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2279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吉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吉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吉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吉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近年来,吉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有特色、深加工、保安全、会营销四大理念,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引领,按照全省“百县百园”建设要求,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与工业园区、城区、景区作为全市“四大主战场”,提出了四化同步互动、三产共生演进的发展战略,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以项目化的手段推进,全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破茧而出、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为龙头、各县市区园区为支撑的“1+13”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体系。 1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 目前,市本级和13个县(市、区)都规划建设了一个核心区1

2、34hm2以上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1万hm2,流转土地3334万hm2,核心区建成面积2133hm2,吸纳农村劳动力2.2万人,辐射带动园区周边农民人均增收1.3万元。2014年,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场会在吉安市召开,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吉安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农业科技的“孵化基地”和农民致富的“强力引擎”。 1.1 抓规划,科学定位园区发展 围绕“全省一流、国家水平”目标,在学习借鉴国内先发地区农业示范园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吉安的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开放办园、科技兴园、产业强园、生态立园、观光活园”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农旅结合、农工结合、接二连三”

3、的发展理念。全市14个园区都按照134hm2以上的规模要求,按照现代农业展示、农业休闲观光、良种良法试验示范、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四大主体功能定位,聘请有经验、高水平的专家团队,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做到与现代农业总体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相衔接,既接地气,又体现前瞻性。 1.2 抓产业,夯实园区发展基础 把培育产业作为园区的首要任务,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理念,紧扣产业建园,充分发挥园区引领作用。一是紧扣富民产业建园区。井冈蜜柚、绿色蔬菜、有机茶叶等产业是吉安市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培育发展起来的富民产业。在园区建设中,坚持全市“一盘棋”,把井冈蜜柚等富民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4、重点发展产业,在吉泰走廊区域重点布局发展井冈蜜柚产业,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蜜柚苗木繁育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新干、峡江、永丰、吉水、青原、永新等园区重点布局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建立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发展井冈蜜柚2.2万hm2,绿色蔬菜10万hm2。二是围绕本土产业建园区。在壮大富民产业的同时,鼓励各地园区加强对本土产业的挖掘和振兴,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格局。遂川县围绕茶叶产业,泰和县围绕乌鸡产业,井冈山市围绕铁皮石斛、黄菊、菌草、芦笋等生态产业建园区,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都明显提升。三是对接二、三产业建园区。坚持把现代农业示范园作为农业“接二连三”的重要平台

5、和载体,在园区狠抓农产品加工区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与工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比如,泰和县引进倍得力生物工程公司加工乌鸡精和乌鸡钙粉,年加工乌鸡300万羽,进一步延伸了乌鸡深加工产业链。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和吉州区、青原区示范园紧紧围绕中心城区“两带一区”规划,布局建设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农业,形成吉福路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区和青东公路都市田园休闲观光带。 1.3 抓富民,发挥园区带动效应 在园区建设中,坚持以富民为核心,积极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共融发展、合作共赢的互联互补互动机制,让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主角”与受益者。一是探索建立“园区+企业+农户”联结机制。坚持开放办园

6、,全方位、多领域推进园区招商,成功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进驻园区。同时,按照“共同参与、多元经营”的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共同体,让更多农户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受益。截止目前,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驻农业企业106家,其中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引进企业21家,青原区示范园引进企业16家,井冈山市示范园引进企业20家。永新县示范园依托禾沐田园公司,与农户签订“四统一分”的经营协议,公司为农户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育供幼苗、统一配方肥料、统一保价收购,农户在园区分户种植,已吸引1000多户农户种植优质西兰花267hm2,户均增收2万多元。吉水县示范园引进的金柚果品公司,年加

7、工井冈蜜柚10万t,每年可消化3334hm2井冈蜜柚果品。二是探索建立“园区+企业+合作社”联结机制。注重抱团发展,引导园区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组建合作社,合作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发展农民合作社65家。峡江县园区绿丰果业合作社吸收周边158户果农入股,由合作社统一供种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果品销售,按股分红受益,发展果园80hm2。永丰县在示范园带动下,周边已经形成一条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带,发展合作社30多家,家庭农场60家,带动2.8万农民参与产业发展,人均增收近4000元。三是探索建立“园区+电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机制。积极引进有实力的

8、电商进驻园区,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每个园区都选择12个农产品和2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电商模式试点。吉安县在示范园展示馆内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将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合作社、物流园区的邮政快递产业园以及实体店相结合,电商合作社负责对农特产品进行网上包装、推介和销售,快递产业园负责提供仓储及货物配送,实体店负责在各大城市就近出货,形成了一张快捷、便利的农产品电商销售网络。 1.4 抓科技,强化园区示范功能 在园区大力推广农业新设施新技术新品种,以科技创新提升农业设施,改良品种品质,形成示范引领。一是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打造可控制的生产环境。在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突出抓好智能温室

