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1478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年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年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年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年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2018年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本调研课题围绕我市干休所基本情况、历史贡献和现实作用等方面进行认真调研, 对干休所目前的主要工作和做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形成了对干休所未来转型发展的一些初步意见建议。关键词:干休所 新时期 转型发展一、精心组织,广泛调研,全面掌握柳州市干休所的基本情况柳州市干休所1981年11月由中共柳州市委批准成立,隶属于市委老干部局的正科级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内设财务室

2、、综合室、医务室,编制xx名,其中:所长1名,副所长1名,其余人员12名。目前,干休所实有11人,公务员7人,工勤人员4人;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人,大专学历3人,高中及以下6人;40岁以下2人,40至50岁3人,50岁以上的 6人,平均年龄49岁。柳州市干休所占地10亩,于1985年至1986年共投资3万余元建造干休所办公楼,建筑总面积为 180平方米。所内建盖离休老干部、老红军住宅楼一栋,共 10户 1200。1996年房改时,出售给老干部住房8户,办理了土地使用证。柳州市干休所成立初期共接收安置老红军 11人,离退休干部15人,其中副省级干部 1人。现有健在的离休老干部、老红军及遗孀共

3、xx人,年龄最大97岁,最小年龄 80岁,平均年龄 83岁。二、回顾历史,立足发展,认真总结干休所成立以来取得的主要经验柳州市干休所经过3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在加强干休所管理服务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老干部积极支持,是做好干休所工作的首要因素。住所离退休老干部尽管来自各个不同的工作部门,安置生活在一块后,他们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住所的每一名老干部,都能从大局出发,以较强政治素质,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自觉服从干休所的领导和管理,维护了干休所的团结和集体荣誉,为干休所整体形象的树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许多已故的老同志一生为人清廉、对党忠诚,为

4、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人生财富。今天仍然健在的老同志,始终站在干休所主人翁的角度,真诚关注着干休所的未来和发展,积极为干休所的管理服务工作献计献策。(一)务实求真,以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为抓手,确保“老有所医”。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是老干部服务工作的重点。多年来,所医务室工作人员本着“工作有热情,服务带亲情,管理付真情”的“三情”观点,坚持微笑服务,耐心热情接待每一位就诊的老干部及其亲属,以人为本,细化服务,为老干部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亲情化服务,让老干部健康安享晚年。老干部“双高期”的来临,足不出户的情况越来越多,所医务室工作人员主动适应老干部变化,改进服务方式,主动为离退休老干部买药、送药上门,三十

5、年如一日。不论白天黑夜,还是节假日,尤其是八小时以外遇到老干部突发急病时,所医务人员都能及时上门进行诊治或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据统计,三十年来,所医务室共为离退休老干部及周边群众诊疗6万多人次,买药送药4000多人次。此外,坚持住院看望制度,将关心延伸至病房。对长期住院的定期看望,及时协调解决他们在护理、用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认真负责办理老干部出入院手续和医疗费用的结算工作,减轻老干部对繁杂手续的负担,也让老干部看病就医方便快捷。(二)多措并举,以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为重点,确保“老有所养”。市老干部休养所始终重视离退休老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把党的关怀和组织的温

6、暖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制定并逐步完善老干部阅文、订阅报刊、通报工作情况、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等制度,以开展活动为依托进一步推动老同志政治待遇的落实,使老干部能够及时了解全局,始终紧跟形势,确保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加强老干部的政治学习,坚持离退休老干部每月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和一次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报刊杂志订阅制度,每年拨出专项经费为老同志订阅人民日报、柳州日报、柳州晚报、中国老年、老年知音、求是等报纸杂志,为老干部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加强管理,丰富活动,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全所工作人员弘扬敬老美德,以“真心、热心、儿女之心”做好生活服务工作。一方

7、面,多年来坚持利用春节、元旦、重阳等重大节假日,开展座谈会、游园活动、聚餐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切实做好车辆保障工作。多年来为老干部提供热情周到的车辆运输服务,安全行车150多万公里,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真正实现了零事故、平安出行。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干休所住房多为危旧房,线路老化,旧房监管、防火的任务繁重。因此,每个大院均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为大院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安排专职技术人员进行水电维修维护,每年定期检查供电线路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绝缘、加固及维修等处理。同时为住所老干部检修各种电器,代交水、电、煤气费,得到了老干部的充分肯定。(三)借助外力,以

8、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为依托,确保“老有所乐”。老干部日常工作呈现出稳定性、延续性的特点,但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老干部工作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寻求破解之策。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多,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新形势,干休所联合弯塘社区,利用社区资源,在2011年3月成立了全区老干系统第一家集娱乐、阅览、康复、休息功能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站的使用面积为xx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8万多元,其中有健身器材10套件,麻将桌椅8套、阅览室1间,有各种报刊杂志2000多份,老人休息床被3套、生活用品一批,一次性可以接受30人活动。同时,积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居家养老

