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理论研究实施意见及策略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3543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教多学理论研究实施意见及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少教多学理论研究实施意见及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少教多学理论研究实施意见及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少教多学理论研究实施意见及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少教多学理论研究实施意见及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教多学理论研究实施意见及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教多学理论研究实施意见及策略(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教多学”理论研究、实施意见及策略 【国内外研究综述】 1、“少教多学”的思想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都有过论述。孔子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叶圣陶对此也有表述,通过教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继而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在教学中采用“探索发现”式教学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之外,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

2、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及受训。这应成为一条原则。”新加坡政府于2004年明确提出“少教多学”的理念,是“少教多学”理念执行比较好的国家。这个实验研究就是从新加坡引进的。目前,国内关于探讨“少教多学”的学术论文已经多达十余篇(王海平、陈曦、寇平平、汪惠迪、张小菊、于红霞、何志波等)纵观国内的学术研究,大家对“少学多教”普遍持支持态度并且对它的实施前景也表示乐

3、观。但是,在对新加坡实施情况分析之后,如何将此与中国的具体教育情况进行结合,仍然有待于我们进行理论和实践双向的探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对理论修改。2、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校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少教多学”进行了探索。(1)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验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分以下五个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2)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的“教学案合一”实验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讲学稿”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

4、教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讲学稿”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它具有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除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外,讲学稿还是学生的练习册。东庐中学的教师除了“讲学稿”上的题目外,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对每份“讲学稿”,教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学校对学生的成绩考评也紧紧围绕“讲学稿”。教师通常从“讲学稿”上选择题目,引导学生利用“讲学稿”进行复习,达到“学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和装订,就成为很好的复习资料

5、。(3)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实验其核心是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们实行“10+35”的课堂教学模式,各班教室内三面设有黑板,提供更大的空间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机会。一方面迫使教师把本来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可以及时交流分享,及时反馈矫正;更重要的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在心理上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兵教兵互帮互教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习惯。(山东泰安的目标教学)以上几所学校的改革都是整体推进、持续进行的。它们都曾是农村薄弱初中,但是在经过以上探索之后,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影响巨大。3、结论:从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少教多学”是在大家看

6、到传统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弊端后,结合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提出的;“少教多学”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改进与进步,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4、课题研究的意义:“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学什么和怎样学。呼吁大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其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地学习精神,为发展奠基。 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

7、教学过程更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3、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转变到“学生中心”;“课堂中心”转变到学生课内外相结合自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 4、科学处理好教师教和学生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比例关系; 5、有利于促进一线教师向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转化。 【核心理论】一、“少教多学”实验研究的依据(1)“少教多学”的针对性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具体表现是:管理控制太多,激发兴趣太少;规定学习太多,自主学习太少;死记硬背太多,灵活运用太少;书本知识太多,实践体验太少。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老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正常发挥

8、,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学习方式没有太大改变,应试压力使语文教学脱离了正确轨道。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沿袭着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老师的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为代价的老路。课堂上“多教少学”、“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少教多学”正是针对着课堂教学的这个痼疾而提出来的。(2) “少教多学”与语文教育优秀传统的一致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叶圣陶先生还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之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

9、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而这种“自能”式的学习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多学”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教学状态的下的教师,自然不能“多教”,不能霸占课堂,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正是“少教多学”所追求的。或者说,语文课程标准所追求的,只有通过“少教多学”才能够实现。 (3)“少教多学”是解放学生

10、学习“生产力”的正确途径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完成这个任务的唯一途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带着好奇心,睁大好奇的眼睛,去发现一个个未知的世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自主地、主动地去吸收,去发现,去探索;是从熟能生巧到举一反三,再到无师自通,乃至融会贯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我们说要培养学生的这个能力,那个能力,归根结底,学校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前提。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得让学生学,并且要多学。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尊重与关怀,给学生充分的发现和质疑的时间、空间,给学生更广阔的实践和展

11、示的舞台,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主体”,解放学生的学习“生产力”。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最简单、最朴素、最实用的做法就是从“少教多学”做起,让学生行动起来,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去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去实现自己的美丽梦想。倘若教师以教为主,只顾自己多教,势必挤占学生的学习时间,销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被动学习,且学习方式不科学,那就不仅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而且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4)“少教多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发展观“少教多学”的“少”与“多”是个相对的概念,并无确切的划分。教到什么程度就算“少”?学到什么程度就算“多”?甚至有人要用时间

12、去计算,那只能说明他并没有领悟“少教多学”的精神实质,或者只使用一个伪命题来表示对新事物的不满。因此,应该对“少教多学”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定位。“少教多学”不是一个刻板的、凝固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一种行为规范,甚至是一个行为警示。少教,不是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多学,不是数量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科学,学得更有用。任何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在转化为教学行为时,都必须本土化、本校化、个性化。没有这个“化”,再好的“经”都会被念歪。我们研究“少教多学”,不是要创造出一个“教学模式”供大家去使用,而是希望所有参与

13、这一研究活动的学校、教师,能从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灵活地、恰当地处理“少教”与“多学”的关系,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教风和学风,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促进课程改革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深入发展。二、少教多学的核心理论1、 什么是“少教多学”? 夸美纽斯有一段话: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少教多学”是一个理念,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不是模式。但是“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更高质量、更高技术

14、含量的少教,是给学生开发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中掌握更开放、更自主、更科学的学习方式;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解决好教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学生最需要解决的东西,这是最根本的。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产生最大的效益问题。“少教多学”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它意味着老师的教要教在点子上面,要教在学生似懂非懂的地方,也就是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的知识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从教的时机选择来看,老师应该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只是在学生最困惑、最需要的时候,给学生以点拨和帮助。 2、少教多学的度。“少教多学”,少,少到什么程度;多,多到什么程度。现在有一些学校就规定:一

15、节课,讲不能超过10分钟,或者不能超过15分钟;规定死学生要有多长练习时间。我认为,这里的“少”与“多”,要辩证的对待,不能说教五分钟就是少,教十分钟就是多,不应该以时间多少来论教和学的多和少。如果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完全不懂或者是一片空白,那么老师在讲的时候还应该讲一些,因为这时候老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那么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没有矛盾和冲突。有些东西学生了解了,或者说有了一定的积累,老师还在喋喋不休地教,去占用学生的时间,这就违背了“少教多学”的精神。另外,从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很多学校的教学实验,不同程度上都暗合了“少教多学”的规律。我们现在的“少教多学”就是把这种规律提炼出来,明确

16、出来,使教师和学校从原来自发的状态转为一种自觉地状态。3、“少教多学”是教学相长的必然。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自主学习,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和数据调查发现,学习者自我参与度的高低是决定他学习成果或者学习质量的根本原因。不管讲多讲少、学多学少,都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问题。语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怎么样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真正的有效学习时间,到底有多少,是不是需要把一篇文章从头到尾掰开揉碎了,从作品的背景到作者到分析到提炼中心、写作特色等都要面面俱到呢,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重复的,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该舍弃的就要舍弃,不要想一节课里什么都教到,什么都学会,一课一得、两得或三得就已经了不起了。所以,少教多学看似简单,对于老师来讲,40分钟里,规定你只许讲10分钟或者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