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合作―竞争法的案例分析与策略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3270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合作―竞争法的案例分析与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施合作―竞争法的案例分析与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施合作―竞争法的案例分析与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施合作―竞争法的案例分析与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施合作―竞争法的案例分析与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合作―竞争法的案例分析与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施“合作竞争”法的案例分析与策略 案例: 我校有位年轻教师在上“长方体的认识”这节数学课时,决定运用“合作竞争”法培养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他首先把班级学生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搭配成每组为6人的7个协作组,并呈“U”字形排座,以便他们上课时展开讨论,探究新知,进行竞争。这样一来,的确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在激趣导入新课后,这位教师摒弃繁琐讲解的教学方式,而是发给每个小组橡皮泥、圆球、小棒,让每个小组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模型,并看哪个小组做得快、做得好,最后从制作的过程中探究出关于长方体的特点。这自然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兴趣,一拿到材料后,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做了起来,也无需思考,盲目地摆弄着。每个小组中

2、一些成绩好、表现欲强的学生都热心肠地包干了起来,而有些学生却无所事事,坐在那沉默寡言。这个表面热闹的场面实则凌乱无序,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个学生小组想向其他小组借一把小刀,而那些小组由于怕他们超过自己竟然不肯借。对这些混乱的现象,教师只得大吼道:“别吵!” 分析: 综观整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之一:“合作竞争”法教条化 小组合作学习制作长方体模型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进行组间竞争这一构想是非常好的。可不足的是:上课教师却把“合作竞争”法给教条化了,未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知道运用“合作竞争”法是为了让它服务于我们的课堂,为我们所用,而不是为了用一下它,被它牵着鼻子走。之所以会

3、出现上述案例中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教师未能认识“合作竞争”法的本质内涵。 问题之二:合作学习形式化 整个课堂中,学生个个看似兴奋、热闹非凡,可真正懂得会表述自己的思想、倾听别人的观点、与人合作的学生可谓是寥寥无几,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师未能让每个小组真正明确探究的目标,未能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内担任适当的角色,从而造成“自我型学生盲目表演,唯命型学生沉默寡言”的现象。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很少,自我型学生在意的是老师的评价,唯命型学生则是冷眼观战,无所事事,既不会耐心倾听,更不会对他人的发言进行评价。 问题之三:激励竞争偏激化 竞争及其意识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自我价值只有通过拼搏

4、、竞争才能发挥和实现。然而,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却不得不看到这么一个反面现象:由于教师没有让学生明白竞争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的竞争意识过分偏激,使他们自己失去纯洁的童心和互相关爱的品质。如案例中的一个学生小组向其他小组借用一把刀而遭到拒绝,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策略: 1. 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将理论联系实际 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它的两面性,即好与坏。如果我们生硬照搬,无疑是将自己投入围城中,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灵活运用,避虚就实。同时,教师要明白课堂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的交流,到时只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反之,如果过度地强调课堂的活跃,盲目地让学生交

5、流,到时也只能是“只闻雷声,不见雨点”。因此,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竞争”法应建立在服务学生学习的理念上。 2. 引导学生乐于合作、学会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作为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在引导学生如何合作时,应先转变自己的角色,而案例中之所以会出现部分学生盲目、迫不及待地做长方体模型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过于在意老师的评价。为此,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权威,成为学生交流的参与者、指导者,让学生体验到其实表达给大家听才是真正的享受,得到大家的评价才是真正的进步。此外,在组织学生合作时,教师要让学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使每个小组有明确的探究目标和明确的分工,每个学生都要有适合自己的角色,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3. 引导学生合理竞争 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具有适应新时代的思想素质,这是势在必行的。但从案例中,我们也看到了竞争的反面作用,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竞争,让他们明白竞争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牺牲别人、打倒对方,而是充分利用竞争使大家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于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合作竞争”法时,我们一致提出了“重在合作,意在竞争,旨在进步”的方针。 (特约编辑 熊叠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