为国际紧急救援机构创造了条件。(四)社会已经全面充分地评估了现代急诊医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从而给予有力的支持。(五)天灾人祸等灾难事故的增多,使灾难救援医学充实了急诊医学的内容,形成其院外救援医学的特色。第二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 一、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二、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沿革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一)院前急救(二)急诊科抢救(三)危重病(症)救护(四)急救医疗服务

8、体系(五)急危重症护理人才的培训和科学研究工作四、危重病(症)救护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复苏室、抢救室、急诊监护室(EICU),接受院外和院内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护理。其研究范围包括三个方面:(1)危重患者的监护与治疗;(2)ICU人员、设备的配备与管理;(3)ICU技术。 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1 概念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室)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室)和ICU负责院内救护

9、。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2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一个完整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应包括:(1)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2)现场救护(3)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4)高水平的医院急诊服务和强化治疗3 EMSS的组织管理(1)建立院前急救通讯网络(2)改善院前急救运输工具(3)组成现场急救人员和保障物资供应(4)组织现场救援行动与转运(5)开展社会急救工作(6)加强医院急诊科(室)的建设,提高应急能力(7)对突发性的重大事故,组织及时抢救(8)战地救护,包括通气、外伤止血、包扎、固定、转运等。 4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主要参与人员(1)第一目击者(2)急救医护人

10、员(3)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第二章 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的概念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第一节 概述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与特点(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从医疗角度看:院前急救是整个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子系统,是急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从社会救灾角度看:院前急救也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应急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院前急救的意义维持病人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三)院前急救的作用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的重

11、要组成部分,能明显降低突发伤病员的病死率。院前急救水平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组织管理、医疗水平及公共福利的综合能力。(四)院前急救的特点(1)突发性(2)紧迫性(3)艰难性(4)复杂性(5)灵活性二、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工作范围(一)负责对“呼救”病人的院前急救一般情况下,呼救救护车的病人可分为二类:一类是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或急救病人。对这类病人必须现场抢救,目的在于挽救病人的生命或维持基础生命。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呼吸道梗塞、急性中毒、严重创伤、出血等病人,大约占呼救病人的1015,需要就地做心肺复苏抢救的病人低于5。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急诊病人。现场急救处理的目的在于稳定病情,

12、减少病人在运送过程中的痛苦和并发症。如骨折、急腹症、高热、哮喘等,大约占60。(二)大型灾害或战争中的院前急救 (三)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四)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五)急救知识的普及三、院前急救的原则1 先排险后施救2 先重伤后轻伤3 先施救后运送4 急救与呼救并重5 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6 紧密衔接、前后一致四、我国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一)“北京市急救中心”型模式独立型(二)“上海医疗救护中心”型模式单纯型(三)“重庆急救中心”型模式依托型(四)“广州急救指挥中心”型模式指挥型(五)深圳急救医疗中心混合型(六)香港模式附属消防型(七)小城市的“三级急救网络”型模式五、院前急救的管理院前急救

13、的主要特点是“急”和“救”。“急”就是紧急、快速,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运输来实现;“救”则是要通过先进的医疗救护技术来实现。因此,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的三大要素。六、院前急救的出诊程序(1)呼救(2)调度(3)急救 电话呼救时应清楚说明:(1)呼救人电话号码与姓名,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2)病人所在的确切地点(3)病人目前最危急的情况(4)灾害事故、突发事件,要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发生的原因、受伤人数等,以及现场已采取的救护措施。急救半径: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外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外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 反应时间:急救中心(站)调度室接到呼救电话

14、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平均反应时间:指区域内每次反应时间的平均值。一个运转良好的急救网络其相应的指标有:城区急救半径5km、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分钟。第二节 院前急救护理一、现场评估与呼救1 快速评估造成事故、伤害及发病的原因,有否存在对救护者、病人或旁观者造成伤害的危险环境。 2 快速评估危重病情,包括对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几方面进行评估。(1)意识:先判断伤病人神志是否清醒。如对病人呼唤、轻拍面颊、推动肩部时,病人会睁眼或有肢体运动等反应;婴儿足跟或掐捏其上臂会出现哭泣。如对上述刺激无反应,则表明意识丧失,已处于危重状态。(2)呼吸:一看(看胸廓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流感)方法来判断病人自主呼吸是否存在。气道:保持气道畅通是呼吸的必要条件测量呼吸频率,观察其速率、深浅度和节律有无异常。注意有无呼吸困难、被动呼吸体位、发绀及三凹征。(3)循环:测量病人脉率及脉律。常规触摸桡动脉,如未触及,应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 缺氧、失血、疼痛、心衰、休克时脉率加快、变弱;心律失常出现脉搏不规则;桡动脉触摸不清,说明收缩压80mmHg。也可通过触摸病人肢体皮肤,了解皮肤温度、有无发热、有无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