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自然游戏教学案例的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1473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自然游戏教学案例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前自然游戏教学案例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前自然游戏教学案例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前自然游戏教学案例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自然游戏教学案例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自然游戏教学案例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自然游戏教学案例青浦区逸夫小学 沈丽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们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也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就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从五年制小学新教材中可以看到,数学、英语、体育等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游戏内容,游戏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成功的游戏教学,能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自然教学中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当今教改的新潮流。爱玩、爱动

2、是儿童的天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感到新奇,都要去看看、摸摸,想要知道“是什么”,“怎么样”,自然课本的内容尽管大多是学生熟知的,但搬到纸面上对他们来说则是新异的,如果把这些“熟知”的内容变为活动,让学生去摆弄摆弄,探清究竟,他们不但想问许多“是什么”,而且会问“为什么”,因为他们总想试探着去认识世界,试试自己的力量。下面就利用一些实际的游戏教学案例,来阐述游戏教学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的意义:案例一:我的感觉摸口袋游戏准备:布口袋、桔子、钥匙、玻璃球、毛绒玩具等。教学片断: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口袋,里面有一些不同的东西,不能打开口袋,比一比哪组的小朋友摸出的东西多。(

3、评析: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通过用手触摸暗袋里软硬、形状、大小不同各种的物品,使学生体会不同物体给手的感觉是不同的。由于教师提供的是暗袋,游戏又要求学生不能用眼睛来观察,完全凭借手的触觉,所以带来一定的未知性和悬念感,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表现欲和成就感。)甲生:我们摸到了桔子,它是软软的。乙生:我们摸到了一个圆圆的硬硬的东西,我们猜是玻璃球。(评析:通过小组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他们通过手触摸到的物体的大小、硬度等,对物体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从而在不断地体验、猜想中加深了对手这种感觉器官的认识。)案例二:天气变化给“娃娃”穿衣游戏准备:玩具娃娃、天气图片、雨衣、雨鞋、棉袄、太阳

4、帽、围巾等。教学片断:师:不同的天气我们穿的衣服是不是也会不同呢?这是一个“娃娃”,请小朋友给她选择合适的衣物穿上。(评析:天气变化与人类的穿衣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如果单单靠教师或学生的讲述,这节课会异常枯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的心智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所以选择了他们特别喜爱的“过家家”的形式,设计了给玩具娃娃穿衣的游戏,既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又适时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甲组:我们拿到的天气是雨天,所以我们给娃娃穿了雨衣和雨鞋,还带了雨伞。乙组:我们是下雪天,天气很冷的,所以给娃娃穿了棉袄和棉裤,还给她带了围巾和手套。甲组:下雪天很冷的,他们小组给娃娃穿了单鞋,我

5、们觉得不太合适。师:通过这个游戏你知道了什么?甲生:我知道了下雨天要穿雨衣,不能让雨淋湿。乙生:我知道了天气在变化我们穿的衣服也在变化。(评析: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看到学生愉快地进行着同伴间的交往,有的在热烈地讨论着,有的在轻声地商量着,也有的在激烈地争执着,对于整个小组来说,游戏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需要小组内的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小组协作、配合的重要。)案例三:光和色彩看暗盒游戏准备:小玩具、有孔的盒子。教学片断:师:每个小组有一个盒子,透过盒子上的小孔看看里面有什么?(学生分小组尝试)师:有谁看出来了?生:老师,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师:谁能

6、想办法不打开盒子,看到里面的小玩具?甲生:可以在盒子上戳几个洞。乙生:放到亮的地方也许可以看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师:这次看到了吗?生:我们看到了。师:是什么让我们看到了盒子里的玩具呢?生:是光。(评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悬念式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先设置了一个悬念,使学生遇到“看不到”的问题情境,在多次受挫之后学生通过分析问题“为什么看不见”、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怎样才能看清楚里面的玩具”,从而认识到了光与我们视觉的关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层层深入、步步引导,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案例四:无处不在的声音声音的传播游戏准备:热水袋、书本、水、塑

7、料袋等。教学片断:师: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可以通过物体传播的,那么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生1:我认为是一样的。生2:可能是不一样的。师:你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一个游戏证明你的想法吗?(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评析: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实验是等同于游戏的,实验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神秘感,而游戏却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所以教师在这里要求设计一个游戏,这符合他们的思维习惯。)甲组: 我们想比较声音在水和书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我们想这样做乙组:我们想证明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准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完善他们的设想。)师: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

8、,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试一试吧。(评析: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无疑是快乐的,而更让他们快乐的是自己能够亲身参与设计游戏的过程。三年级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因为是冬天很多孩子拿了热水袋在身边,他们就想到了在热水袋里装水和吹气,然后隔着听钟的“嘀嗒”声,也有孩子想到用书本和吹气的塑料袋作比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小小的放手,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平台。)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游戏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感观上的放松,更使他们得到了心灵上的愉悦,它改变了原有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自然课程组织形式,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小组间的协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