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30981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篇一:如何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如何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一、 劳动者休息权的涵义休息权是一种基本人权。世界人权宣言第24条规定:“人人有享受体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所谓的休息权,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经过一定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以后,依法享有的恢复体力、脑力以及用于娱乐和自己支配的必要时间的权利。劳动者享受休息权,是为了保证劳动者解除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从而更加充沛地投入劳动。休息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 休整权是指劳动者在体能和脑能的承受范围内连续工作一定时间 (半日或一日) 后所享有的暂停工作,进行歇息和整理的权利。休

2、整权包括:(1) 一个工作日内的体息时间,是指职工在每日的工作岗位上生产或工作过程中的工间体息时间和用膳时间,又称间歇时间。(2)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体息时间,是指职工在上个工作日结束后至下个工作日开始的期间所享有的体息时间。(二) 休假权即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 (一周或更长时间) 后所享有的停止工作一日以上,以休闲、处理家务和个人事务或参加进修、学习等权利。劳动者在每个工作周后至少有一次连续 24小时不间断地体息。(三) 休养权休养权是指劳动者通过积极的活动或者消极的静养等方式享受闲暇的权利。 劳动者通过行使该权利, 使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二、我国劳动者休息权的现状休息权是公民的基本权

3、利,是受民法保护的公民人身权。中国法律确认劳动者有休息权,旨在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疲劳得以解除,使劳动者恢复劳动能力;保证劳动者有条件进行业余进修,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化水平;保证劳动者有一定的时间处理家庭和个人的事务,丰富自己的家庭生活。但休息权存在的失衡现象,已经使设立工作时间的意义发生变化。从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来说,就意味着一部分人要增加对另一部分人的服务和劳动量。结果导致劳动者休息权的实现上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一)、超负荷劳动现象严重。20XX年4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央视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了一项关于中青年工作时间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218人中,每天工作时间在

4、8小时以上的人占%,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20%。据另一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进行的关于农民工工作时间的调查显示:有%的农民工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有%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为7天。另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珠江三角洲的调查中,接受调查的打工妹每天工作11至12小时的占%,13小时以上的占%。广东省总工会关于对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状况的调查发现,%的进城务工人员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其中,每天工作在10至11小时的占%,每天工作12 至14 小时的占%;与此同时,仅有% 的受访者每月能休息8天以上,每月休息在3天以内的为40%,%的人根本没有休息日。这些现象的存在,足以说明劳动者超负荷劳动

5、现象严重,劳动者的休息权根本无法得到实现。(二)、劳动者维权艰难。迫于劳动力供大于求带来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劳动者不得不忍气吞声地接受用人单位对自己法定休息权的剥夺。像进城务工的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等在就业竞争中处在弱势就业地位的社会群体,在维护自身休息权上更为艰难和被动,甚至处于被用人单位侵犯的主体。有些用人单位借劳动合同规定的试用期为保护伞,随意变更劳动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而劳动者对此因为有就业的压力而默默的忍受着。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则借机随意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剥夺劳动者的休息权和牺牲他们的健康,来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对此,

6、不少国有转制企业职工对此体会尤其深刻。有些劳动者为了保住就业岗位,用牺牲自己的法定权利来委曲求全,忍受用人单位对自己劳动休息权的任意侵害。有的地方政府在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理念的驱使下,对企业用工管理上的不法现象放任自流;有的劳动管理部门履行执法监管职责往往难以到位,行政不作为现象严重;作为职工权益维护者的用人单位的工会,其维权的能力和力量也是十分有限的。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劳动者维护自己劳动休息权的艰巨性。(三)、过劳死现象严重。过劳死,是指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而形成猝死,或者因过劳而导致其他疾病引起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劳死

7、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在我国,过劳死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过劳死的案件却时有发生20XX年11月,四川省巴中市某厂刘某干完活后休息睡觉,因过度劳累而突然死亡.海静安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我国首例“过劳死”案件,死者唐英才系上海静安区第六粮油食品公司安远店的合同制员工,进店10年,唐英才工作认认真真,然而在一天晚上,唐英才突然倒在店堂里悄然离去,时年56岁这是一个典型的“过劳死”案件。重庆市沙坪坝区公安分局陈家桥派出所民警冉茂画,因长期超时劳累,积劳成疾,突发急性胰腺炎倒在工作岗位上,于25岁不幸英年早逝。在司法实践中,类似于这样的案件报道还很多,这些现象已经充分说明劳动者的休息权没有

8、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对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确保劳动者休息权得以实现。(四)、劳动者迫于就业压力而不敢反抗。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阿尔泰对此问题分析认为,人们对休假的重视程度有限也是造成休息权失衡的一个原因。我国很多人的休假都被打了折扣,甚至转化成补贴或加薪,即使被“剥夺”了通常也不敢提出异议人的休息权和工作权应该是平等的,一个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休息权,而是一味地拼命工作,不把属于自己的休息权当回事,他将要为之付出很重的代价,甚至直接把自己身体和精神搞垮,这样一来所有构筑幸福生活的梦想都会落空。国家实行休假制度就是让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在固定的时间段充分享受到休息权利,而当前出现的休息权失衡问

