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70939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艺术差异对比东西方不同的感知方式。所谓“感知方式”是指某个民族,某种文化的主体心理结构方面去把握其在审美意识方面的特色。我们可以从中国人关于“美”字的说法谈起,根据后汉许帧的说文解字认为“羊大为美”,“羊大”之所以为“美”是因为羊肉好吃的原因.羊在六畜中主食,味甘美,甘表示味觉的感受,因而“美”作为味觉的“甘”因而“美”字除了表示味觉感受之外,必然也包括触觉在内,因此,我们可以说,“美”字的本义应该是环绕着甘美肥厚之“羊”的味.触感受,而源自味,触感受的“美”字在中国古代又可用于指嗅觉的芳香。除了味、触、嗅三觉之外,美字也经常被用于听.视二觉。关于“听觉”我们从汉语有关听觉的概念“闻”字

2、的双关性(既指听觉,又指嗅觉),由此可知, “美”可普遍使用在味.触.嗅.听四觉之中,至于视觉对象的“色”“美”字被使用的频率则更高,以至于把“美”字主要限于视觉感受方面,把“美色”主要当成视觉的对象,事实上,以味.触觉为原型的中国审美意识,即使面对纯粹的视觉对象,其感受仍然混合着其他诸觉,尤其是触.味觉。西方人以视.听为基础的审美意识。西方审美意识的显著特色是对视.听觉的高度重视。这一特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的审美意识。尽管对视,听觉的重视源自希腊,但是它是西方审美意识一贯的特征。德国哲学家康德把视听作为“进于智慧的官能”,我们清晰的感觉到,西方审美意识具有重视和强调视.听觉的鲜明特色。西

3、方人的审美意识对视听二觉较之其他三觉具有特殊的重视。这一特征可以引出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在西方审美意识有关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的关系方面,有一种明显的断裂和等级制倾向,扬前二而贬后三者,这种等级制说明西方审美意识具有一种尊心灵,精神而贬肉体.物质的价值观。 第二,由于视听二觉和嗅.味.触三觉在感受世界的方式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区别:视听的对象必然处于视听的主体之外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嗅.味.触则必然接近对象乃至与对象溶为一体,方能获得嗅.味.触的感受,所以,西方审美意味对于视.听二觉的重视意味着一种重视外在秩序的世界观。综上所述,中国人审美意识的特点是以味.触觉作为感知方式的原型,这与西方

4、审美意识以视.听作为感知方式的依据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若把中国审美意识的这一特色与西方审美意识的特色作一比较,便可发现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西方人普遍把视.听二觉作为审美感受,而把嗅.味.触排斥在美感领域之外。柏拉图明确地把视.听二觉定义为“理论感官”即能认识真理。这主要是因为西方人持一种断裂的宇宙观,认为神圣的价值外在于人和世界而存在,视.听觉恰好用于感受外在对象,故而适宜认识外在的神圣价值,易言知,在西方审美意识中,外在的美学价值决定了外在感受方式,视.听觉超越了为触.嗅.味诸觉而被有意识地提升被当作合适的审美感官。西方艺术之所以特别重视“形式”和“色彩”是因为它们作为事物的外在特征而与神

5、圣的价值相关。中西方艺术不同的美学价值观。“美学价值”则是指该民族或文化所认可的终极宇宙价值,它使万物对感知器官呈现为美,“对艺术的根本态度”则把以上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察该民族或文化的艺术面貌和特色。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之儒家的美学价值。儒家作为孔子开创的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意识形态,上袭远古文化,下开封建社会的正道。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即是“中和之美”,强调以文权体制为中心的宇宙间的一切的普遍和谐,“中和”的宇宙是一个以现实政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整体和谐的宇宙,它作为儒家文化的理想是美的极致。中国的宫殿建筑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向两边对称展开的形式,集中地体现了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和”之美。而对人

6、际关系和谐的重视,也把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引向两边“呤咏情性”方面,导致中国诗画的抒情达意倾向。儒家美学的最大贡献是为中国文人提供了一种普遍关怀一切存在的心灵,正是这种宇宙心灵决定了中国诗画中的那种“提神太虚”“散点透视”的空间构造和它的宇宙感,人生感。道家的美学价值。道家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物,与正统的儒家文化构成一种互补的关系.道家所尊崇的是天地万物的一重自然而然的生成之道。道家美学的另一大贡献是为中国艺术提供了一种审美的境界,它的基本特征是“虚静”和“空灵”。中国画从唐代起青绿山水渐废,而文人水墨山水肇兴,道家的美学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老子对“玄”“素”二种色彩高度重视,不断提到“玄”“素”,玄为黑,素为白。即后世水墨依据的颜色,它们与宇宙的本质相连。综上所说,文化的美学价值与该文化对待宇宙终极态度密不可分。中国文化的终极宇宙观是由儒.道.禅三家作为精神主干而共同构造的,一方面它在艺术文化中体现为相互差别的美学倾向,另一方面这些美学倾向又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美学价值,从而区别于西方人的美学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