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宝龙,高考,讲话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09221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宝龙,高考,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夏宝龙,高考,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夏宝龙,高考,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夏宝龙,高考,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夏宝龙,高考,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宝龙,高考,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宝龙,高考,讲话(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宝龙,高考,讲话篇一:夏宝龙同志在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夏宝龙同志在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列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内容,并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比如,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关于教育为谁服务,指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关于教师的重要作用,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关于教

2、育信息化,要求,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关于培养好少年儿童,指出,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党和政府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教育工作包括中小学育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我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讲六点意见。第一,中小学育人是打基础的工作,是培育未来、创造未来的工作,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一棵参天大树,是从小树苗开始成长的。一个优秀人才,也是从中小学开始起步的。可以说,今天我们培育什么样的中小学生,决

3、定着明天我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什么样的主力军、生力军,决定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拥有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必须把育人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中小学教育的灵魂,在这个问题上要强调再强调、重视再重视。我们提倡重视中小学育人工作,并不是要大家喊口号、搞运动,而是希望大家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中小学生成长的规律、中小学育人的规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如同农业,必须顺应天时、精耕细作。农作物生产可以分为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四个阶段,中小学育人就好比春播,这个阶段播下希望的种子,用心浇灌、小心呵护,才会有将来丰收的喜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把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和长远发展放在首

4、位,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有个性的发展,决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决不能对孩子们的健康和快乐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决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换取高分和升学率,决不能把孩子们变成工厂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第二,中小学是形成思想、铸造灵魂的最佳时期,只有坚持德育为先,才能守好中小学这块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小学习做人。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现在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将来人就能做得更好。这就告诉我们,中小学育人要德才兼育、德在才先,千万不能只重分数不重品德,千万不

5、能在教育上搞功利主义、出现本末倒置。一个人书读得再多,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也只能是“驼着书的驴”,或者是“两脚书橱”。一要牢固树立守阵地的意识。中小学的德育,直接关系为谁育人、育什么人,直接关系我们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江山永不变色。我们要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育人,坚决占领、坚决守好中小学这块阵地,帮助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决不让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趁虚而入,在中小学生的脑子里留下隐患、埋下“地雷”。在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必须搞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必须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发声,决不能犯糊涂,决不能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二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

6、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画的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不能坐等、指望能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精心培育、反复锤炼。在中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让广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牢记在脑子里,又要结合学习和生活等实践不断加深理解,融化在心田里。特别是要让中小学生多唱国歌,多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多接触美好事物,多体验美好生活,从而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家国情怀,弘扬浙江精神,真正爱党、爱国家、爱浙江。三要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史、哲知识,集中

7、反映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操,是中小学德育的宝贵资源。比如,古典诗词和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诵读经典,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自然观念、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再比如,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浓缩了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给优秀传统文化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把民族文化的基因深深嵌在学生脑子里。同时,我们要积极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坚决遏制和纠正那种追捧西方文化、轻视中国文化的倾向。这里要

8、强调的是,对中小学生开展德育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不能脱节,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受之于情、育之于心、显之于行,不能是简单的“说教式”、“填鸭式”。要主动适应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孩子,注重方式方法,不拘一格、谆谆善诱,通过讲故事、过节日、玩游戏,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等等,不断增强思想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树立“全科德育”的理念,使中小学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德育内容,每一门课程都体现教化功能,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德育教师,推动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第三,中小学是学习知识、启迪心智、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

9、特长和个性发展。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校里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一个中小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都有着不同的天赋和能力,都能成为不同的人才。中小学育人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注重满足学生对学习多样化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求知问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慧。一要在学习上“授之以渔”。现在孩子们所懂的知识、所会的技能、所想的问题,有的时候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但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今天灌输给学生的知识明天就未必有用,关键还是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勤思好问、乐于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0、,思考是最好的方法。中小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联想、思考和触类旁通的方法,就像古人那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非得等到学生处于“愤”的状态,也就是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时,才去点拨一下;非得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想说却又不知道怎么说时,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独立思考的学生要大力表扬,使他们多一些“突发奇想”、“异想天开”,看到一个事物想到一个知识点,看到现象想到本质,事半功倍地

11、学习。二要高度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常讲,“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实际上讲得就是行为习惯。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也都是大有禅益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不断强化。我们要从学习生活的细节入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严格日常管理,使学生培养起严谨细致、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培养起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培养起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文明习惯,并且把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和坚持下去,成为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三要让学生有健康的身心。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是未来适应社会、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一

12、个都不能少。一个学生即使学习成绩再好,而身体不好、心理有问题,那我们的育人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要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对学生体质的测评,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及早指导和干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学会感恩,特别是要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困难,正确对待挫折,把磨砺作为人生的必修课,正视自我、珍惜生命,经得住风浪的考验和挫折的打击。四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育人的重要内容,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意愿,加以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注重用好的兴趣爱好抵制不良行为的诱惑。特别是,

13、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书籍是精神的营养,是进步的阶梯。要引导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少花点时间上网玩游戏、低头看手机,多花点时间去读书、读好书,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让书籍成为伴随终身的良师益友。要多让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书法、绘画、篆刻、舞蹈等各种艺术,充分运用艺术活动的熏陶作用去鼓舞人、感染人、塑造人,使孩子们感受真善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小学育人的关键一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形成有利于中中学育人的正确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要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小学教育事业,推动育人工作跃上新水平,就必须通过深化教育改革

14、增强动力、破除障碍,与时俱进地创新育人的方法和载体。一要推进课程、教材和课堂改革创新。有选择才会有兴趣,有兴趣才会有动力。要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进一步增加选修课程,努力让学生能够“选择性”地学习。要在用好国编教材的同时,开发好地方教材,更多地反映我省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更多地展现我省各地富有特色的乡土风俗人情,努力使教材生动起来,更有生活气息,更加可亲可爱。要创新课堂教学,进一步改造教学方法,改变课堂观念,变灌输为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回归到以学生为主体。二要不断深化评价制度改革。评价制度起到的是指挥棒的作用,只有评价制度更加合理,我们育人的方向才会更加正确。要进一步完

15、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更多关注学生的多元评价、过程评价,重点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切实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成长。当前尤其要实施好新高考招生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坚持科学、民主、公开原则,做到客观真实、公开透明,用“高考改革”和“中考改革”来倒逼中小学教育走素质教育之路。三要继续强化实践教育。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要把实践教学作为落实育人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深入开展,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切实改变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运用的现状,所有中小学校都要把走进社会大课堂作为教学计划列入课时,使中小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参与实践、亲

16、近工农。各学校都要设立时事宣传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的重点工作,让学生了解时事,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第五,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要发挥好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负起责任来。我们要给学校减压、加油,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使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和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打造自己独有的特色和品牌。一是校长要更好地肩负起“领跑人”的使命。在某种程度上,校长的气质决定了学校的气质,校长的水平代表了学校的水平,中小学的校长们,要根植于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和现实土壤,把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聚焦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上。要深入学习领会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敏锐捕捉和解决教学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谋划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勇担起引领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重任。特别是要具备人文精神,真正关心教师,关爱学生。在学校,教师的一撇和学生的一捺构成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