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9070788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精编(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比较粗浅

2、和零碎。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将植物和塑料花进行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2能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教

3、学重难点】重点: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难点:种植一棵植物并持续观察。【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塑料花、学习单(学生活动手册)、塑封植物图、小塑料盒、水、大蒜等。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秋天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有很多漂亮的植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教师用课件播放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植物。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对植物的喜爱之情,感受植物的多样性。二、初步认识植物1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过渡:这些植物姹紫嫣红,非常美丽。提问:在大自然中,你看到过什么样的植物?它长在哪里?学生根据之前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举例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边记录

4、学生提到的植物名称,边引导学生描述见过的植物是什么样的。追问:在哪里看到的?它是什么样的?你能描述一下吗?谁能补充一下?看来这种植物在我们这个地方不是很容易看到,它生活在适合的环境里。你观察得真仔细。植物园中的环境很适合它生长。书中告诉我们植物生长在哪里?设计意图:调取学生原有的认识,交流对植物的初始认知。2活动二: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谈话1: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千姿百态,这些植物把大自然装点得可真美呀!看,这里就有一张图片,漂亮吗?挑战1:考考你们的眼力,请仔细观察后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还看到什么了?谈话2:你们找到了图中有这么多不同的东西,你能辨认出哪

5、些是植物吗?挑战2:哪些是植物?仔细观察,用红色的笔把你认为是植物的圈出来。分享的时候你可以跟大家说说:你圈出了哪些植物?它们长什么样?它们长在哪里?教师给每组学生下发一张大的塑封的图片和一支彩笔。讨论:哪些是植物?这些植物长在哪里?学生:土里、水边提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3蝴蝶是植物吗?提问:刚才你们还发现图中有一只小蝴蝶,它是植物吗?追问:你为什么这么想?学生:蝴蝶会飞,而植物不会动。总结:植物与动物是不同的。总结交流: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有意思的植物,在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时候,你还会有更多新的认识,记得把它补充到这张记录单上。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认识到植物与环境息息相关

6、,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三、进一步认识植物塑料花是植物吗活动三: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1提问:刚才你们找到了图中的植物,非常好!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惊喜,想知道是什么吗?把眼睛闭上,不能偷看。三、二、一,快看!这是什么?它是不是植物呢?同学们不着急说答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束,你们先仔细观察,再来说说它是或不是植物的理由。我们做实验的时候需要材料,就从材料分发中心领取。谁是小小材料员?排好队。真整齐。学生分组自由观察。2讨论:这束塑料花是植物吗?你的理由是什么?追问:生活中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塑料花是植物吗?小结:植物需要水才能长大,那我们就把塑料花插在装了水的花瓶中,每天看看它有没

7、有变化,会不会长大。设计意图: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其说明理由,训练学生有理有据说明想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证据证明的实证意识。四、种一棵植物活动四:种一棵植物。1今天我们一起找到了生活中和图片里的植物,也判断了塑料花是不是植物,接下来再一起做一个活动。提问:大蒜是不是植物呢?你的想法是什么?我们再来种一头大蒜,让它在以后的日子里陪伴我们上科学课。种大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种在土里,叫土培;还有一种是种在水里,叫水培。今天我们就放在水里种植。教师用课件出示种植方法。2你预测大蒜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有变化吗?3看来它会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有变化,我们可以隔段时间记录一次,看看大蒜会有什么变化。看,这是一张科学

8、记录表,我们每周记录一次,把它生长变化的特点画下来。五、小结这一棵植物可能要经历漫长的生长过程,你们可别忘记每天细心照顾它,及时观察记录它的生长情况。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植物,课下我们也可以观察、尝试种植其他的植物。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2课,是在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之后,开始学习如何对一棵植物进行观察。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整体观察一棵植物;2局部观察一棵植物的茎和叶;3画一棵植物的简图。通过这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学生学习后面几节植物课奠定基础。教科书中观察的植物

9、是秋季全国各地较为常见的菊花,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明显、单一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学生分析】经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样,但是他们没有对一棵植物进行过具体的观察,因此他们很可能对植物的茎、叶存在错误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大多不会使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教师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训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

