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战略综合卷8钢铁课题组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1463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强国战略综合卷8钢铁课题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制造强国战略综合卷8钢铁课题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制造强国战略综合卷8钢铁课题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制造强国战略综合卷8钢铁课题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制造强国战略综合卷8钢铁课题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强国战略综合卷8钢铁课题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强国战略综合卷8钢铁课题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领域课题报告八:钢铁工业强国战略研究报告摘要领域课题报告八:钢铁工业强国战略研究报告摘要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研究课题组二一四年十二月(一)产业现状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撑了国民经济和下游用钢行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我国钢产量为8.22亿t,比2001年增长了4.4倍,约占世界的52%。2012年我国钢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7%,国内钢材市场占有率从2001年的84.3%提高到2012年的97.8%,支撑了土木建筑、机械工程、汽车、造船、家电、化工、电力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时速350 km、时速380 km高铁用钢轨全部实现国产化;保障了北京奥

2、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与2001年相比,2012年主要机电产品的出口金额增长了9.9倍。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具有完整、基础雄厚的现代化钢铁工业体系,拥有完备的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了一批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冶金设计院、工程咨询公司和工程建设公司,近年来自主建设了以京唐钢铁、鞍钢鲅鱼圈为代表的可循环钢铁生产流程工程设计建设体系,消费主导型与资源主导型相结合的钢铁工业布局雏形已初步形成。节能减排方面,我国重

3、点钢铁企业2013年吨钢能耗为0.592 tce/t,对比2000年,同比下降约27%;2013年吨钢新水消耗3.5 t/t,比2000年下降86%;2012年吨钢CO2排放量(直接)比2000年下降了39%。钢铁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能严重过剩;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污染治理难度和要求越来越高,环保执法不到位,还缺乏足够的环保技术和资金支撑;铁矿石资源对外依存度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增大了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二)我国与强国的对比分析根据项目组提出的制造强国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结合钢铁工业特点,课题组选择了“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4个一

4、级指标,“国家钢产量占世界比重、人均钢消费、全员劳动生产率、销售利润率、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吨钢综合能耗、世界500强中各国钢铁企业的数量、产业集中度(C10)、研发投入占销售比例、高炉渣综合利用率、吨钢SO2排放量”11个二级指标作为钢铁工业强国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课题组认为,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具备强国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在绝大多数领域已与主要世界发达国家相近,已处于第一梯队。预计到2020年,我国钢铁工业有可能达到世界引领水平。(三)产业发展趋势未来钢铁工业技术发展,要围绕绿色化、智能化和产品质量进行实用技术创新,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技术创新机制。现阶段钢铁工业技术创新的重点是两化融

5、合、多产业融合的转化技术。以制造流程理论引导技术创新,以此来实现“三大功能”的智能化制造,最大限度地体现流程整体优化的价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开放式研发模式;跟踪市场、服务用户,产品研发与技术技术服务协同,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材料解决方案;加强上下游产业合作,建成一批具有先期介入、后续服务及推广应用功能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联盟;保持技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形成与技术创新机制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形成和完善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和产业化运行机制、先进适用共性技术推广应用体制机制,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工程化、产业化应用。以国家重点经济建设项目和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

6、实施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创新;以流程优化为基础,以洁净钢平台建设等质量稳定的生产技术为支撑,构建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产品体系。重点在工艺技术、产品研发、生产协同优化上取得重大突破,争取在不同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四)发展战略和发展途径到2020年我国实现钢铁强国的标志如下。1)拥有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并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铁管等领域拥有一批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专业化钢铁企业集团。2)形成完善的基础研究、制造技术、工程应用研发体系,在钢铁制造流程及“三大功能”方面拥有一批领先世界水平的工艺技术和工业生态园示范区;在工程设计与建设技术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全流

7、程钢厂设计与工程建设达到世界一流水平。3)国际化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提高铁矿石、炼焦煤等海外资源拥有量;加强与下游产业合作“走出去”,通过合资合作建设加工配送中心、零部件制造等海外生产基地;适应海外工程承包建设、装备制造等要求;加快标准、规范与国际接轨,大量应用国内钢材与装备。4)在压缩过剩产能与淘汰落后产品、落后装备的基础上,促进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前十家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一批区域、行业龙头企业,其中区域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低于30%,行业龙头企业品种市场份额不低于35%。全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行业利润率及资产回报率达到或接近制造业平均水平。我国成为钢铁强

8、国的发展思路是:实现钢铁强国的战略途径是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采用世界一流的先进工艺流程和技术,以科学精细的管理为支撑,有步骤地实现绿色钢铁、智能钢铁和极具竞争力的钢铁强国目标。我国成为钢铁强国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具体目标如下。1)国内钢铁产品自给率99%以上,大宗钢材产品质量稳定,能够满足下游行业产业升级要求,产品质量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交通运输、装备制造、造船及海洋工程、能源、建设等领域用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高附加值钢材自给率提高到90%。2)具有“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和资源化”三大功能、动态-有序和连续-紧

