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黄浦区中考物理二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73102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黄浦区中考物理二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届黄浦区中考物理二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届黄浦区中考物理二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届黄浦区中考物理二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届黄浦区中考物理二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黄浦区中考物理二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黄浦区中考物理二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浦区2018年九年级学业考试模拟考理 化 试 卷 2018年4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物理部分(满分90分)考生注意: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一、选择题(共16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 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2下列属于三原色光的是 A黄光 B紫光 C蓝光 D白光3图1所示标志主要是为了控制发声体的 A频率B音调C音色D振幅4篮球被抛出后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动能不变B动能增加 C重力势能不变 D重力势能增加5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静图1 图26如图2所示,悬挂在天花板下方的小球保持静止状态,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绳子对小球的拉力B小球受到的重力与小球对绳子的拉力C小球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小球的拉力D绳子受到的重力与天花板对绳子的拉力7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甲、乙的s-t图像如图3所示,已知8秒时丙距离甲、乙的距离恰好相等,则A丙可能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丙的s-t图线一定在甲的图线上方图3 (a) 图4 (b)1215248510

3、20t/秒甲6100s/米乙SR1R2R1R3A2SA1C丙一定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D丙的s-t图线可能在乙的图线下方8在图4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且不变,电路元件均完好,电流表A1的示数比A2大,下列方案中有可能使两电流表示数相同的有方案:用一个更小的电阻替换R3 将图4(a)中的R2与(b)中的R1互换 用一个更大的电阻替换R2 将图4(a)中的R1与(b)中的R3互换A0个 B1个 C2个 D3个二、填空题(共23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9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 (1) 伏;额定功率为0.5千瓦的用电器正常工作2小时,耗电 (2) 度;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必然遵循 (3) 定律

4、。10地球同步卫星绕地运动是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4) ,此过程中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5)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它的惯性将 (6)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N图5电源11“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是丹麦科学家 (7) 首先发现的。为了描述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人们假想出的曲线叫做 (8) 。如图5所示,电源左侧应为 (9) 极(选填“正”或“负”)。12将一金属小球与地面反复碰撞后发现小球的温度略有升高,这是通过 (10) 的方式增加了小球的内能。现将小球浸没在水中,已知其体积为110-3米3,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11) 牛;若小球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为10牛,则小

5、球的重力大小为 (12) 牛。 13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0.2安,则10秒内通过它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13) 库,此时该导体两端电压为4伏,其电阻为 (14) 欧。若增大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其电阻将 (15)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已知电阻R1、R2中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发生断路故障,且其他元件均保持完好。 现将一个完好的电流表接入电路,利用电键S的开闭排查出所有可能的故障情况,电流表应接入电路中 (16) 处(选填“a”、“b”或“c”),写出现象及其对应的故障 (17) 。SR1R2acb图6AASAS(a) (b) (c)图715如图7

6、所示是理论推导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示意图。如图7(a)所示,研究A点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在A点所处位置沿水平方向假想出一个受力面S,如图7(b)所示。可用受力面S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代替A点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其依据是(18)。然后在受力面S上方假想出一段液柱,如图7(c)所示,即可用压强定义式p=F/S推导出p=gh。这种运用假想液柱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被称为 (19) 。(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建立理想模型法”)小明猜想液体压强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大气压强。他主要是依据气体与液体具有相似性:A都具有流动性;B (20) 。小明在用公式p=gh计算大气压强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困难,其困难

7、在于 (21) 。(请至少写出两条)三、作图题(共7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铅笔。16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2牛的拉力,用力的图示法在图8中画出这个拉力F。17在图9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18在图10中,将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三个元件符号填入电路空缺处。要求电键S闭合后:电流方向如图所示;电压表测电阻R两端电压。RSL法线OA60图8 图9 图10四、计算题(共26分)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19质量为2千克水的温度升高了5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4.2103焦/(千克) 图11FAC20用图

8、11所示机械在5秒内将重为10牛的物体匀速提升2米,不计摩擦,求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W及其功率P。SR1R2P图1221如图1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伏且不变,R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 1A”字样。闭合电键S后,通过R1的电流为0.2安。求R1两端的电压U1。求10秒内电流通过R1做的功W1。在电路安全工作的情况下,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某位置,使R1消耗的功率与R2消耗的功率之比最大,求此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R2。22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容器重为0.2牛,底面积为210-2米2,其内盛有1千克的水。求水的体积V。求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p。Dp水(帕)Dp地(帕)

9、0196现将一体积为110-4米3的实心均匀小球浸没在该容器的水中,放入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Dp水及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变化量Dp地如右表所示,求小球的密度。五、实验题(共18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23弹簧测力计是测量 (1) 的工具。杠杆在如图13所示位置静止时 (2) 处于平衡状态(选填“是”或“不是”);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调节其左侧的平衡螺母向 (3) 移动(选填“左”或“右”)。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需多次实验的目的与(4) 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相同(选填“A”或“B”)。(A测定物质密度;B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0102030405060708090c

10、mACDB图13 图14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5) 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认 (6) 的位置。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图14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7) 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可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的 (8) 点(选填字母)。25为了研究不同形状的容器中加入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液和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容的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口大底小和口小底大两种形状的轻质薄壁容器进行实验,通过往容器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液体m液,分别测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液和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容,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1、。实验序号123456m液(千克)1.02.03.01.02.03.0F液(牛)6.19.812.710.322.136.1F容(牛)9.819.629.49.819.629.4容器形状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9)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在口大底小的轻质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液体后,F液 (10) F容(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 (11) 与容器形状有关(选填“F液”或“F容”)。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中F容与m液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同一轻质容器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液体后, (12) 。26小华同学做“测定小灯

12、泡的电功率”实验,所用器材齐全且完好。电源电压有2、4、6和8伏四档,待测小灯为标有“2.5V”、“4.5V”字样中的一个,滑动变阻器有“10 2A”和“5 3A”两种规格。小华选用电源的电压为6伏档,正确连接电路且使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闭合电键时,小灯发光较刺眼,两电表指针所处位置如图15(a)、(b)所示。(a) (b) (c)图15判断所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并说明理由。 (13) 为了完成实验,小华拟对已有的电源档位或滑动变阻器规格进行调整,请分析其可行性,并写出具体的调整方案。 (14) 调整好后,小华重新按正确方法进行实验。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流表指针所处位置如图15(c)所示。请通过计算求出小灯的额定功率。 (15) 黄浦区2018年九年级学业考试模拟考理化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物 理 部 分题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16分)1.B。 2.C。 3.D。 4.D。 5.C。 6.A。 7.D。 8.C。二、填空题(共24分)9.(1)1.5; (2)1; (3)能量守恒。 10.(4)运动状态; (5)静止; (6)不变。11.(7)奥斯特; (8)磁感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