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现代绿化苗木基地建设项目简介项目建设单位:贵州御园绿化苗木基地有限公司联 系 人:欧阳旭联系:13885574888邮箱:yangwangq918@日期:二O一三年一月二十八日目 录一、项目名称...............................................1二、项目建设单位...........................................2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规模..................................3四、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4五、项目地点、布局.........................................2六、项目建设的模式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2 1、项目的建设模式......................................2 2、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2 3、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3 4、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3七、项目建设的地理、交通、自然环境.........................3八、黔东南林业产业发展现状.................................4九、项目建设团队经验丰富...................................5十、项目进展...............................................6十一、项目建设战略构想.....................................6十二、市场前景分析.........................................6十三、结论及建议...........................................7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现代绿化苗木基地建设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现代苗木基地 二、项目建设单位贵州御园绿化苗木基地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规模项目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2011年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黔东南州在“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上签约的重点项目。
项目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计划用4~5年时间在黔东南州建设一个占地面积10万亩、年产值达到8.38亿元的绿化苗木基地项目重点培育城市绿化和道路常用绿化苗木及经济效益较高的珍稀名贵树种,除了满足黔东南州和贵州省内城市建设需求外,还作为粤、渝、京、津、沪、浙等省区及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绿化苗木的供应基地项目同时结合黔东南州中药材物种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和气候条件的特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套种名贵中药材,增加年产值1.5亿元四、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现代绿化苗木基地建设项目属于国家及当地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符合党的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新的发展目标;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以及“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项目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的文件精神;符合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意见》(黔党发[2012]1号)文件精神;项目更加符合黔东南州“建设生态文明大州及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立体开发有利资源,发挥林业产业最大效益,促进财政增收、带动农民致富”的基本发展思路。
五、项目地点、布局项目布局主要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黎平、剑河、施秉、从江、榕江、天柱、麻江等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沿线或进出口附近的国有、集体林场、林农现有的低产低效林地、采伐迹地、荒草地等六、项目建设的模式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1、项目的建设模式项目按照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新运作模式,组织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和基地(企业) 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林农参与到基地建设中的练山整地、苗木及林下中药材种植、抚育管护和出苗取苗等劳务活动中来,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的成果2、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通过本项目,农民可获得年平均每亩9500元以上的收入同时为项目区提供约1万个农户、近2~3万人的就业岗位,带动6~10万以上的农民脱贫至富以及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问题,以及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3、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按10万亩计算,每亩可种植苗木40~50株,平均5年可作为成品树种入市(胸径8-10cm),基地苗木种植收益:8.38亿元/每年 ①常规绿化苗木种植(按50%的销售额计算):7万亩×50棵/亩×300元×5批次=52.5亿元÷30年=1.75亿元×50%=0.875亿元/年。
②名贵绿化苗木种植(按50%的销售额计算):3万亩×40棵/亩×1万元×3批次=360亿元÷30年=12亿元×50%=6亿元/年③名贵中药材种植(按农户提成50%的收益计算):3万亩×1万元/亩×30年=90亿元÷30年=3亿元/年×50%=1.5亿元/年4、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本项目将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2250万株各种绿化苗木,为改善我国城市环境及气候条件,加快城镇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七、项目建设的地理、交通、自然环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本省黔南、遵义、铜仁毗邻,距省府贵阳市160公里,全程高速连接只需两个小时车程在建的贵广高铁和厦蓉(贵广)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后,从凯里到广州分别只要2个多小时、4个多小时黔桂铁路,湘黔铁路、长昆客运专线、320、321国道、沪昆高速从境内经过,交通非常便捷黔东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4~18.5摄氏度,年降雨量1008.6~1368.4毫米,相对湿度78~84%,年无霜期275~332天,年日照时数1068~1296小时,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为1200~2000个,是全国平均的8~12倍。
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种子植物有192科,858属,2773种具有培育城市绿化苗木和种植中药材所需要的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 八、黔东南林业产业发展现状黔东南州共有国土面积303371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074414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8.38%;2011年全州国民经济总产值为383.63亿元,林业总产值却仅为21.3735亿元(含木材加工),仅占全州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57%与全州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极不相称具体表现为:产业化程度低、技术水平落后、政策不完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对生态建设成果的巩固作用不大,对国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较低黔东南属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结构由于耕地的严重匮乏,耕地面积对全州国民经济总产值的贡献率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所以,“黔东南经济要翻番,两眼必须望着山” 已成为不争的共识目前,黔东南州林业产业仍处于低水平、低效益的发展阶段,林业产值占全州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仍然很低通过本项目,将促请当地政府和各级林业部门站在促进资源增长、农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苗木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推进黔东南州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项目利用国家及当地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项目配套扶持政策,整合打捆使用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交通、农委、水利、林业、烟草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到苗木基地建设上来,提高对基地和林农的扶持力度,达到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形成合力,提高基地建设的投资标准和建设质量,努力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完善基地功能,促进基地亮点形成同时着力树立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州林、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力争在4~5年内把基地建设成为黔东南州林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及国内医药企业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在创新经营模式及经济效益方面成为全国的典范九、项目建设团队经验丰富公司主要创始人皆具有超过10年以上的苗木绿化行业或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控股股东在创业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政府、企业、媒体、社会等资源,形成了较为成熟企业管理模式,为未来10万亩绿化苗木基地系列产品投入市场,形成规模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资源保障;主要技术或工程负责人皆为行业专家,在产品规划、种植、养护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深厚的学术造诣十、项目进展项目2011年6月正式签约后,分别在施秉、黎平、剑河、天柱等县已流转建设用地3万余亩目前,施秉县城关镇新红村项目、黎平县口江乡银朝村、德凤镇黎平寨项目、剑河县南明镇坪洋村、台沙村项目共6500亩已分别获得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及各县人民政府批准开发。
十一、项目建设战略构想 1、打造西南乃至全国最大的城市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为保护绿色地球作出贡献 2、打造全国珍稀名贵树种保护及开发利用基地,使其产生出强大的经济效益 3、打造全国最大的林下经济综合开发试范区,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摸索出一个全新的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4、打造国有土地开发整治项目利用的新典范 5、努力打造并展示品牌企业的带动作用,构筑黔东南绿色旅游发展战略,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十二、市场前景分析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因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存量苗木和次生资源的获取难度越来越大,建群树种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目前同一产区同一规格大苗的可采集规模已经较2007年下降了约70%,而且平均质量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所以,大规格建群树种的需求会越来越紧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会更多地引起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城市绿化美化作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直接载体,以及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市场对绿化苗木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随着次生资源可采集总量的减少和市场的刚性需求不断上升,采购竞争的白热化矛盾将日益突显,这为绿化苗木市场的发展及本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十三、结论及建议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而“美丽中国”包含的概念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环境友好显然是最基础的条件之一近年来,内地环境事件频发,环境建设和保护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建设“美丽中国”将必然把“节能、减排”和“环境建设”作为首要的选项过去20年,我们一直在讲“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而最近几年,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污染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业已形成,我们再也无法回避和无视它的存在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重视并治理环境问题,因为“美丽中国”必须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中国,而不是一个迷雾重重的中国我们同时欣喜地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再一次出台了《关于如何如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党发 [2013]1号)文件,而项目完全符合(党发 [2013]1号)文件精神;符合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