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的铺垫与照应手法专讲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12168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作文的铺垫与照应手法专讲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写作文的铺垫与照应手法专讲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写作文的铺垫与照应手法专讲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写作文的铺垫与照应手法专讲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写作文的铺垫与照应手法专讲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作文的铺垫与照应手法专讲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文的铺垫与照应手法专讲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学会铺垫一、什么叫做铺垫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在评改我们的作文时,有时会说文章中情节之间不够连贯,而且有些情节还 发生的很突然。比如文章中人物性格或思想转变得太快,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作文内容上缺少必要铺垫。 什么是写作中的铺垫?铺垫是对文章中故事发生的背景、缘由及故事发展情况所做的必要交待,使得故事情节 的发生发展显得更加自然平稳;铺垫也是为后面故事的发生所埋下的伏笔;铺垫还是为了方便引出下文所做的 必要情况介绍。铺垫往往是将故事的发展过程、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适当细至的表现出来,让读者能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自 然而然地一步步深入。铺垫是也是一篇作品中主要情节的基石,能突出主要人

2、物、事件,制造悬念,也可以使 故事情节具有合理性,避免让情节的发展过于突然。二、铺垫的作用和应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对故事的发生发展做必要的情况介绍。如皇帝的新装第一段极力描述皇帝 如何喜爱新衣服,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才发生了他被两个装成织工的骗子所骗的事。在整个故事中,作者对在 场的人物和心理都做了必要的介绍,尽管后面出现了赤身 *的皇帝展示自己新装的荒诞举动,也让读者觉得 故事情节是合理的,这要归功于文章中对相关情况进行说的铺垫性文字内容。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况, 使故事情节发展更为自然平稳、内涵丰富 有次一位同学写武松打虎,前面介绍了很多相关的情况,结果

3、故事 终于进行到老虎出来的情节。小作者在文章中写到:当老虎扑过来时,武松扭身闪开,之后转过身去,照老虎 就是一拳,老虎被打死了。 ” 在这段文字中,故事情节进行得过快,重要角色 老虎一上场,就被打 “ 死 ” 了。 这段文字问题出在整个故事缺少铺垫性情节,因此故事情节明显偏少,需要加入一些故事情节,使得整个故事 的发展更加自然平稳,文章内容也会更加容易吸引人。为下文的情节做暗示:这种铺垫形式主要是用次要情节 去暗示主要情节的发生,为主要情节埋下一个伏笔。如孔乙己一文中写道:“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 天, 看看将近初冬, 我整天的靠着火, 也须穿上棉袄了 ” , 文中这里通过对秋天冷的描写

4、 (秋风越来越凉, 初冬, 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也暗示了孔乙己死亡的命运。如莫泊桑的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 开头浓墨重彩地描述 “ 我 ” 一家人如何日夜盼望 “ 发了财 ” 的于勒回来, 如何对于 勒的钱拟定上千种计划,然后笔锋一转,写全家人意外地发现于勒竟是个靠卖牡蛎为生的穷水手。这样,前面 的铺垫与后面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也是铺垫手法的成功使用,情节跌宕,意味深长,艺术效果强烈。 三、本节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铺垫是文章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运用的故事情节发展中,不但可以使故事情节发展显得更为自然平稳,还便 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使故事情节变得更为曲折和具有可读性

5、。在对它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它的三个主要 作用,熟练掌握,灵活应用,让自己的写作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第二节:学会照应一、 什么是照应照应,从对通俗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对前面讲到文字或情节,文章其它部分有与其相呼应的内容,前后关 照,呼应配合。更加通俗地来理解,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 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也要有所预示。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情节就周详、缜密。二、照应的方式或应用1、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即文章的内容要紧扣题目,做到点题,突出中心,常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朱自清的背影, 开头点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6、,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篇中点题:“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 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 了。 ” 篇末点题:“ 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文章内容紧扣题目,几处 照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父子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2、情节照应: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小说创作时说:“ 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 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 得开枪。 如果不开, 那枪就不必挂在那儿。 ” 这里所说的就是情节上的照应。 文章中的情节之间互相呼应和照应, 就使前后内容的联系变得紧密,

7、行文就会自然,文章就会结构严谨,脉络畅通。如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到来,便照应了 “ 我 ” 刚回乡进家时母亲说的一段话:“ 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 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 如果没有这段交代, 而后面写闰土的到来,就太突然了,失去了照应。3、首尾呼应:有些文章为了突出自身的完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 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印象。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开头作者从切身的感受中提出了 “ 谁是最可爱的人 ” 这一问题,结尾则把志愿 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战斗同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紧

8、密联系起来,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 “ 最可爱的人 ” 。文章首尾 呼应,突出了主题。三、本节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平时说到照应,同学们更多想到的是首尾呼应,需要提到的是,今天讲到的文题照应,在应试作文中出现得相 对多些,而情节内容上的照应,同学们应用得相对少,可以多增加这方面的练习。任何写作技巧或表现手法,都不是处处适用的,同样,首尾呼应也不是要在文章中必须用,要根据文章的主题 表现和内容安排来定。读专项训练题人性的爱抚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 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

9、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 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 他正要问些什么, 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 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 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 你要买点什么 ?” 他不失时机地问。 “ 我,我 ” 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 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 一簇火焰在燃烧。 “ 你到底有什么事 ?” 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 我, 我是个学生, 要参加来年高考, 考试之前, 我想去市里师

10、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 ” 男人很机敏:“ 那 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 “ 不,不,我不是 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 ” 年轻人 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 男人这才明白了, 刚要开口, 突然帘子一撩, 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 “ 出去, 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 !” 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 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 轻轻地放下:“ 孩子, 坐下来, 弹一曲吧。 ” 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

11、清泉汩汩流 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 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 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 我在去那家店铺 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 瞒大家 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 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

12、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 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 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 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 “ 是的, ” 他说。 “ 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 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 1. (2分 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 (3分 第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 “ 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 ” ,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 当时有过 “ 邪念 ”?3. (2分 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

13、的 _反衬男主人的 _。4. (4分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第段中写道 “ 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 ” ,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段中写道 “ 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 ” ,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5. (4分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链接材料, 围绕 “ 当今社会需要 人性的爱抚 ” 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 (要 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 100字 【链接材料】(12010年 3月 23日,郑民生在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手持水果刀刺向 13名小学生,致使 8人死亡, 5人重 伤。据了解,郑民生曾是延平区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 20

14、09年 6月辞职后,屡次求职未果,生活日益窘 迫,他一直未成家,与家人、邻里关系也不融洽。心理学家认为:在排除患有重度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一个人 在物质上、精神上屡遭挫折时,如果无法及时调整心理冲突,就会出现过激行为。(2近期,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连续发生员工坠楼自杀事件,人们在悲叹生命逝去的同时也不禁要问:这种高频 度的坠楼自杀事件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 一些心理学专家通过调研发现: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劳动强度大、 长期被漠视、身心疲惫无法排解以及性格孤僻、情感受挫、家庭突遭变故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 生。三、阅读微笑的可乐一文,完成 6-11题。(19分1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

15、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 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 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 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2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 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

16、静静地坐着, 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 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3那天, 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 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 孩子, 你口渴吗? ” 我漫不经心地 “ 嗯 ” 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 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 ”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 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 有些不相信地问:“ 您是认真的吗? ”“ 当然, ” 爷爷微笑着说, “ 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 便利店买。 ” 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