9、工作的制度保障。认真研究制定居家养老实施方案、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管理制度、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职责、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明确此项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与责任,逐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分工明确的服务保障体系。(四)探索创新,以推进亲情化服务建设为契机,确保“老有所依”。依托市干休所现有资源,组建市老干部休养所亲情化服务队,下设四个工作组,医疗保健组、后勤服务组、法律援助组和精神慰藉组,为老干部提供更具个性化、亲情化的贴心服务。其中医疗保健组按需求为老干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后勤服务组为老干部提供车辆服务保障,水、电、煤气、电器等后勤保障服务;精神慰藉组为老干部提供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服务。具体负

10、责联系心理咨询医生,进行心理疏导、辅导,开办心理辅导班;与老干部直接座谈聊天,进行心理疏导;法律维权组为老干部提供法律维权、法律援助等服务。具体负责组织老干部维权法律知识讲座、联系确定律师事务所,明确1-2名律师为老干部提供法律帮助。三、深入调查,科学分析,重点查找当前干休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干休所由于建所时间久,基础设施老化,生活服务设施陈旧,老干部居住房屋越来越老化,直接影响了老干部的正常生活。由于经费紧张,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老干部阅文室、活动室条件简陋,设施设备不完备。陈旧老化的基础设施,给老干部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二)工作任务艰巨、难度加大。干休所住所离休干部、遗属整

11、体进入“双高期”,丧偶、独居、空巢、生活不能自理,精神关怀、生活照顾越来越依赖干休所,干休所服务管理任务更加艰巨,主要表现在:1.老干部精神需求强烈,但学习活动很困难。现健在的离退休老干部由于他们年岁越来越高,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因病住院的也比较多,有的常年累月住在医院靠药物维持生命。“双高期”老干部活动圈子较为狭小,生活比较单调,精神生活相对枯燥乏味,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学习活动少,得到的信息很少,他们期望得到充实的精神生活,但学习、活动的组织越来越困难。离休干部活动不宜劳累、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组织学习、活动,干休所工作人员全体出动,将老干部分组“承包”服务,但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安全问题仍

12、然令人担心,唯恐照顾不周或因其他原因出现问题。2.离休干部渴望得到关爱,但服务方式难适应。进入“双高期”的老干部生活自理逐渐困难,日常生活依赖性大;大多数高龄老干部患有多种疾病,看病就医频率增高;由于年龄和健康的原因,大多数高龄老干部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人际交往的范围越来越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有的老干部老伴去世,儿女在外工作,成了“空巢”老人,无人照顾。(三)所内居住休养环境复杂。过去,干休所所内住居的人员仅有两部分人,老干部和工作人员。现在有的老干部或老干部夫妻去世后,房子由子女住居;有的将房子卖给所外人员;工作人员有的不在所里住,将房子出租、出借给他人住,于是便增加了大量的外来

13、人员,这些外来人员中,有学生,有经商者,有农民工,还有其他闲杂人员,各行各业的都有。外来人员的逐年增多,干休所变成了“大杂院”,给干休所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目前,干休所所内共 50户,其中:离退休老干部共 8户、老干部子女共1户、职工25户,外来购房4户,租房户12户,服务对象越来越复杂,就出现了既要服务于老干部,还要服务于住所人员;既要满足老干部的特殊需要,又要满足其他人员的一般需求矛盾。(四)干部队伍活力不足。干休所虽然列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目前体制不会出现变动,但从长远来说,随着住所老干部的逐年减少,干休所或面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局面。工作人员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对今后的发展十分

14、担心。干休所单位级别低,工作人员晋升空间小,职位受限难提拔,部分管理服务人员 “守摊子、熬日子”的思想十分突出,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对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缺乏激情与活力。四、解放思想,加强研究,提出新时期干休所转型发展的对策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以及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功能和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社会保障机制日益完善,社会化整体服务水平整体提高的新形势下,干休所过去的封闭管理和小而全的自我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老干部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需求。因此,推进干休所服务管理社会化是未来干休所转型发展的必然出路。(一)推进弯塘路东一巷老干部住宅小区1号院

15、物业管理市场化试点运作,积极探索干休所转型发展的新道路。针对住所休养环境日益复杂的问题,通过实施物业管理,可以切实有效解决此问题,并能提高老干部的生活居住条件。一是加强物业管理市场化的宣传,消除老干部的思想顾虑,让更多的老干部支持、理解,甚至参与到试点当中来。二是成立弯塘路东一巷老干部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积极推进小区物业管理市场化的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小区纳入社会化管理。干休所成立“管委会”,代表全体住户的利益,对物业管理的日常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各项日常服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二)加快服务管理方式从自给自足的封闭运行和自我服务方式向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方式转变,不断丰富干

16、休所的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搞社会化服务不是把老干部推给社会不管了,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质量,实际上是服务方式的转变。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实行开门式服务,把一些社会能办、干休所无力去办,而老干部又急需的项目引进来,指导干休所积极探索现代化服务管理模式,从单纯自我服务向自我服务和社会化服务融合转型,如聘请专业人员管理小区,美化、绿化、亮化庭院;与就近的社会服务机构和银行、电信等网点挂钩,为老干部代办存取款、代收代缴电视、电话、煤气等各种费用;把粮、菜、副食品供应引进院内,让老干部随吃随选;把理发、洗澡、足浴等休闲项目纳入定点服务范畴。积极整合资源,设立老干部服务热线电话,搭建好老干部与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桥梁。在依托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