9、、钢架大棚、喷滴灌、畜禽标准化圈舍等高新科技配套设施的推广应用,用现代化设施装备为农业生产提供可以控制和调节的条件,实现园区环境“风调雨顺”,园区生产“四季不断”。永丰县示范园着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建成各类大棚33.33hm2,其中1万m2温室大棚6座,避开了蔬菜生产面临的气候影响,实现“一亩大棚三季菜增收两万元”。二是实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可复制的操作规程。注重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分门别类制订生产技术和管理标准,积极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产品,实现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按标生产、质量安全。目前,全市制订了永丰早辣椒、泰和肉牛、遂川狗牯脑茶等38项市级以上农业生产标准,

10、累计获得“三品一标”产品198个。三是注重产学研对接,着力打造可推广的生产技术。采取聘用制、合同制、科技特派员制等形式与涉农科研院校共建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基地,构建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推广体系。全市14个园区分别与50多家高等院校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确立了一批重点攻关课题,引进和吸纳市内外一大批农业专家和乡土人才进园区开展科研攻关,并注重引导本地“土专家”、“田秀才”进园区就业、创业,实现产学研有效对接。 1.5 抓改革,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坚持“开放办园、借梯登高、借力发展”的思路,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多元投入”的建设模式,着力破解园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激发园区发展活

11、力。一是深化改革添活力。市委、市政府把园区开放搞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出台了园区开放搞活、土地流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明确所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享受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信贷融资、税费优惠、用地优先、审批简化、财政单列等政策,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二是健全体制强保障。市、县两级都组建了现代农业示范园管委会,市本级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管委会为正县级事业单位,各县(市、区)园区管委会为科级单位,赋予园区管委会详规、建设、土地、财政与税收、人事等管理职能和权限,保障园区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权限。三是整合资金扩投入。千方百计整合

12、涉农资金,扩大园区投入。上级安排的涉农项目重点向园区倾斜;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优先向园区投放。同时,把园区作为农业招商的重要平台,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目前,全市已累计投入19亿元,园区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兴建了一批节水灌溉、生产大棚、控水控肥控温设备、组织培养室等农业科研、生产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园区发展条件。比如,青原区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形式,支持园区标准化建设,园区呈现出建设速度快、流转面积大、引进企业多、建设机制活、农业效益好的特点,被列入全省重点支持的5个园区之一。 2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园区建设资金投入与招商引资问题

13、 目前,全市的科技园区都处于起步建设阶段,基础设施还很薄弱,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还不高。为实现园区跨跃式发展,投资需求量大,建设投入资金短缺,园区“自我造血”功能还不强。招商引资是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各大园区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力强的大企业和上市企业入园极少,园区品味还不高,招商引资的档次、规模都仍有待提高,需要争取创造条件,引进资金、技术实力强的高科技企业,加快园区建设进程。 2.2 园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培育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增强园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需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具有地方特色、规模优势的主导产业,不断推出拳头产品占领

14、市场。目前市本级的园区在特色果蔬、花卉苗木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较大,全市的科技园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链都有待优化和延伸。 2.3 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问题 农业科技园区有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需要经受市场经济的考验才能得到检验。吉安市现有的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不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国内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从总体上看,农业科研与实践、成果与生产脱节,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不高、对新技术吸纳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科技供给传输不畅,科研成果的中试、熟化、示范缺乏依托,大量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已转化应用的技术也难以大面积推广

15、,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支撑严重不足。全市的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和技术成果少,无论是科技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与园区的快速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3 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依据吉安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目标,按照“做强核心区、提升示范区、扩大辐射区”的要求,遵循“四区四型”(四区:农业种养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商贸物流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型: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新路径,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向园区集中、先进农业生产要素加速向园区集聚,梯度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

16、领、辐射带动”的作用,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打造成“第六产业”示范样板。加快培育一批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农业观光采摘园、休闲农业园区,遴选一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实现“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 3.1 落实资金保障 从各大园区建设的情况看,目前资金不足仍然是园区建设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要进一步加大开放搞活力度,创新金融投入,推动园区改革发展。创新投融资模式,吸纳社会资金。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参与”的模式,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建设,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构建融资担保体系,引进各种经济成份、各种担保类型的担保机构入驻园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建立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项目资金。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整合财政、发改、农工部、农业、水利、城建、环保、交通、农业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