9、题则直接降低了工作时间本来的意义。针对劳动者休息权失衡的问题,近年来,很多群众和专家学者都在呼吁取消黄金周,也提出过黄金周休假的多种替代方案,比如呼吁实行“带薪休假”等。是否取消黄金周并不是关键问题,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建立一种更自由、更有效的弹性休假方式。确保劳动者的休息权得以实现。(五)、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依然比较淡薄。根据劳动法,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其工资300%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报酬。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劳动者依法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寻求解决办法,但是劳动者依法主动维护自己权利的案

10、件依然很少。三、 保障劳动者充分享有和行使休息权的对策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保障劳动者能充分地行使休息权, 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及时完善保障休息权的相关立法首先, 随着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全国年节纪念日放假办法等条例的颁布实施,应进一步修订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使我国关于休息权的立法规定相互统一。其次,为更好地保障休息权的落实, 建议国家有关立法机关在劳动法中对休息权的内涵以篇二: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读美国最高法院史第八章:洛克纳诉纽约州案 有感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本案,洛克纳违反了纽约州的法律而被定罪。纽约州的法律规定面包房工作一天不得高于10小时,一周不得高于60小

11、时。该法遭到以“这项法律并非是治安权的合理运用。”为由的质疑,被上诉至最高法院,最后 洛克纳胜诉。由于这个案件被作者视为分水岭案件,书中更为详细的介绍了几个大法官的行为,态度和看法。这个案件如果拿到今天,或许会成为天大的笑柄,不用谈美国员工因待遇差而罢工,就当今中国,法律上也有对休息权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权,而民法和合同法,对显示公平或违法法律规定的合同予以撤销,假日上班工资加倍,假日数的规定。还有一个专门的假日办来计算假期:我国假日有一百二十多天。现实是残酷的,先不谈宪法实施的力度,假日办算出的一百二十多天假期,全国有多少人可以享受?申请自由假期的时候,老板多半对你是

12、“爱干不干”的态度不准假,而假期补贴对于一些底层人民也无法实现。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不公平的工作你不要自有人要。更何况一些底层人民甚至不知道自己签的合同违法。甚至有存在些理应不当存在的零时工。 对于这种现象,按照人民日报的话,大概是应该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建设,普及法律教育?而在笔者看来,简直不现实,至于怎么办,只能看无产阶级的意志了。 再回到案件,笔者认为,对于劳动实现的规定,规定太死的确也存在弊端,因为的确有人没有更多工作,就无法养家糊口,以至于找多份工作或者打小工。所以,对于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必须考虑最低工资,社会福利等多方面。最后,关于这本书,美国最高法院史按时间顺序写不同法官

13、在美国最高法院工作时的看法,案件,故事以及后人对他们的点评。内容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笔者学识尚浅,故引用中国一句古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二一四年一月十日法学131 吴葛篇三:如何保障我国劳动者的休息权如何保障我国劳动者的休息权姓名:胡长阳 学号:20XX14218019 学院:外国语学院 我国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在目前的社会中形势不容乐观,很多劳动者都没有办法保障其本身所应享有的休息权。我国宪法有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按时放假、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工人加班费等现象仍时有发生。正因为如此,国

14、家为了维护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并于20XX 年1 月1 日起开始施行。但是,如何切实保障我国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还需要我们自己对此做出更大的努力。第一,我们必须加强认识。要让广大劳动者和用工单位都认识到休息休假权的重要意义,让所有具有劳动关系的用工单位都能依法办事,自觉保障,让那些忽视休息休假权保障的用工单位难以面对社会。对于劳动者本身来说,也应该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的休息休假权。第二,应该加强立法完善。为更好地保障休息休假权的落实,建议国家有关立法机关对休息休假权的内涵做出进一步详细和具体的规定,在法律法规和制

15、度建设等多方面提供更多的立法支持。另外,休息休假权的范围也应当进一步明确规定, 防止某些用工单位借口减少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进一步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界定“过劳死”,加大法律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决不能让违法行为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他们能够得到的利益,决不允许企业把原本他们应当承担的对劳动者责任推给劳动者、推给政府、社会。与此同时,国家应通过加强监督、加大执行力度、制定相关法律等方式来强制保障休息休假权,强制保障的关键在于行政介入和法律介入。我国的劳动保障部门有责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责任对用人单位是否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情况实施监察。而且,劳动监察部门应该“主动”地进行监察,并

16、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而不是被动地等着劳动者的举报投诉,再根据举报投诉去检查和监督。其次,必须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力度,目前劳动监察的工作人员应当进一步充实以加强劳动监察机构队伍的建设,在省、市、县普遍建立劳动监察机构,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向街道、乡镇和社区发展,以便及时发现违反劳动法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行为和案件,并予以认真处理。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追究违反劳动法的直接或相关责任人员,并给予用人单位行政处罚。对于拒不执行国家休息休假权规定的,劳动者有权向有关部门申诉,政府主管部门有责任督促用工单位执行休息休假权的规定。对于劳动者的申诉,应当由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并在必要的时候强制实施。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对侵犯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