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2695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篇一: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和开发活动,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建设的法律制度。凡在我国领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不是一般的预测评价,它要求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开发者,必须事先通过调查、预测和评价,对项目的选址、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过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开发和建设。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和各种污染防治的单行法律

2、中,它是一项决定建设项目能否进行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例如,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具体建设项目大体上包括:一切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或排放污染物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大中型工业建设

3、项目;一切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产生影响的大中型水利枢纽、矿山、港口、铁路、公路建设项目;大面积开垦荒地和采伐森林的基本建设项目;对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灭绝的大中型建设项目;对各种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特殊地质、地貌地区产生严重影响的建设项目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的,也需要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二是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三是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

4、和预测;四是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五是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六是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是结论,包括下列问题: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建设规模、性质;选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环保要求;采取的防治措施经济上是否合理,技术上是否可行;是否需要再作进一步评价等。篇二: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1、 什么叫环境影响评价 ?分析预测人为活动造成环境质量变化的一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2、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种科学方法和技术被法律强制规定为指导人们开发活动的必须行为,就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简介?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四个阶段

5、 本文来自中华环评网,1、引入和确定阶段: 1973-1979年2、规范和建设阶段: 1981-1989年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4、提高和拓展阶段:20XX年至今1、引入和确定阶段: 1973-1979年1969197319791979 年,美国 国家环境政策法,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 年9 月,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年4 月,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西永平铜矿开展了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2、规范和建设阶段: 1981-1989年1981

6、年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项目审批程序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规定 1986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对评价单位提出了资质要求。 1989年12月26日颁布的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3、强化和完善阶段:上世纪90年代1994年起,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全面详细明确的规定。1999年,正式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评价单位

7、的资质进行了规定。现有甲级单位198家,乙级单位721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 四个阶段4、提高和拓展阶段:20XX年至今20XX年10月,环境影响评价法,从项目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但还没有上升到政策环境影响评价高度。20XX年2月,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环境影响评价 (现状评价、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环境保护验收5、环境影响评价典型案例圆明园防渗工程(公众参与、生态影响评价)松花江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价)广东英德北江污染事故(水污染防治、应急系统)首钢搬迁项目(典型项目环境影响

8、评价)宁波北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区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6、环境影响评价职业生涯入行=环评上岗证=环评工程师 =环评专家入门= 会做 = 主持工作 =评审、审核项目毕业= 0-2年 = 2-5年 = 8-10年以上7、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上岗证)行业基本需求:目前环评单位约1000家,从业人员约在2万人左右。基本需求:20*200+12*700=12400人。报名要求:专职受聘于环评单位的人员。考试形式:采取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考试题型:填空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五种。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上岗证)上岗培训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

9、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风险评价、环境监测。共11门课。课程时间:4天,考试半天。8、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gineer报考要求:本科生毕业 5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 2 年博士研究生毕业 1 年相当级别: 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考试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方式:分4个半天进行,各3小时,采用闭卷笔答方式。首次考试情况:考试人数:1万2千人。通过人数:

10、 2333人。通过率:20%左右。实际需求:至少: 200*10+700*6=6200人。9、从事环评需具备的主要素质正直绝对不能做假责任法律责任,终身负责制。从项目建设单位到编制报告书的单位和个人到负责预审、审核和审批的部门都要负不同的法律责任。勤奋10、须具备的相关基本技术能力1. 环境保护及相关的基础知识我们现在所学的各种相关学科污染控制与治理方法、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专业学科流体力学、数值分析等基础学科平时学习和平时工作经验2.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基本法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自然资源保护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关环境政策与产业政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平时积累和平时工作经验3. 了解各

11、行业的基础工艺知识十多个行业,包括建材火电、化工石化、冶金机电、社会区域、轻工纺织化纤、采掘等等平时工作经验积累和学习须具备的相关基本技术能力4.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上岗培训、工程师培训和学习5. 综合分析和预测评估能力平时的经验和学习、积累6. 计算机软件的熟练使用11、须掌握的 计算机软件1. Office(Word 、Excel 、Powerpoint、Visio)计算机软件的熟练使用2. 工程制图 AutoCAD计算机软件的熟练使用3. 绘图程序:Sufer Excel Photoshop Arcview12、. 环评专业软件- 大气预测类1. 国产的:大气环评助手Eiaa环评专业

12、软件- 大气预测类2. 英国剑桥:ADMS环评专业软件- 水预测类1.国产的:地面水环评助手Eiaw环评专业软件- 水预测类2. 丹麦的:MIKE1环评专业软件- 噪声预测类1 国产的:Eian环评专业软件- 噪声预测类2 德国Cadna/A篇三: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之比较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环境保护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将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程序、审批、法律责任制度化、法律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立法应本着维护法制与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体现出立法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明确法律责任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表明,一旦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能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支持并有助于其结果的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影响质量预

13、测评价,是指在某一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或城市建设与发展、区域规划等活动之前,对这一 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地区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止污染和破坏的对策。其目的在于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使行政机关对环境价值的考 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职能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及立法状况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首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先河。 1966年10月,在美国众议员所属科学研究开发小组委员会进行的进展报告中,首次正式采用了?环境评价?这一术语。1969年,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 策法(N

14、ationalEnvironmentalPolicyAct,NEPA),首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同时,NEPA被作为?保 护环境的国家基本章程。?1970年4月3日开始执行的改善环境质量法是NEPA的很好补充,该法授权国家环境质量局为环境质量委员会提供专业管理人 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美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制度,在美国环境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美国自70年代初至今,不论是邦一级还是州一级法律都建立了较完备 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为实施国家环境政策提供手段,而且为实现国家环境目标提供法律保障。实践证明,NEPA自产生至 今,对美国的环境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迫使行政机关将对环境价值的考虑纳入决策过程,使行政机关正确对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 面利益和目标,改变了过去重经济轻环保的行政决策方式。我国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最先引入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现行环境保护法(1989年)第13条和其他环境法律对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作了进一步规定。1986年颁布的建设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