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经济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经济政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0920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西周的经济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夏商西周的经济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夏商西周的经济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夏商西周的经济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夏商西周的经济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西周的经济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西周的经济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经济政策(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商西周的经济文明,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经济政策篇一:第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班级: 姓名: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目标】1 了解土地所有制的演变;“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知道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3提高对外开放意识、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重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评价【难点】,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自主学习】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原始社会土地属于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奴隶社

2、会土地国有制关于井田制:含义:夏商西周时期的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实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1井田制的破坏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和变法具体原因: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诸侯视自己疆域内的土地为私产。春秋时期,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时期:初税亩(鲁国,前594)、内容:不论 、 都要按亩收税。主观目的: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这实际上承认了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先后

3、变法,使土地制度逐步由公有转变为私有:例如秦国的,废除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注意: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才彻底废除。3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土地兼并带来的危害: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历朝抑制土地兼并的目的:。历代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A、政府实行B、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C、限制明朝: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和 的多寡收取赋税。影响:这些措施起到 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重农抑商一、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及发展1商周时期:经济政策:国家采取鼓励

4、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影响: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社会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2战国时期: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目的:为了禁止含义: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为本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3西汉背景:西汉初年,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重农抑商的措施: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 、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影响: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 。4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仍然固守 政策。具体表现:明太宗告谕户部大

5、臣,理财之术在于“厚本抑末”清雍正帝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明清两代继续实行,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征收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行“贱商令”二、重农抑商政策提出的目的: 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三、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1积极影响:政治上,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相对稳定经济上,保护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2消极作用:抑制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总之,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在封建社会后

6、期以消极作用为主。海禁和闭关锁国一、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具体表现为:明朝: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清朝: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对付西方殖民者的入侵2可能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原因)二、闭关锁国的含义:闭关锁国是 (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对外国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严格的限制。三、海禁和闭关锁国的影响1在政策推行初始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的殖民入侵,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2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 ,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 ,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

7、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重难点突破】1.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2)变动趋势: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

8、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2.正确认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来讲,它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基本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及目的: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明清两代“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

9、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巩固新兴地主政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也是正确的。如: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

10、备了物质条件。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具体见上面。3“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原因和评价(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2)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满清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将国内汉人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

11、力量。(3)评价: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4)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习题巩固】选择题1.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

12、公社所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2.下图是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一枚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国存在了2600年的农业税自20XX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3.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4.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国家授权许可 D.豪强地主贪婪成性5吕氏春秋上

13、农载:“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 B.施行仁政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6.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7.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 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C.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D.政府始终严格执行海禁政策8.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理由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9.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