10、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一盆茉莉。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板贴(科学词汇、茎、叶图片)、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教师提问:愉快的假期刚刚过去,老师在这个假期也外出游玩了,而且在大自然中捕捉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快来看看,这里面有你认识的植物吗?之前在哪儿看见过?课件播放竹子、荷花、柳树、铜钱草的图片,学生看一看植物生长的环境,认一认这些植物

11、。学生交流生活经验。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提出大声发言的表达要求,落实习惯培养。设计意图:调取学生生活经验,感受植物的多样性。2远观大树。教师提问:你们好像对这棵大树不太熟悉,那我们现在一起看看。远远地看这棵大树,它是什么样的?它像什么?学生观察大树照片,描述大树的外形特点。教师总结:看来,我们远远地看,能够粗略地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3认识茉莉。教师在讲台上展示茉莉,并提问:看,谁认识这种植物?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见到过它。今天,我们就和茉莉成为朋友,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板贴:观察一棵植物)来了解它,好不好?设计意图: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二、观察一棵植物1远观茉莉。学生远观茉莉,教师提问:我们还

12、像观察大树一样,先远远地、整体去看,它是什么样的?你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教师按照学生的交流出示板贴:“叶”或“茎”)学生交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茉莉的轮廓。设计意图:学生在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植物,让学生有意识地先对植物进行整体观察,便于他们了解植物的外形特点和结构。2近观茉莉。(1)近距离观察茉莉。教师提出观察要求:第一,老师说开始再轻轻揭开布。材料员把布叠好放回材料分发中心。第二,你们和茉莉要成为好朋友,不能使劲摇晃它、伤害它,动作要轻。教师提问:你们一定要仔细地观察,看一看,除了叶子,你还能看到什么?它是什么样的?(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近距离观察茉莉,教师用拍手或按铃的方法提示学生停止观察

13、活动。教师提问:近距离观察,它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指导:其实植物的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观察到了叶的特点,哪里是叶?手指一指。还有这根长长的杆,叫作茎。(教师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茎、叶。)还有的同学从花盆的底部观察到了根,植物的根到底长在哪里呢?怎么从花盆的底部长出来了?(板贴:根)(3)用感觉器官观察。教师提问:你们获取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通过交流发现眼睛可以帮我们看到颜色、形状,鼻子可以闻到气味,它们是长在我们身上的观察小工具。教师继续提问:除了眼睛和鼻子,还有其他器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吗?学生指出感觉器官。教师总结:真好,我们身体上就长着这么多帮

14、助我们感觉的器官,我们把眼、耳、鼻、舌、手叫作我们的感觉器官。但在科学课上,有一个感觉器官可得小心使用,是什么啊?为什么呢?学生讨论舌头的使用。教师指导:你们说的都对,中国有一句古话,“病从口入”。我们在科学实验室里,可不能轻易用舌头去品尝,一定要听老师的要求。你们都能做到吗?教师引导学生用感觉器官再次观察茉莉,学生观察后交流新的发现。3模拟植物游戏。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假如我是一棵茉莉。请同学们全体起立,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扮演一棵茉莉。学生倾听教师的描述,用肢体语言展示茉莉的形态结构。教师描述:刚才我们从远处看,先看到茉莉茂密的枝叶了,怎么用肢体语言表示呢?彼此看一看,你们看

15、,我的手都分开了,这是什么意思?茉莉还有一个又直又长的结构,它叫什么?它的根还扎得深深的、稳稳的。设计意图:在整体观察之后,引导学生局部观察植物,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科学观察过程,初步感受科学观察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结构和名称,一方面让学生认识植物的结构,另一方面为学生用图画的方法记录一棵植物提供参考。模拟茉莉的游戏则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展示出观察到的信息,表现出茉莉的形态,尽可能挖掘学生更多的发现,弥补一年级学生因表达能力不足而没有表现出的观察到的信息。三、画画这棵植物教师谈话引入:真好!你们有了这么多新的发现。我们每次上科学课,都会产生许多新的发现,如果只是说一说,你可能很快就忘了,所以,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有了新的发现,就立刻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你们会获得满满的收获。你们还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很多字都不会写,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开始记录,好吗?1教师示范记录表的使用:实物投影展示,先写姓名、日期。2指导画一棵植物。(1)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