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古代一种,正确的解释选什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0918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古代一种,正确的解释选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古代一种,正确的解释选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古代一种,正确的解释选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古代一种,正确的解释选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古代一种,正确的解释选什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古代一种,正确的解释选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古代一种,正确的解释选什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古代一种,正确的解释选什么篇一:湖南省衡阳八中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衡阳市八中20X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请注意: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D具有

2、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2某班学生看到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介绍“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于是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下列说法的对错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A乙丙对,甲丁错B甲丙对,乙丁错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丙对,丁错3唐律疏议名例篇中说:“德礼为

3、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对这句话的本质解读准确的是A德礼是政教的根本,刑罚是政教的辅从B德礼和刑罚相结合,构成完美的唐朝法C唐律融合儒法思想,重视道德教化作用D唐律以教化为目的,体现德主刑辅特点4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A“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B“寒素洁北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上品无寒

4、门,下品无士族” 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5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6“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7剑

5、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A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D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81793年,(英国调派使臣到中国,提出互市、租地等要求引者注。)乾隆皇帝在给英国使臣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且天朝亦无此体制,此事尤不便准行。” 但到了 1

6、901年,清政府公布议和诏书上谕,居然提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无耻政策。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屡经列强的侵略打击,清政府完全丧失了对外抵抗的信心和意志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政府认识到开放的必要性C面对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清政府想以此获得帝国主义的支持D帝国主义对清政府的逼迫与威胁9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

7、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以下不符合粱启超意思的是A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B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C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激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D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10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A“预备立宪”破产 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111920年1月,北大学生张国焘、康白情、许德珩等到上海拜访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说:“你们学生反抗

8、的行动是很好的,你们的革命精神也是可佩服的。如果我现在给你们五百支枪,你们能找到五百个真正不怕死的学生托将起来,去打北京的那些败类,才算是真正革命。”许德珩等回答:“孙先生也掌握过几万人的部队,何以革命还是失败了呢?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势力,在那里艰苦奋斗,学生们赤手空拳不顾生死的与抗争,只因为没有拿起枪来,就不算革命吗?”下列归纳以上两种观点的思维角度的选项是A五四运动非革命五四运动是革命B五四运动是学生反政府学生反旧思想旧势力C革命是暴力夺权革命是和平请愿D革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文化运动也能促进变革1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对19271937年的中国历史有如下的总结:“然则此时人民已受军

9、队劫掠,索饷之士兵则由将官一声叱咤而处死刑,此时此刻公私权利是否存在?若是蒋介石专制独裁,则冯玉祥、阎锡山与唐生智可以算作民主之发言人?所以,历史学家至此已别无他法,只有如蒋廷黻之相信中国无从避免独裁。蒋介石之作为可以在将来诱导出来一个民主体制,此刻却不能立即成为民主。”对此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践踏民主体制,是历史的反动B蒋介石专制独裁错过了建立民主体制的历史机遇C蒋介石的专制独裁是历史的产物D在当时民主和专制独裁斗争激烈13“超国民待遇”原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对外企来华投资给予的一种优惠政策的说法。其实,这种待遇在近代中国就已经出现。史学界认为: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对列

10、强而言,则是在中国国土上取得了超国民待遇。据此解读,下列条款中外国取得“超国民待遇”篇二:河北省保定市20XX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摸底考试试题保定市20XX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本卷为选择题,共2 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2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 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

11、权妥协的产物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3宋太祖曾发布诏令:“所在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又诏: “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注意保护商人的权益 B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较大提升C商业税率比较低 D官商勾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4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成就,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说法正确的是A对外来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独立的科技体系B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富含理性探索精神D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紧密关系5著名画家俞剑华在谈某一绘画特点时,认为这是由于“(文入学士)非专门名家,并未受绘画上基本技能之

12、严格训练。不过心中有一段意思,借笔墨以为摅写之具,所写之究为何物,所写之物似与不似,并未加重视”之故。这一绘画艺术A.属于山水画派 B能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C属于市民文化 D对研究当时社会风土人情具有熏要价值6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7。张之洞说:“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已著著落后。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

13、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材料表明张之洞A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图求富自强 B.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合时宜C通过民间办厂以解决人民生计 D力图保护自然经济8.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峪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爹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多龙、李遂亦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A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B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9. 1943年秋季,为悼念某位抗日将领朱德、

14、彭德怀的挽联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参加本次抗日的军队隶属于A.八路军 B. C.国民革命军 D.东北抗日联军10.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主要原因不包括A有相似的政治奋斗目标 B社会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相似C面临相同的国际政治境遇 D都面临发展民族经济重任11.一位著名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由此看出该学者认为“这个思想”A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B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C.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最终形成D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13.世界体系霸权周期是不断更替的,霸权国家也是不断更迭的,而世界体系结构本身也 一直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在历史上,世界体系曾存在三个中心。它们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