9、凑先进钢铁工业流程特点的钢厂比例达到30%;全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能源消耗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下降,大部分钢铁企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与社会层面实施生态链接,取得突破并推广。3)以绿色化、智能化为主要目标,形成完善的基础研究、制造技术、工程应用的研发体系,拥有能够支撑钢铁强国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4)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有若干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产品水平、管理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强企”作为引领、标志。5)国际化经营水平较大提升,在境外资源开发、市场开拓、产业拓展方面取得进展。我国成为钢铁工业强国的发展路径如下。1)全面建立以“钢铁产品制造、能源

10、转换、废弃物消纳和再资源化”三个功能为发展模式、具有动态-有序、连续-紧凑运行特点的新一代钢铁流程,推动钢铁工业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2)围绕绿色化、智能化和产品高质量化进行实用技术创新,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技术创新机制。3)不断提高钢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以先进标准引导产品升级,建立先进钢铁标准体系,适应战略新兴产业新标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钢材产品质量相适应。4)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我国钢铁产业公平竞争中得到调整和再平衡,加强淘汰落后,压缩产能,有效提升产业集中度。5)重视工程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创新,推动钢厂技术改造,促进钢厂模式优化。6)重视高素质人材培

11、养,更新高校教材,以新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国际冶金、材料专业教育。 (五)重点任务1)发展绿色技术:适应新的资源或劣质资源的钢铁冶炼工艺新技术;钢铁流程物质流与能量流协同和高效运行技术;焦化废水减量化和末端回收资源化集成技术;烧结工艺优化、余热回收和污染物协同控制为核心的系统集成技术;利用高温冶金工艺装备协同处置各类废弃物的关键技术。2)提高钢铁产品质量和升级的开发技术:以新的产品标准和产品质量监督为引导,提高大宗钢材产品实物质量,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有关的系统技术和管理制度;开发国民经济急需的能源、动力和交通运输(汽车、铁道、船舶、航空)、海洋工程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领域所

12、需求的关键钢材产品 满足当期需求和提升持续研发能力。3)全流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以设备数字化、过程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为发展方向,以“智能”和“绿色”为主题,提升钢铁企业在过程控制、生产管控、流程优化、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化整体技术解决方案。4)重大产业链集群及示范(流程功能拓展),重点突破行业间和行业-社会间的工业生态链接:冶金煤气资源化,焦炉煤气制氢气、甲醇、LNG等;利用冶金渣余热直接生产建筑材料;钙法、镁法、铵法等脱硫副产物的高效利用;冶金渣生产土壤调理剂实现工业示范;钢厂尘泥提锌、提铅等资源利用的生产线;利用城市中水及钢厂低温余热给社区供 热等。突破

13、钢厂焦炉煤气制氢与石化行业的循环经济生态链的构建,建设沿海钢铁-石化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广东湛江东山岛);城市钢厂利用城市中水及钢厂低温余热给社区供热(济南、唐山、太原等)基地示范。5)加强与上下游用户协同服务,建立直接面向用户终端需求的理念和服务意识,加强上下游产业合作,特别是与下游用户在产品研发、技术服务、材料解决方案等领域,跟踪市场、服务用户,从产品生产、精深加工、材料使用等方面形成先期介入(Early vendor involvement, EVI)、后续服务及推广应用功能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联盟,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材料解决方案。 6)重现全废钢电炉流程的技术开发和储备,以适应我国

14、未来废钢资源涌现的大趋势。 (六)保障措施1)以严格环保执法和控制现金流引导钢铁工业转型升级和形成倒逼,加快淘汰落后、削减过剩的产量,优化钢铁工业空间布局。2)坚持钢铁工业内需为主的导向,禁止生铁及钢坯出口,严格控制高能耗和低附加值钢材出口,支持加工成机电产品出口;支持废钢回收形成产业。要从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对社会废钢回收-加工-利用单位予以支持,鼓励废钢资源进口。3)深化改革,加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政府组织建立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监测、统计和管理体系和能源、环保监督体系;以环保公平执法入手,建立钢铁工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公平竞争机制,企业不分大小、性质,一律公平执法。4)降低国内铁矿企业的税赋,积极介入国际铁矿公平的定价机制,抑制铁矿暴利;对钢铁企业余能、余热利用,城市废弃物消纳和污水处理予以鼓励和支持;对钢铁企业余能、余热发电上网实行价格优惠;对未上环保设施(如烟气脱硫等)的企业予以严厉处罚,对企业实施技术先进的环保节能减排项目予以支持。课题组成员名单顾 问:徐匡迪 干 勇组 长:殷瑞钰副组长:张寿荣成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天义 王丽娟 王晓齐 王海风 孙彦广 张文皓 张旭孝 张春霞 李文秀 李全功 李忠娟 苏天森 罗光敏 姜 曦 洪及鄙 温燕明执笔组(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海风 张春霞 李全功 姜 曦 罗光敏4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