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实行行省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3653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始实行行省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开始实行行省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开始实行行省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开始实行行省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开始实行行省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始实行行省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始实行行省制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始实行行省制度篇一:题目bb664673f242336c1eb95e4b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

2、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篇

3、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唐朝实行的节度使导致权利的分散国家动乱、宋朝时期彻掉所有武官官职全部由文官担任又太过绝对。总结历史经验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第二就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元朝时期我国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使大权收归中央。权利不分割,维护国家平稳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进而更好地对国家进行控制管理。行省制度的影响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

4、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行省制度的特点一是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二是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收集,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三是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也即可以说是实行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相结合的领导方式。四是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较成功地解决了地方势力坐大的积习。篇三:浅析中国古代的行省制度浅析中国古代的行省制度摘 要:中国古代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政区管理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本文在阐述中国古代行省制度形成发展的

5、基础上,对其特点和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国古代;行省制度;形成发展;特点作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的行省制度建立于元代,与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郡、县制、州、郡、县制和唐宋的道,路制比较,行省制又是一种新的制度,相沿至明清,并至今不衰。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和探讨中国古代行省制度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作用,对当代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省在汉代指皇宫,皇帝居住的地方称禁中、省中。从三国曹魏开始,由皇宫的代称转变为中央枢要机关。黄初元年(公元220),曹魏文帝建立起中书省(即:负责审理奏章,草拟诏旨,参与机要,为政府出令机构)。到了西晋,又出现了门下省(即:皇帝的侍从

6、,顾问机构)。中书省和门下省起初都设在皇宫之中,因而以省为称,后来才脱离皇宫,成为中央行政枢要机构。魏晋以后,早在东汉就已建立起来的尚书台,也改称尚书省,与门下省、中书省合称三省,为中央三大枢要机关。开皇二年(582)隋文帝建行台省,作为尚书省的派出机构。蒙古忽必烈汗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分立行中书省,成为高级地方行政机构。可以说,省经历了由皇宫中央行政机构中央行政派出机构高级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一、元代行省制度的创立中统元年(1260)三月,忽必烈即蒙古国汗位。四月,即位不久的忽必烈汗在开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设立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七月,在燕京(今北京市)设立行中书省,作为

7、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这就是元代最早设立的行中书省。之后,随着军事进展,陆续设立了除中央中书省直辖的“腹里”(统大都等二十五路八个州。辖区包括今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山西五省及河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部分地区)和由中央宣政院直辖的吐蕃地区(包括今西藏全部、青海大部、四川一部和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部分地区)之外的广大领域,陆续设立了11个行中书省,即:岭北行中书省,治所和宁路(今蒙古哈尔合林),统1路,辖区大约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中部和西部;辽阳行中书省,治所辽阳路(今辽宁省辽阳市)统7路、1府,辖区包括今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河南江北行省,

8、治所汴梁路(今河南省开封市),统12路、7府、1州,辖区大约包括今河南省中部和南部、湖北省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行中书省,治所奉元路(今陕西省西安市),统4路、5府、27州,辖区包括今陕西省以及甘肃省东部、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四川行中书省,治所在成都路(今四川省成都市),统9路、3府,辖区大约包括今四川省;甘肃行中书省,治所甘州路(今甘肃省张掖市),统7路、2府,辖区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省中部和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青海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云南行中书省,治所中庆路(今云南昆明市),辖区大约包括今云南省,以及贵州省西部、缅甸北部;江浙行中书省,治所杭州路(今浙江

9、省杭州市),统30路、1府、2州,辖区大约包括今浙江省、福建省和台湾省;江西行中书省,治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市),统18路、9州,辖区大约包括今江西省、以及广东省中部和东部;湖广行中书省,治所武昌路(今湖北省武汉市),统30路、13州、3府、15按抚司、3军。辖区大约包括今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湖北省南部,贵州省西部、广东省西部;征东行中书省,治所沈阳路(今辽宁省沈阳市),统2府、1司、5劝课使。行中书省本是元世祖忽必烈汗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而设立的,但在统一后,这些行中书省相沿不变,成为与元朝相始终的高级地方行政机关。我国的省级地方行政由此开始。二、明代行省制度的变化明朝建立以后,起初,

10、在地方建制上仍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度。除首都南京直辖外(称南直隶),设北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共12个行省。洪武九年(1376)6月,改称承宣布政使司。其管辖区大致和元行省相仿,故一般仍习惯称行省。洪武十五年又增置云南布政使司。后永乐元年(1403),迁都北京后,改北平布政使司为北直隶。十一年置贵州布政使司。此外,一些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则单设都指挥使司,实行军民合一的特别管辖制度。这种特别管辖区有奴尔干都司,辖区大约包括黑龙江省,以及吉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西伯利亚东部;乌思藏都司,辖区大约包括今西藏自治区中部和西部;朵甘都司,辖区包括今西藏自

