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土地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2165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俄土地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俄土地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俄土地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俄土地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俄土地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俄土地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俄土地制度(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俄土地制度篇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专题复习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复习目标:掌握中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中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名称、内容、影响、演变过程和演变规律;复习时注意链接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解决土地的方案;新中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对土地制度的影响;世界史上欧美主要国家英、法、美、俄、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采取的土地政策及影响。自主复习、教师点拔:一、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 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性质: 。受田对象、权利义务?(二)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1、地主土地私有制: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土

2、地制度,占支配地位。确立: 时期,法律上确立的标志是 。影响: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其闭塞性和自给自足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长期贫困和落后,其自给自足、分散性的特点也是封建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其转让和买卖的特点造成了封建社会严重的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废除:1950年 年,新中国经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2、封建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始于485年 改革,、 前期沿用。唐朝中期,因 的严重,国家支配的土地大大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下去了。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国家要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土地。

3、王田制。屯田制。(因未列入考试范围,故略)检测1:关于井田制和均田制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都是土地国有制,但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其实施的前提都是国家要掌握大量的可支配的土地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两者的瓦解也成为必然。AB C D3、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如:更名田,1669年, 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废除于19531956年的 化道路。相关链接:1、中国近现代的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特点:绝对平均主义的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方案,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4、的强烈愿望。资产阶级: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其民生主义思想即平均地权。特点: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但是改良的土地纲领,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中共的土地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只是限制封建剥削)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略)建国以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制 。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世界史上主要国家的土地政策:英国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拿破仑的民法典,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美国宅地法;俄国1861年改革的土地赎买政策;日本明治维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土地买卖禁令;苏俄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1927年农业集体化,土地国有。二、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1、中国古代赋役制演变的基本线索:赋役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剥削、掠夺人民的工具,是运用国家政权对农民进行超经济剥削的手段。封建财政管理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点,就是如何保证赋役和加强对赋税的攫夺。自战国以来,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主

6、要有四种:战国秦汉时期的租赋制、魏晋至隋唐的租调制、中唐至明中叶的两税法、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的一条鞭法和地丁合一。2、主要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春秋末年:概念: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进行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实行按亩收税。 作用:这两项措施都属生产关系的变革。在此以前,受田的诸侯臣下向授田者交纳一定的贡赋;在此以后,齐、鲁两国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开创了后来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先河。由交纳贡赋到按亩纳税的变化,适应并促进了土地所有制的进步(由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齐国和鲁国

7、都在今山东境内,最早实行按亩纳税,反映了我国古代山东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秦朝:实行土地私有,按亩纳税(田租),徭役,户赋,兵役,杂税(3)两汉的编户齐民:概念:西汉政府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财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那时,田租较轻(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多次减轻田租),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作用:编户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相结合的制度。西汉政府通过这一制度在政治上统治人民,在经济上剥削人民。编户制度的建立是西汉时期国家统一和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结果又促进了国家统一和封建专制统治的进一步加强。(4)租调制和

8、租庸调制概念:受田农民每年必须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户税,交纳帛或布),还要服徭役,称为租调制或租调徭役制。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并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50岁以上的男子,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绢,以代替徭役,以庸代役的办法开始在部分受田农民中推行。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规定受田的农民不去服徭役的都可以纳绢或布代替,不再有年龄的限制,史称租庸调制。作用:租调制和租庸调制都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但是,隋唐时期推行的租庸调制比起北魏的租调制来讲,农民负担相对减轻。纳绢或布代替徭役的规定,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5)两税法

9、背景:均田制的瓦解和农民因战乱而大量逃亡,使以均田制为基础、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了。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实质上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制的新税制,主要内容有:“量出制入”。即中央政府根据每年的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分配给各地,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总额向当地人户征收。依据土地、财产的多寡征收地税和户税。地税征粮食,户税征钱(实际征收时,大部分钱都折算成绢帛)。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即无论是本地的土著人户,还是外迁来的人户,都在居住地交纳。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没有固定住所

10、的商人,由所在州县按其收入的1/3征税。作用: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实行初期有积极作用:扩大了征收赋税的范围,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赋役负担较为合理,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但是,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身之居”的现象随处可见。大地主凭借政治势力,千方百计隐瞒土地和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随着政治的腐败,唐政府在两税之外,又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户钱折成绢帛,随着钱重物轻,农民的户税实际上不断提高。由于以上原因,到了唐朝末年,农民的赋税负担不断加重。土地兼并和赋税繁重,正

11、是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6)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分别是纳钱代役和按亩纳税。(7)一条鞭法概念:明初实行按田亩征收田赋,按户、丁征发徭役的赋役制度。为此,明政府编制了鱼鳞册(登记田亩)和黄册(登记人口)。明朝中期,由于土地兼并和赋役不均的情况日益严重,农民大量逃亡,国家财政出现了危机。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主要内容有:赋役合并。即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将以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摊入田亩,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作用:它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积极作用有:纳银

12、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将部分丁役(不是全部)摊入田亩,使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并为以后清朝实行的“摊丁入亩”开了先河。赋役征银,这在中国赋役史上是第一次,既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8)摊丁入亩(地丁银制度)概念:清朝于1644年迁都北京后,宣布以明朝的“一条鞭法”征派赋役,免除一切杂税和“三饷”,农民的负担一度有所减轻。后来,随着用兵频繁,军需日增,丁银负担不断加重,农民被迫逃亡。为了稳定征税的数额,清政府于1712年(康熙51年)宣布:以1711年(康熙50年)的丁银额为准,“滋生人丁,永不加

13、赋”,即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加征丁银。1723年,雍正帝在全国实行“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即把全部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所以称“地丁银制”。作用:“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是明朝“一条鞭法”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最后一次改革。积极意义:丁税全部(一条鞭法只是一部分)摊入田亩中,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赋役征银和“一条鞭法”一样,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据熙朝纪政记载:“摊丁入亩”后,“保甲无藏匿,里户不逃亡,贫民免敲扑”。意思是隐瞒人口和农民逃亡的现象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减轻了。这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和社

14、会经济的发展。总之,“摊丁入亩”的实施,是18世纪中国出现“康乾盛世”的一个重要原因。检测2:唐朝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墨子 B孟子C庄子D韩非子检测3: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均田制无法推行 封建经济发展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两税法实施A B C D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规律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驰。赋税由实物租为主到货币租为主(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农民由必须服徭役发展到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

15、)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税种由繁到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对商品征收的税越来越重。检测4:想一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方案中,哪些有利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更赋、庸、两税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检测5: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两大主要趋势是什么?带来什么影响?两大主要趋势: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为主转变,直至取消人头税;赋税由实物租为主到货币租为主。影响:政治上,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驰,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经济上,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人口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