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监察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2282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朝监察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隋朝监察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隋朝监察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隋朝监察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隋朝监察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朝监察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朝监察制度(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隋朝监察制度篇一:唐朝监察制度研究综述唐朝监察制度研究综述一、相关史料及著作相关史料关于唐朝监察制度的史料主要集中在吴兢著贞观政要,唐律疏议 ,北宋王溥撰,唐会要,唐六典,宋祁、欧阳修等编著旧唐书 ,宋范祖禹撰唐鉴,北宋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新唐书,册府元龟,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等史书中。 相关著作皮纯协等编著.中外监察制度简史M.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0贾玉英等著.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M. 人民出版社, 20XX邱永明著.中国监察制度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石俊超,刘彦伟 编著.比较监察制度M.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M. 中国人

2、民大学出版社, 1989胡宝华著.唐代监察制度研究M. 商务印书馆, 20XX袁刚著.中国古代政府机构设置沿革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XX傅绍良著.唐代谏议制度与文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XX白钢 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XX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 书店, 20XX陈奇星等著.行政监督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XX向达著.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M.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XX关文发,于波主编.中国监察制度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陈寅恪撰,唐振常导读.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刘肃著.大唐新语M. 江苏广陵古籍刻

3、印社, 1995邱永明著.中国监察制度史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彭勃,龚飞 著.中国监察制度史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杜佑撰,王文锦等点校.通典M. 中华书局, 1988张晋藩,王超 著.中国政治制度史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M. 商务印书馆, 1959二、研究现状袁金魁1: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是维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机制,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朝代,监察制度相对成熟和完善。唐朝在继承了前面历朝历代监察制度中的优秀成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监察制度。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唐朝完善的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和地方的

4、巡察的监察机制等方面。唐朝的监察制度可以分为中央监察和地方监察机制,在中央有御史制度,下设分工明确的三院机构,还有完备的谏官制度,封驳官制度,三省内部监察制度等,在地方有监御史巡察制度,监察使臣巡察制度,还有巡院监察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完备程度都是前面历朝所不及的,也被后世历朝推崇和沿用。本文分为四大部分来探析唐朝的监察制度:第一部分为监察制度的概述,首先考察了监察制度的含义及演变,通过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隋朝的监察制度来了解唐朝监察制度的渊源,然后简述了唐朝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唐朝监察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政治地位和概况。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唐朝中央的监察制度,分别探讨了御史制度和谏官制度,此外还简

5、要的提及了三省监察制度。主要是介绍御史制度的渊源、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谏官制度是从机构的设置、运作以及谏官的选任方面来进行分析,三省监察主要涉及的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内部监察机制。第三部分阐述了唐朝地方监察制度,在介绍了地方监察机构的设置之后,进一步分析了地方监察制度在唐朝前期和后期的运作。第四部分对唐朝的监察制度进行了评价,总结了唐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和在唐朝所发挥的作用,最后将我国现行监察体制与唐朝对比,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监察体制的几点建议措施。王芳2: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监察制度就是其中值得重视而又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监察制度作为古代政治制度中很

6、有特色的部分,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至隋唐已日渐完备。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监察制度代表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唐朝监察制度前承秦汉,后启宋明清,开宋代路级监司制度之先河;明代,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清代,实行“科”、“道”合一。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唐朝监察制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台谏制度完善,御史台作为皇帝的“耳目”,而谏官作为百官的“喉舌”,充分发挥了监察制度的作用。唐朝监察制度作用的真正发挥,为唐前中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发挥了不可抹煞的重要作用。后来,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监察制度越来越具有皇帝耳目的意味,尤其到封建社会后期,废黜宰相,大兴文字狱

7、,言谏之路被堵,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唐朝监察制度的完备成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御史监察系统的完整性;二是言谏系统的成熟性;三是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备性;四是监察权的独立性和规范性。唐朝监察制度出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是维护封建专制皇权的御用工具,而决不是伸张民权、抑止皇权的民意机关,因而性质上是不能与现今的监察制度相提并论的。然而,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合理吸收唐朝监察制度的精华,借鉴其监察制度的合理性,如:监察机构的独立性、监察官员选任的严格性等等,对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我们现今的监察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马晴3:我国的监察制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8、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时期,形成于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缓慢发展,隋朝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唐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上承秦汉,下启宋明清,历史地位可见一斑。唐朝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成熟完备阶段,唐朝的监察制度包括御史台纠察制度和谏官言谏制度,前者是用来解决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后者是作为君主专制的调节器而存在的。唐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行政监察系统,唐朝的监察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不隶属于任何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也反映出他们在官僚制中的特殊地位。唐朝监察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的行使主要通过制衡监察机构之间的权力以巩固君主的专制统治。但封建社会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发展都是以君主专制