11、治区东部、四川省西部、青海省南部。这样,明代省级地方行政建制定制为2直隶,十三布政使司和三个特别辖区。明代的布政使司从职权上讲,与原来的行中书省大有不同。已经不再是一个统率全省全面工作的领导机关,而降为仅负责“上承下传”的行政部门。它只能根据朝廷的指示管理一些属于民政、财政方面的事务,诸如稽核户籍人口,征调赋役、督促生产、兴办水利、学校、检查和督促府州县官员,完成上述任务,并奏报其功过,管理仓库钱粮等等。它和当年号称“外政府”的行中书省已完全不能相比拟。但也应看到,由于专设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也促使这些方面的工作较前深入。布政使司在权力上是较行中书省大大降低了,但在职责上却较为专一深

12、入了,这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其可取的一面。在一省之内取消了任何统率全省政务的部门,“三司鼎足而立”,分别由朝廷垂直领导的办法,实际上也经常出现遇事处置不及时,延误事机,互相推诿塞责的情况。特别是在边塞地区军务紧急、输粮地区漕运紧急以及较大规模地修建水利工程或发生重大骚乱等情况下,“三司分治”就暴露出指挥不灵,威信不孚的缺陷。因此,从明中叶起,出现了总督、巡抚的职务。即,中央派遣官员到地方总督或巡抚漕运、军务、河道、粮道,有权统一指挥三司官员。三、清代的行省清初,地方制度仍袭明代的承宣布政使司,取消都指挥使司。清世祖实行1个直隶和14个承宣布政使司的地方行政体制。清圣祖初年,直隶和承宣布政使司一律

13、改为行省(简称省)。康熙二年(1663),从陕西省分出甘肃省。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湖广省分为湖北省和湖南省。至此,18省成为定制。清代18省治所和辖区为:直隶省治所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除顺天府(今北京市)外,统11府,7直隶州、3直隶厅,辖区大约相当于今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江苏省治所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统8府,3直隶州、1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上海市和江苏省。安徽省治所安庆府(今安徽省安庆市),统8府,5直隶州、辖区相当于今安徽省。山西省治所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统9府,10直隶州、12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山西省。山东省治所济南府(今山东济南市),统10府

14、,2直隶州,辖区相当于今山东省。河南省治所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统9府,5直隶州、1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陕西省治所西安府(今陕西省西安市),统7府,5直隶州,辖区相当于今陕西省。甘肃省治所兰州府(今甘肃省兰州市),统8府,6直隶州、1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浙江省治所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统11府,1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浙江省。江西省治所南昌府(今江西省南昌市),统13府,1直隶州,辖区相当于今江西省。湖北省治所武昌府(今湖北省武汉市),统10府,1直隶州、1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湖北省。湖南省治所长沙府(今湖南省长沙市),统9府,4直隶州、5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

15、湖南省。四川省治所成都府(今四川省成都市),统15府,9直隶州、3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四川省。福建省治所福州府(今福建省福州市),统12府,3直隶州、辖区相当于今福建省和台湾省。广东省治所广州府(今广东省广州市),统9府,7直隶州、3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广东省和海南省。广西省治桂林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统11府,2直隶州、2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治所云南府(今云南省昆明市),统14府,4直隶州、5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云南省。贵州省治所贵州府(今贵州省贵阳市),统12府,1直隶州、1直隶厅,辖区相当于今贵州省。清代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为总督、巡抚。总督、巡抚原是中央派到地

16、方去的承办某一事务,或进行监察的官员,是临时差使,而非实官。有事即出,事毕即归。后来逐渐变为实职,成地方长官。至乾隆十三年(1748),方形成直隶、两江、陕甘、四川、闽浙、湖广、两广、云贵八总督制。此外还设有漕运、河道总督。清末又设东三省总督。除以上总督和总督兼任巡抚的直隶、四川、甘肃等省之外,其余15省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设巡抚1人,共计15巡抚,并成为定制。 总之,清代总督是总揽一省或数省的行政、监察和军事三权的最高长官,巡抚是总揽一省的行政和监察两权(有的总揽一省的行政、监察和军事三权)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和巡抚是清朝的封疆大吏,布政使和按察使仅是他们的僚属。四、古代行省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