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3288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学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审计学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审计学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审计学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计学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四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复习提要一、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是人们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它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 1审计准则的含义。审计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审计准则的概念有如下含义:审计准则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审计准则既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要求,也对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表现出来的;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时的客观保证。 在西

2、方国家,审计准则是20世纪4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美国1947年就开始研究和制定审计准则;日本在1964年也制定了审计准则;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于1980年颁布了国际审计准则;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审计准则。 2审计准则的作用。审计准则的实施使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时有了规范和指南,便于考核审计工作质量,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 审计准则的主要作用有:实施审计准则可以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实施审计准则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实施审计准则可以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实施审计准则可以促进国际审计交流。 (二)审计准则的结构内容 从现行的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来看,其内容

3、大体上包括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个部分。有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审计准则虽章节和标题不一,但主要内容仍不外乎上述三大部分。 西方国家的审计准则大都是以美国的审计准则为蓝本加以补充、修正而成的;国际组织制定的审计准则,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审计准则最具代表性。 1美国的民间审计准则。美国的民间审计准则称为一般公认审计准则,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72年正式颁布的。它主要适用于民间审计所从事的财务报表审计。 该准则自1948年发布实施后,1954年又作了修订补充,形成了三部分,共10条。这10条一般公认审计准则一直沿用至今。审计准则的第一部分为一般准则,共3条

4、,主要对人提出要求;第二部分为工作准则,共3条,主要是指出实施审计行为的准则;第三部分为报告准则,共4条,主要对审计报告提出要求。 2国际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所颁布。自1980年6月至今,已先后颁布了数十项国际审计准则文件。这数十项文件可分为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部分。 国际审计准则任何时候都可以应用于民间审计的审计进程中。在适当的情况下,国际审计准则也可应用于审计人员的其他有关活动。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框架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审计、审阅与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2中国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准则。二、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

5、结论的客观标准。 (一)审计依据的含义 所谓审计依据,就是对所查明的事实与现行的各种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评价,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作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二)审计依据的种类 审计的目标不同,各种审计类型所遵循的审计依据也不相同。 审计依据可以按不同标志进行分类。按其来源,可分为被审计单位自己制定的审计依据和外部各单位制定的审计依据;按其性质、内容,可分为宪法、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预算、计划、经济合同,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但从实践看,审计依据主要是按审计目标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评价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的

6、审计依据、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依据。 1评价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性的审计依据。这类审计依据主要包括: (1)国家颁布的宪法、法律和各种财经法规。 (2)地方颁布的财经法规和主管部门颁布的各种财经法规。 (3)规章制度。 2评价经营管理活动效益性的审计依据。这类审计依据主要包括: (1)可比较的历史数据。 (2)计划、预算和经济合同。 (3)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3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依据。这类审计依据主要包括: (1)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内部审计制度。(三)审计依据的特点 审计依据既不是捉摸不定

7、的,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掌握审计依据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依据的特点主要有: 1层次性。根据适用范围大小、效力大小、制定单位管辖区域的大小,审计依据具有不同的层次。 2相关性。审计依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依据要与审计结论相关联,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审计依据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作出审计结论。 3时效性。各种审计依据都有一定的时效性,不是任何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能适用。 4地域性。从空间上看,许多审计依据还要受到地域性的限制。(四)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审计人员选用审计依据时,除应注意审计依据的层次性、相关性、时效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外,还应注意掌握下列各项原则。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具体地说,有法依法、无法可依从理,和国家法规与地方法规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 2辩证分析问题的原则。 3利益兼顾原则。具体地说,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4真实可靠原则。 总之,合理地运用审计依据,对于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正确的结论,对于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