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国家事物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监察制度的特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09196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周三代国家事物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监察制度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夏商周三代国家事物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监察制度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夏商周三代国家事物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监察制度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夏商周三代国家事物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监察制度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夏商周三代国家事物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监察制度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周三代国家事物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监察制度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周三代国家事物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监察制度的特点(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商周三代国家事物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监察制度的特点篇一:监察制度试题监察制度试题中国古代为整顿吏治,历代统治者继往开来,精心制定的监察制度,在不同时期曾经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创建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长吏。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

2、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元朝,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还制定了一整套监察法规。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清朝,地方监察沿用明制。材料二: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 材料三: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元史世祖纪凡御史犯罪加三

3、等,有赃从重论。明史职官志(清皇太极下诏)“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慢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 “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大清会典事例(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监察制度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而发展、完善。监察组织严密、独立,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系统。(或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监察官员由中央任免,受中央监察机构直接统领,有相对的独立性。(2)材料二中,宋代对担任监察官员的资格有何要求?(不得照抄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月课”、“辱台钱”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要求:重视监察官员

4、的素质(或从政经验)。不良后果:往往会导致御史滥用职权。(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明清时期在吏治方面的特点。特点: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重奖重罚。对犯罪的监察官员从严惩处。(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影响。重要影响:积极: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加强了君主专制;监察官员惩治贪官污吏,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法律、政令的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消极:会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等。(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启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反腐倡廉;精简机构,

5、提高效率等。篇二:20XX届高三历史综合模拟测试卷20XX届高三历史周考试卷(九)中国古代史专题命题人:黄意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4分,共48分)24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25春秋中有一段记载,提及公元前651年,周王力不能及,齐侯乃召集有关诸侯在葵丘互相盟誓:不得修筑有

6、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的流通。约三百五十年后,孟子又提及葵丘之盟,可是他表示不满:盟誓自盟誓,会后各国仍自行其是。据此可以推论出A周王室的中枢权力不可取代B孟子主张中央集权C诸侯国对农业重视不够 D霸主齐侯并无影响力26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7、27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政府在灾荒年减免家资少者的田租,或假部分山林川泽苑囿给贫民,或假犁牛贷种食给贫民。如汉书记载,绥和二年诏:“其令水所伤县邑及他郡国灾害什四以上,民赀不满十万,皆无出今年租赋。”西汉政府对灾民实施救济的根本原因是A实行对小农经济的扶持政策B小农经济支撑着王朝的生存和发展C避免因流民问题而引发农民起义 D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28 赵翼说:“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如嗣虢王巨、嗣吴王祗,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

8、的控制C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D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29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 B历史可以任人诉说C百家争鸣的需要 D西周土地买卖频繁,难以确认30据史书记载:“初,蜀民?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戊午,诏从其请,始置益州交子务。”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A交子先是民间发行,

9、再由国家收归官办B交子发行适应了四川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宋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财富控制而设立交子务D国家政府发行纸币有利于克服私人发行交子的弊端31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 B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C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 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32周敦颐(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

10、,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A心外无乐 B苦中作乐C格苦致乐D本心自乐33.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

11、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纲常束缚34.日本历史学家滨下武志主张,把明清时期亚洲历史看作一个以“中国为中心、以内部的纳贡关系和纳贡贸易关系为特征的统一体系的历史?人们完全有理由把朝贡交换看成一种商业交易”。滨下武志把朝贡交换看成一种商业交易说明A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受到地方政府抵制B朝贡贸易本身就是平等的商业交易C东西方商人利用朝贡贸易从事商业活动D明清政府实际上支持对外商业贸易35明末清初,意大利教士利玛窦来华,西学东渐萌发。他将西方天主教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结合,指出:仁者爱天主,故因为天主爱己爱人,知为天主则知人人可爱,何特爱善者乎。爱人之善,缘在天主之

12、善,非在人之善。利玛窦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A.爱人以爱天主为前提 B.行善是爱天主爱人的具体表现C.爱天主就是教人爱人 D.儒教与天主教信仰具有一致性二非选择题40(25分)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

13、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材料二:刺史的职责是“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六条问事”是:第一条,势家豪族土地数量和住宅规模超过制度规定,依仗财大势强欺凌贫穷弱势者。第二条,“二千石”不按皇帝命令办事,不遵守法律制度,背公向私,假借诏令以牟私利,损害百姓利益,掠夺民脂民膏,聚敛财富,为非作歹。第三条,“二千石”不认真查明疑难案情、草率定案,胡乱杀人、怒则乱罚。喜则乱赏,烦扰苛暴,残民以逞,为百姓所痛恨,弄得天怒人

14、怨,山崩石裂,灾异妖言并出。第四条,“二千石”选人用人不公,嫉贤妒能,压制人才,任人唯亲,亲近信用顽劣奸诈之徒。第五条,“二千石”子弟仗势逞威摆阔,干预公务,染指司法,向主管人员请托。第六条,“二千石”不讲公德,不顾体统,低三下四地巴结豪强,贿赂公行,破坏政令。(汉代郡守、国相年俸二千石谷物,所以常称他们为“二千石”)。摘编自田九川历史上的“刺史巡视制度” 材料三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

15、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材料四: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春秋战国时的监察使由御史兼有。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剌史,监察地方长吏,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魏晋时期,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废司隶校尉,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在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隶皇帝。元设御史台,在地方设行御史台,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元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监察法规。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