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9-聚乙烯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16074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009-聚乙烯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5009-聚乙烯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5009-聚乙烯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5009-聚乙烯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5009-聚乙烯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009-聚乙烯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09-聚乙烯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件名称:高密度聚乙烯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SOP-QC5009-00第 19 页 共 19 页1. 目的 建立聚乙烯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2. 范围 适用于聚乙烯瓶的检验。3. 依据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YBB000920024. 职责4.1 起草:QC 审核:QA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 4.2 QC 实施本规程。4.3 QA 监督本规程的实施。5. 内容 产品代码:N0095.1 外观 5.1.1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下目测检验瓶体是否为均匀一致的色泽,有无明显色差。瓶体是否光洁,外形端正;瓶表面是否平整,有无明显的加工缺陷和飞边,毛刺,擦痕,砂眼,油污,气泡等现象,瓶口是

2、否平整,光滑。5.1.2取本品适量,在自然光下目测检验瓶盖的外观是否呈均匀一致的乳白色,有无明显的色差,盖口是否平整光滑;有无变形和明显的擦痕,砂眼,油污,气泡。5.2 鉴别5.2.1 红外光谱5.2.1.1 试液及仪器红外可见分光光度仪5.2.1.2 分析步骤取本品适量,敷与微热的溴化钾晶片上,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C)测定,应与对照图谱一致。5.2.2 密度5.2.2.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2.2.2 分析步骤取本品2g,加水100ml,回流2小时,放冷,80干燥2小时,精密称定(Wa)。再置适宜的溶剂(密度为d)中,精密称定(Ws)。按下式计算,密度

3、应为0.935-0.965(g/cm3)。 Wa d Wa-Ws5.3 检查5.3.1 抗跌性5.3.1.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1.2 分析步骤取本品适量,加水至标示容量,从规定高度(见下表)自然跌落至水平刚性光滑表面,不得破裂。规格(ml)跌落高度(m)1201.21201.05.3.2 水蒸气渗透5.3.2.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2.2 分析步骤取本品适量,在瓶中加水至标示容量,盖紧瓶盖,精密称重。在相对湿度65%5%和温度202条件下,放置14天,取出后,再精密称重。按下式计算,重量减失不得过0.2%。 W1-W2 100% W1-W0W1- 试验前液体瓶及水溶液

4、的重量(g); W0- 空液体瓶重量(g);W2- 试验后液体瓶及水溶液的重量(g)。5.3.3 炽灼残渣5.3.3.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3.2 分析步骤取本品2.0g,置已恒重的坩埚内,在700-800炽灼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0.1%。(含遮光剂的瓶炽灼残渣不得过3.0%)。 W2-W0 100% W1-W0W2- 试样与坩埚炽灼至恒重后的总重量(g); W0- 空坩埚炽灼至恒重后的重量(g);W1- 试样与已恒重的空坩埚的称重量(g)。5.3.4 溶出物试验5.3.4.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4.2 分析步骤分别取本品平整部分内表面积600cm2(分割成长5cm,

5、宽0.3cm的小片)三份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水适量,振摇洗涤小片,弃去水,重复操作一次。在30-40干燥后,分别用水(702)、65%乙醇(702)、正己烷(582)200ml浸泡24小时后,取出放冷至室温,用同批试验用溶剂补充至原体积作为浸出液,以同批水、65%乙醇、正己烷为空白液,进行下列试验。5.3.5 溶液澄清度5.3.5.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5.2 分析步骤取水浸液20ml置纳氏比色管中,照澄清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B)测定,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2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5.3.6 重金属5.3.6.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0.5mol/L的盐

6、酸溶液:取盐酸45ml,加水使成1000ml,摇匀。 标准铅溶液的制备:称取硝酸铅0.160g 置1000ml 量瓶中加硝酸5ml 与水50ml 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试用前(临用新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 相当于10g 的Pb) 醋酸盐缓冲液(pH3.5):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 溶解后,加7mol/L盐酸溶液38ml,用2mol/L盐酸溶液或5mol/L氨溶液准确调节pH值至3.5(电位法指示)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5.3.6.2 分析步骤 取25ml 的纳氏比色管三支;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2.0ml

7、 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加水稀释成25ml。 精密量取水浸液20ml,置25ml 纳氏比色管中,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再加水稀释至刻度,作为乙管。 丙管中加与乙管相同量的供试品,加0.5mol/L盐酸使溶解,再加铅标准溶液2.0ml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用0.5mol/L盐酸稀释至成25ml。 分别向甲、乙、丙三管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 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当丙管中显示的颜色不浅于甲管时,乙管的显示的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一) 标准铅液取样量计算 V=5.3.7 pH变化值5.3.7.1 试液及仪

8、器一般实验仪器5.3.7.2 分析步骤取水浸液与水空白液各20ml,分别加入氯化钾溶液(11000)1ml,照pH值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H)测定,二者之差不得过1.0。5.3.8 紫外吸收度5.3.8.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8.2 分析步骤除另有规定外,取水浸液适量,以水为空白液对照,照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A)测定,220-360nm波长间的最大吸收度不得过0.10。5.3.9 易氧化物5.3.9.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9.2 分析步骤精密量取水浸液20ml,精密加入高锰酸钾滴定液(0.002mol/L)20ml与稀硫酸1ml

