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的政治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0922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的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夏的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夏的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夏的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夏的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的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的政治制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的政治制度篇一: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宗法制是西周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导入新课:在中国封建社会,有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相信大家不会太陌生。那就是王位世袭制。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世袭制的含义,能举出一个实例吗?(学生作回答)世袭制作为

2、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和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宗法制等共同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那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这些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又有什么深远的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来学习中国早期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请大家打开课本第四页。教学过程: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板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板书)1、起源: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板书)(师)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故事同学们都不会陌生。那是一个兢兢业业、一心为公的大禹。由于他的德高望重,根据传统的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大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时的大禹还会是以前的那

3、个大禹吗?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四页的插图(已经做了夏王的大禹),观看一下他的装束、神态,你觉得这时的夏禹他的身份和地位是不是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引导学生回答)这时的大禹因为自己的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他死后,并没有根据原始社会传统的禅让制让位给伯益,而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就这样,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从生产力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转变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现象)2、内容: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总结这一内

4、容)中央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地方 侯、伯等的设立相、卿、师等的设立3、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由孔子的言论与学生一起探讨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并由此因出西周的分封制。)二、西周的分封制(板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总结书分封制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并引导学生分析周武王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结合分封示意图,使同学们明确周朝建立以后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目的就是为了对西周境内“王”直辖区域以外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板书)2、实行和推广:周武王、周公旦(板书)引导学

5、生看周公辅佐成王图及“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理解周公在推行分封制方面,其了重大作用,奠定了西周的政治格局。3、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影响(板书)(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分封制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作为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的双方权利与义务。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接受周王的册封和礼器。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觐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表庆贺等事项。如果诸侯间发生热闹感可争执或冲突,则由周王进行调节和处理。对于分封制的特点,可结合“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图”归

6、结概括。关于分封制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分析解答,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肯定它的积极作用。并列举实例,引导学生们的理解、记忆。强化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促进地方之间联系。4、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破坏(板书)从“楚王问鼎”的史料开始,通过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请学生阅读“学思之窗”史料,并翻译成白话文。引导学生理解“楚王问鼎”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分封制中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使得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地干涉和控制。随着使劲的推移,诸侯间力量的发展与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力量强大的诸侯国。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7、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不仅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反而在政治、竟几张越来越依赖于强大的诸侯。春秋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霸中原。社会的发展变化冲击着旧有的政治制度。周王分封命令诸侯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学思之窗”。三、西周的宗法制(板书)(提出问题:什么是宗法制?由当地的“拜祖宗”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宗法制的概念及特征。从分析中理解宗法制的本质和影响)1、内容及特点(板书)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

8、。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因此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西周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2、宗法制的影响(板书)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老师作补充。本堂课小结:总括本课的重点(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突破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篇二: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要点归纳1、 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9、结果 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2)行政管理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例1)例1 下列对的“家天下”制度评论,正确的是A是原始社会部落首领转变为奴隶的标志 B是生产力发展推动下的社会进步 C是由文明社会进入血腥的阶级社会 D是公有制被私有制取代的历史倒退解析 此题为评论选择题,是历史和政治综合能力题,主要考查评论能力、历史思维的分析能力、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原理的综合运用。C、D两项明显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首先排除。A项在氏族公社末期,氏族贵族即已转化为奴隶主,A项排除。B项符合上述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的评论。例2 阅读下列材料

10、: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统治(2)内容: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国要服从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3)评价: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拱卫周王室的政治格局,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社会秩序;受封诸侯具有独立性,后来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权威逐渐衰落,分封制破坏。(例2、3)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2)评价:保证了贵族在政

11、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思维能力拓展4、西周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和关系材料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2:(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回答:(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1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3)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加以概括,分析

12、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与教材的结合。答案要点:(1)周初的分封制。(2)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诸侯服从天子。(3)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例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名师解题西周王朝建立,进一步完善了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礼制原则,形成层层相属的等级严密的“大宗”、“小宗”的国家政治制度。西周春秋时代存在着严密的分封制度,这种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主要表现在一是分封制以宗法的“亲亲”关系为基

13、础和原则,从而使“分封”与“分宗”相一致;二是分封的土地解析:此题B、C两项不是分封的目的,并与分封制的内容不相符,从表面看A、D两项似乎都是分封制的目的,其实A项是其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分清因果关系,不难看出,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的目的是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D。例4 宗法制度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宗法制概念的理解。宗法制既是建国、立家的经济基础,也是宗子“立宗”的经济条件,这是西周春秋时代宗统与君统相结合的最深刻的经济原因;三是不仅宗族组织与统治组织、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是相一致的,而且其管理方法也是相一致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以宗法血缘关

14、系而实行的分封是周王朝家族内部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为维护等级制,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的礼乐和刑罚一样,有鲜明的阶级性。(例4、5)综合创新运用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宗法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系家 例5 长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成严密 的政治制度,即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是同 姓贵族的大宗和天下共主,其王位由嫡长子继 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周王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 诸侯,诸侯对于周天子是小宗,而诸侯在自己的国内又是同姓的大宗,其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嫡长子的兄弟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诸侯是小宗,在奉宗族的各分支中又是大宗?依此类推,按血亲关 系不断分封下去。?由于周朝规定同姓百

15、年不婚: 所以诸侯国之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这 样,整个西用国家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 材料2: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 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 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 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 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刽源于 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 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度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社会构造体系。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君王自命“天子”,即天帝长子,“奉天承运”,治理普天之下的土地和臣民。在政治关系上是天下的共主,在宗法关系上又是天下的大宗。君王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其余王子则封为诸侯,他们对于位居王位的嫡长子为小宗,但各自在其封侯国内又为大宗,其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则封为卿大夫。卿大夫以下,大小宗关系依上例。从而构成了庞大、复杂的宗法体系。主要标志为:1、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