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30958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校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校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校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校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德育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 课程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德育能否取得实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德育全过程。德育课程化的构建,进一步明确、具体化了德育内涵,统筹了学校内外的德育资源,让学生从中学习并养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态度、习惯和行为,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山东省泰安市第二中学在对德育课程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层面、行为层面、自觉层面、内化层面,结合文化影响、渗透教育、活动课程,使学生上升到自觉的知行统一的层面。 一、德育课程的构建基础 一是打造校园文化,在隐性课程中浸润德育。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的隐性课程,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为此,学校发动全体

2、师生参与,共同打造校园显性文化,建立了校史展馆、孔子文化墙,为每一座楼房、每一条道路拟定名字一明德楼、思齐楼,博雅路、诚信大道立体化地彰显学校内涵文化。每年举办读书节、艺术节、演讲比赛、歌唱比赛、寝室文化创意大赛等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这种底蕴丰厚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实现了文化育人。 二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好德育的主阵地。班级是学校实现德育功能的基本单位,建设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接受精神洗礼、情感濡染,增强对班级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将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效果。学校要求师生积极参与,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确定班名、制定班规、拟写班训、设计班徽、拟定班歌、

3、创设班级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心灵相通、密切合作,营造了一种团结进步的班级氛围,开垦了德育工作的优质土壤。 三是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走进学校德育课程。学校成立了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建立一套完整的家校合作办学模式,制定了家长委员会工作条例。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和全体学生家长会议,指导和帮助家长认识教育现状、分析教育现象,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班级教育教学管理。家校合作,从实处拓宽了社会办学的途径,为学生健康成长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体系。 二、德育课程的实施内容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建设了一系列德育课程,通过有意识、直接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受到影响,

4、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程中去,在潜移默化的触动中自然而然地发生改变。 学生成长规划与自我发展课程。学校将学生成长规划与自我发展纳入德育课程管理,确定了“我的未来我规划,我的发展我做主”的课程主题,编写并下发反思学习材料高中生成长规划课程教案,指导学生从人生理想、道德素养、学习发展、身心健康、生活管理及素质拓展6个方面制定成长规划。该项课程坚持师生评议、生生评议、自我评议和规划,通过科学构建学生高中三年的成长规划和主体、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的能力,增强主动发展的内驱力,促进全面、和谐、个性发展。 全员导师制课程。学校于2003年创立全员导师制,制定了全员导师制课程管理制度

5、,要求全体教师都要成为“导师”,结合班级学生情况,确定自己负责的学生。导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深入学生心灵深处,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师生共同讨论确定符合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充分、全面的发展,营造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和谐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学校每周一组织全校师生升旗仪式,聆听国旗下讲话,在所有教室悬挂国旗,组织全体学生周二至周五早晨到校后齐唱国歌。学校配有专业国旗班,每年在高一新生中选拔优秀的国旗手,模拟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升旗仪式。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祭扫活动,激励

6、学生长蕴报国之志,长思双肩之责,长怀感恩之心。将教师自行编写的军事与国防课程教材纳入到常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军事理论和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 入校教育课程。这一德育课程创立、实施于2013年9月,为了保证课程顺利实施,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4万余字的入校教育课程一书,内容包括认识篇、规范篇、规划篇、主体教育篇4大部分,分认亲(老师、同学)、认家(学校)、学校规章制度、班级文化建设、规划人生目标、文明礼仪教育等16个子课程26章节,借以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认识高中课程,规范自我言行,科学规划人生。 实践型德育课程。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学校重视学生社团建设,以提高社交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锻炼

7、生存能力为宗旨,创办了学生科学院、艺术院等28个社团组织。建立了严格的社团登记和管理制度,每个社团都有团名、团旗、团徽、团章,有固定的指导教师指导社团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满意的社团,拥有并发展好自己的一项特长。 引导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青年绿色文明校园”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了校园文明监督队;引导学生独立策划、组织和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了解现实,学会积极参与和自我完善。开拓了青少年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操作与交往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奉献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 三、德育课程实施保障 学校德育工作要有成效,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德

8、育工作队伍。学校树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关注以德育德,提高全员德育意识,形成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处处贯彻德育思想的良好德育氛围和格局。 第一,更新德育观念,提高班主任育德能力。班主任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第一人。学校把提高班主任育德能力作为重中之重,邀请名家进校授课,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组织班主任团队拓展训练,促进班主任挖掘自我潜能,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编写班主任工作通讯,通报当月班级常规管理量化考核情况,为加强学生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全体班主任及时寻找差距、改进工作。 第二,关注学科德育渗透目标,提高学科教师的育德能力。在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寻找教

9、材知识和学生思想教育的切合点,适当地进行教育指导,这不仅是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而且是学科教师实现教书育人职责的体现。学校要求教师要承担三项基本责任,即学习的辅导者、生活的引导者、思想心理的疏导者。不同学科的德育功能是有差别的,学校通过教研室、备课组活动,指导教师遵循思想教育规律,找准教材中育人的渗透点,把握好渗透时机,处理好渗透尺度,寻找发挥学科德育功能的途径、手段和方法。 总之,学校德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大计,我校将继续致力于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地推进学校德育课程化进程,并重点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学校德育课程评价机制,使学校的德育课程更有实效性。 (责任编辑 肖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