9、,煮沸3分钟,迅速冷却,加入碘化钾0.1g,在暗处放置5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滴定至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液0.25ml,继续滴定至无色,另取水空白液同法操作,二者消耗滴定液之差不得过1.5ml。5.3.10 不挥发物5.3.10.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5.3.10.2 分析步骤分别精密量取水、65%乙醇、正己烷浸出液与空白液各50ml置于已恒重的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105干燥2小时,冷却后,精密称定,水浸液残渣与其空白液残渣之差不得过12.0mg;65%乙醇浸液与其空白液残渣之差不得过50.0mg;正己烷浸液与其空白液残渣之差不得过75.0mg。5.3.1

10、1 微生物限度5.3.11.1 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营养琼脂培养基:称取本品32g,加入1000ml 蒸馏水,加热溶解,充分搅拌均匀后,分装于250ml 三角瓶中,包好扎紧瓶口,与121高压蒸汽灭菌15 分钟后,取出放置室温后,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称取本品30.5g,加入1000ml 蒸馏水,加热溶解,充分搅拌均匀后,分装于250ml 三角瓶中,包好扎紧瓶口,与121高压蒸汽灭菌20 分钟后,取出放置室温后,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胆盐乳糖培养基:称取本品35g,加入1000ml 蒸馏水,加热溶解,充分搅拌均匀后,分装于试管,每管10ml,包好扎紧试管口,与115高压蒸汽灭菌

11、15 分钟后,取出放置室温后,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称取本品16.1g,加入1000ml 蒸馏水,加热溶解,充分搅拌均匀后,分装于250ml 三角瓶中,包好扎紧瓶口,与121高压蒸汽灭菌15 分钟后,取出放置室温后,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MUG 培养基:称取本品37.05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0ml,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于带有小倒管的试管中,115高压灭菌20min,待冷至常温,备用。曙红亚甲蓝琼脂培养基:称取本品42.5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0ml, 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21高压灭菌15min。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称取本

12、品54.0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0ml, 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三角瓶,121高压灭菌15min。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称取本品35g(单料)或70g(双料),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000ml, 搅拌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装于带有小倒管的试管中,培养基每管10ml,115高压灭菌15min。靛基质试液:取对二甲氨基苯甲醛5.0g,加入戊醇(或丁醇)75ml,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再取浓盐酸25ml 徐徐滴入,边加边振摇,以免骤热导致溶液色泽变深;或取对二氨基苯甲醛1.0g,加入95% 乙醇95ml,充分振摇,使完全溶解后,取盐酸徐徐滴入。5.3.11.2 分析步骤首先建立方法学验

13、证,平皿法分析步骤: 将已经消毒好的物具及供试品放入传递窗,继续打开紫外灯照射30 分钟。 关闭紫外灯,操作人员进入缓冲间,用消毒液洗手,换上无菌衣、帽等,将用具和供试品经传递窗口,进微生物检查室,关门。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a) 供试品取样:以无菌操作,按规定称取供试品在定量的稀释剂的适宜容器中。b) 供试液的制备:取数个试瓶,加入1/2标示容量的氯化钠注射液,将该旋紧,振摇1分钟,提取液进行薄膜过滤。c) 供试溶液的稀释(10 倍递增稀释法):取2-3 支灭菌试管,分别加入9ml 灭菌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另取1 支1ml 的灭菌吸管吸取1:10 均匀供试液1ml,加入装

14、有9ml 灭菌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的试管中,混匀即1:100 供试液,以次类推,可稀释至1:103 或1:104 一般取1:10、1:102、1:103 三级稀释液检验。d) 注平皿:在进行10 倍递增的同时,以该稀释级吸管吸取每级稀释液各1ml 置每个灭菌平皿中,每稀释级注2-3 个平皿,另取1 支1ml 吸管取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各1ml 注入2 个平皿中,作为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试验方法同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对照菌的加菌量为10-100cfu。阳性对照试验应检出相应的控制菌。e) 倾注培养基:将预先配置好的培养基溶化,冷至约45时,倾注上述各个平皿15ml-

15、20ml,以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快速转动平皿(勿使培养基溢出)使供试溶液与培养基混匀,放置,待凝。f) 培养:将已凝固的平板倒置于培养箱中培养,细菌培养3 天,霉菌、酵母菌培养5 天,逐日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点计菌落数,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至7 天进行菌落计数并报告。本检查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g) 菌落计数:将平板置菌落计数器上或从平板背面直接以肉眼标记笔点计、以透视光衬以暗色背景,仔细观察、计数。必要时借助于放大镜,菌落计数器和显微镜观察。h) 判断结果:细菌菌落数、霉菌(酵母菌)落数、控制菌三项均符合该品种微生物限度项下规定,应判为供试品合格,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规定,应复试,复试应从同一样品中随机重新取2 倍的供试品,依法操作,单项复试2 次,以3 次检查的结果的均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