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政治制度内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0917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周政治制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夏商周政治制度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夏商周政治制度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夏商周政治制度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夏商周政治制度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周政治制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周政治制度内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商周政治制度内容篇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讲人:黄炳洋 参与人:王治国 廖君佑 赵鹂瑛黄 梅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材分析 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国体、政体的演变。简言之,国体即谁统治,政体即如何统治。以传统观点而言,夏、商、西周处于奴隶社会,其国体是奴隶主阶级掌权,这是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不变的部分。加上史学界对中国是否存在奴隶社会,有较大的分歧。也许由于这两点原因,教材采取了回避的做法,不谈此时期的国体。教材谈到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政体的演变,主要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这也是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变

2、的部分。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对教材需要适当的梳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君主制度:产生开创者:大禹(由部落联盟首领到夏王,掌握统治权力、生杀大权)原因:对外战争的需要(如打败三苗);治水的需要;治水成功后威望提升继承夏:启开创王位世袭制(由禅让的传贤到此时的传亲,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商: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存(王国维、王玉哲等认为以弟及为主,以子继为辅;范文澜、陈梦家、李学勤等认为子继为常,弟及为变。)特点A是世袭的,也是终身的夏至清为君主时代,民国以后为共和时代,从世袭到选举,从家天下到公天下。B王权受到限制一制约于大臣(如伊尹)。一制约于神权(卜人集团)。商代的国家大事不是商王个人专断,也不是

3、贵族会议审定,是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卜人集团通过占卜等活动来干涉军国大事。一制约于方国。方国一般是指夏商周时期与中央王朝或者中央王国相对而言的各地方国家。商在尚未取代夏之前,商对夏王朝来说是方国,但在灭夏之后,商就不能称为方国了,而是已经成为取得正统地位的中央王朝或者中央王国。方国,有的是商王朝分封的,有的是原有的旧邦改服于商的。商王朝不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是一个王国与方国的方国联盟。商王国凌驾与方国之上,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要求方国纳贡,并派兵作战。但商王控制力有限,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方国有很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一般而言,与商都越远,与商王国

4、敌对的方国就越多。对商,时叛时服的方国有之,前叛后服的有之,前服后叛的有之。参考书目:李雪山教授商代分封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C王权具有神权政治色彩商人迷信鬼神、崇拜祖先。一方面是因为,征服自然、认识自然水平有限,认为自然现象(风雨雷电等)、政权更替都是受天神上帝支配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统治者有意识地利用,甚至故意夸大其神力,为巩固统治服务,为神化王权、巩固王权服务。2、商朝行政管理制度王畿:由商王直接控制,设立相、卿士等王畿以外地区:分封的或者臣服的大小方国,封方国的首领为侯伯,有很大的自主权,义务是纳贡,并派兵作战。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周本是渭河流域商的一小方国。周克商,是

5、关中之国打败关东之国,是西胜东。灭商后,周人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疆域空前扩大,如何实行有效的统治,以解决疆域大的问题;一是商朝后期发生王位纷争,出现九世之乱,如何确立新的继承标准,避免争端,以解决继承乱的问题。前者实行分封制,后者实行宗法制。王国维把分封制、宗法制理解为周人的创造。1、分封制古称封建制,意为“封土建国”,如柳宗元有封建论。但“封建”一词,古今、中西之意皆不同。 西周是三代疆域最大的王朝。如何实行有效统治,是一个新的课题。对关中、河洛地区(河洛:黄河中游、洛水流域一带),天子实行直接统治,称为王畿,有千里之地。对新征服的其他地区,天子通过分封制实行间接统治,建立诸侯国(二三十个诸

6、侯国不及王畿大,群星拱月一般,卫星国一般)。故西周国土分两个部分:整个天子统治地曰“天下”,其中直接统治的是王畿,间接统治的是各诸侯国。背景:疆域空前大;生产力水平低目的:拱卫王室,实行有效的统治内容:(1)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同、异姓贵族,让他们去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交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等义务。(2)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国”)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向诸侯承担作战等义务。(3)卿大夫在自己的封疆内(“家”)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士向卿大夫承担作战等义务。若从诸侯角度概括其内容,则为:(1)诸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前一