9、统治为中心的,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固有特性,监察制度自身也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通过学习和研究唐朝的监察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监察制度和监察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从而使依法治国再上一个台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驾护航。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唐朝监察制度的历史渊源,唐朝整饬吏治的需要以及皇权与臣权的互动三个方面阐述唐朝监察制度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介绍唐朝监察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唐朝的监察立法、监察机构以及监察官员的选任与考核机制三个方面。第三部分从制度设计、监察效能、监察方式、监察官员的选任考核机制四个

10、方面对唐朝的监察制度进行分析评价。最后一部分主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唐朝的监察制度揭示唐朝监察制度对当今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建设的借鉴意义。夏静4:我国封建监察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经历了历代统治者的不断运作、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之下,直至唐朝已逐渐发展成为一套非常严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成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珍贵财富。目前,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在中央高层中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即腐败问题已经十分凸显,问题必须得到彻底的解决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重树党的权威。在本文中,笔者以唐朝监察体系为探究对象,以唐朝特定的社会环境及历史条件为背景,从而掌握唐朝监察体系产生的历史依据以及内在发展规律,从制

11、度的变化中揭示出其所包涵的政治意义,以现代管理逻辑提炼出唐朝监察制度的价值与相应的制度模式,为在监察体系中形成不腐的惩戒机制、防范机制、非易腐的保证机制提供启示及借鉴。任海涛5: 唐朝建立了我国古代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但是由于经济上和历史上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唐朝监察制度弊端重重,影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国家职能的实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盛朝的衰亡。袁岳6: 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制度与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都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体制较为完备的、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制度。唐朝的监察制度与整个封建制度一样,进入了成熟期。为澄

12、清地方吏治、督促地方官吏忠实地执行中央旨令,唐代中央对地方实施监察,并使之制度化。本文从史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对唐代地方监察制度进行探析,以资当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廉政建设之借鉴。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来探析: 第一部分,论述唐以前的地方监察制度。分两部分:第一,秦至隋地方监察官员的设置与沿革。秦设监御史来监察地方,汉武帝时设十三部刺史,负责一州的监察工作,并制定“刺史六条”作为监察法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沿袭前代但又有所变化。隋初派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地方,炀帝改革监察体制。第二,各朝不断派出使者兼理地方监察任务。两汉使者最初无监察职能,当刺史监州制遭破坏,他们才拥有了监察权,而且这种监察地方官吏

13、的权力也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第二部分,对唐代的地方监察制度进行探析。首先,分析唐代地方监察官员设置情况。其次,从监察御史的选任标准和方式、其对地方进行监察途径、以及巡按的职权诸方面论述监察御史对地方的监察。再次,从监察使臣的含义、发展演变即名称不固定巡察使按察使采访使观察使来叙述唐前期监察使臣分道巡按州县,并就监察使臣在唐代大量出现的原因及监察御史与监察使臣监察地方的区别作了分析。最后,论述唐后期巡院对地方的监察。先简述巡院的设立及职能,接着论述巡院的监察职能及其作用。 第三部分,分析唐代地方监察制度的历史地位。从三个方面进行探析,首先唐代地方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制度史上具有继往

14、开来的历史地位。其次,它对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分析唐代地方监察制度取得显著的社会效能,及其存在的弊端。 结语:研究唐代地方监察制度对于今天强化法律监督、推动检察改革有诸多借鉴意义。孙军、于恩忠7:唐朝的监察制度是在继承和发展秦汉以来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显著发展的时候,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在我国监察制度中,它是比较完备的,所起的作用也是积极有效的。唐朝的监察制度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御史台;二言谏制度。唐代的御史台及言谏制度两大系统并行互辅 ,共同组成了唐代的监察制度, 在治国、 治吏、肃正封建朝纲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第一, 随时调整了统

15、治者决策的失措, 对封建统治起到了巩固加强的作用。第二, 有利地惩治了贪官污吏, 以扬吏治。第三 ,御史台通过参加审理疑难案件 ,监督大理寺及刑部的审判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 ,达到了以法治国的效力 。第四 ,纠正违失,以振纲纪。刘汉卿8:为了更:好地发挥御史台及监察官的作用,唐代在御史台中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加强了御史台内部的建设,使监察官对政府官吏的纠弹职责更加分明。此外,唐朝还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以及单项性的监察法规六察、风俗廉察四十八条等,使得我国封建监察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了。王艳文9:隋唐时期监察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唐朝恢复御史台, 直接向皇帝负责, 地位也提升到高于其他机构的显赫位置。御史台分为三院, 形成地位独立、 组织严密、 分工明确的监察体制。除此之外, 设立谏官, 负责百姓对官吏的申诉, 对各级机构和人员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对巩固封建统治也起到了拾遗补阙的作用。言谏制度的设立是我国古代监察体系中的制度特色, 对后世监察体制的影响深远。此外, 唐代创立了我国 封建社会第一部行政法典 大唐六典 , 从人员编制、 官位等级、 官员权限及工作程序等方面均有较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我国封建监察制度进一步法制化、 规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