7、者为同姓贵族,后二者为异姓贵族。)(2)诸侯权利:受土、受民、受职(如果从天子角度,即为授土、授民、授职。)(3)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等。特点:(1)是周天子领导下的封国自治制,或者地方分权制,或者贵族分权制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国家结构形式两大类型:单一制国家(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复合制国家(分为邦联制和联邦制)。从商朝的方国联盟、周朝的分封制看,当时是地方分权型国家。(2)小国寡民此“国”不似希腊城邦的“独立自主”,对上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3)是贵族等级制(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三封四级:周天子

8、首分封诸侯,诸侯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三分封士,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级。影响:(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据齐思和先生考证,称王为天子,始于西周,包含受命于天的宗教意义,统治者由此取得与鬼神并列的地位。分封制下,诸侯有诸多义务,确保了周王为天下共主(王畿和各诸侯国)的地位。商王为方国联盟之长,周王为诸侯之君、天下共主。由商到周,由盟主到君主,由平等关系到上下关系,王权在扩大。(2)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疆域大而有限,受封者多,有些分封到相对于王畿而言的边远地区。(3)形成了贵族内部森严的等级制(4)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2、宗法制同祖曰“

9、宗”,“法”即行为规范,“宗法”意为宗族之法、宗族法规,此一般而言。西周的宗法制特指贵族集团宗族内部的新的继承制度。背景:(1)商代的继承制度容易产生矛盾、争端弟之间,子之间,子与弟之间,标准不是唯一,容易产生纷争。(2)一夫多妻制度目的:(1)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加强和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分封制形成了贵族的四个等级。这些贵族的权位(王位、诸侯位、卿大夫位和士位)和财产、土地如何继承?通过宗法制确立唯一的继承标准,确保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有序地延续下去。内容:(1)王位、侯位、卿位和士位由嫡长子(大宗)继承,嫡长子是权力、财产和土地的继承者(2)王、诸侯、卿大夫

10、的余子(小宗)进行分封特点:(1)严格区分嫡庶和长幼继承标准为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和年龄的大小,“嫡”与“长”是继承的标准。(2)确立大宗、小宗,大宗具有崇高地位周天子是天下大宗。大宗与小宗具有双重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作用:(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政治权力仍然是在贵族内部分配;明确了权力继承的唯一标准,防止了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2)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将各级权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3)巩固了周天子的至尊地位分封制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政治领袖),宗法制下,周天子

11、是天下大宗(宗族领袖)。政权和族权合一,君宗合一,政治领袖和宗族领袖合一,双重保险,地位至尊。西方中世纪有政权和神权合一,政治领袖和宗教领袖合一,政教合一。三、中国早期(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1、贵族政治春秋战国逐渐走向官僚政治。三代为贵族政治,依据:(1)政权世袭各级政权按照血缘关系世袭,或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国家政治结构,国家政权只对贵族开放。如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其中主要是考虑血缘关系)、宗法制。(2)等级森严如分封制(四级)、宗法制(两级)和礼乐制。2、地方分权春秋战国逐渐走向中央集权。商之方国,周之封国,皆有较大独立性。3、君权有限春秋战国逐渐走向君主专制。三代王权由一个逐渐加

12、强的趋势,但总体上有限。王畿可以直接统治,方国、封国则间接统治,君权主要限于王畿。四、部分学术争鸣1、分封制的起点:三种观点,一为禹置万国,一为商朝,一为西周。2、宗法制:(1)起止:起:商朝,西周止:战国,秦朝,封建社会终结(2)范围:张帆、王力各诸侯国下的卿大夫、士刘家和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篇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试卷科目:中学历史)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分,满分20分)第1题 关于推广与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以下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C)。A推广教育技术,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B推广教育技术,

13、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人才C教育技术素质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关系不大D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第2题 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B )。A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教学工具,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课件、教学游戏、网络平台等B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正面的C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D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第3题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突出强调的是( B )。A学生的学B自主学习设计C学教并重D教师的主导作用第4题 在美

14、国,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而出现始于下列选项内容的是( )。A视听运动B网络技术应用C计算机辅助教育D程序教学法第5题 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突出强调的是( )。A媒体使用设计B学教并重C学生的学D教师的主导作用第6题 开展教学设计时,应以形成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为( )。A目标B结果C基础D规划第7题 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指的是(D )。A把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来使用的教学B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各个学科的教学C把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来使用的教学D把计算机作为教学的对象和内容的教学第8题 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方式中,常用的协作教学策略有()。A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B课堂讲授、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C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D课堂测验、课堂讨论、竞争、协同、和伙伴等五种第二部分:案例题(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