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复习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707564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复习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成教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和持续时间。2.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3.真脏脉: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4.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的症状。5.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6.气陷证: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以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7.自汗:指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尤甚的症状。8.绝汗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出现大汗不止的症状,是亡阴或亡阳的表现,故又称脱汗。9. 潮热:指按时发热

2、,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10.平息指医者在诊脉时要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以自己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二、简答题1.简述瘀血色脉征 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露青筋,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或舌有紫色斑点、舌下络脉曲张,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等。2.简述病理五色主病的要点?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赤色:主热证,赤甚属实热,微赤为虚热。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3.弦脉的脉象及主病?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疼痛、痰饮或胃气衰败。4.试述肝风内动证的概念和类型?泛指因风阳、火热

3、、阴血亏虚等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类型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血虚生风。5.气逆证可见于哪些脏腑?其临床表现各有何特点? 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表现的证候。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为多见。 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见 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6.何为潮热?有哪些常见证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潮热:即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有一定规律,如潮汐之有定时。临床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 (1)阳明潮热:其特点热势较高,日晡热甚,兼见腹胀便秘,属阳明腑实证。 (2)湿温潮热:其特点是身热不

4、扬(即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午后热甚,兼见头身困重等症,属湿温病。(3)阴虚潮热:其特点是午后或入夜低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兼见颧红、盗 汗等症,属阴虚证。 三、论述题1.请论述“四诊合参”的意义望、闻、问、切四诊,是调查了解疾病不同的四种诊查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四诊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四诊合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强调某种诊法的重要性,而忽略其他的诊法的做法都是不对的。自从王叔和以后,诊脉和舌诊都有很大的发展,因而有些医生便出

5、现一种偏向,往往夸大脉诊,或夸大脉诊和舌诊,一按脉,一望舌便判定病情,莽下处方用药,而忽视四诊和参的原则,这是大大的不对。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变的,症候有真象也有假象,有的假在脉上,有的假在症上,所以临床上有“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的方法。如果四诊不全,便得不到病人的全面的、详细的资料,辨证就欠缺了准确性,甚至发生错误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只有心中常记四诊合参“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的人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中医。2. 寒邪、热邪、燥邪与痰湿均可引起咳嗽、咯痰,临床如何进行鉴别? 答:肺居高位,不耐寒热温燥,一旦感受寒邪、热邪、燥邪与痰湿

6、均可引起肺失宣肃, 产生咳喘。但由于感邪的不同,所以表现在咳、痰方面又有不同。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所以寒邪犯肺, 证见咳嗽气喘, 痰色白清稀;热为阳邪可伤阴津,火热熬津成痰,所以热邪壅肺,证见咳嗽息粗,痰色黄而粘稠;燥邪,其性干燥而伤津,所以燥邪犯肺,肺失清肃,证见干咳,痰粘量少;痰湿阻肺,肺失宣降,故证见咳喘痰多而白,易于咯出。 3.何谓心脉痹阻证?哪些原因可导致心脉痹阻?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答:心脉痹阻证是指心脏脉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痹阻不通所反映的证候。 多因年老久病,素体虚弱而正气不足,以致瘀血内阻、痰浊停聚、阴寒凝滞、气机郁滞而发病,属于本虚标实证。其主要临床表现可见心悸怔忡,心

7、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等,因其病因病机不同而兼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瘀血内阻:多因阳气不足,运血无力。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瘀滞,其临床表现为胸部痛如针刺,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等。 痰浊停聚:多因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浊停聚胸中。则气机不畅,胸阳不振,而表现 为胸部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滑,脉沉滑等。 阴寒凝滞:多因心阳不足,又感寒邪,表现为胸部剧痛暴作,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舌 淡苔白,脉沉迟等。 气机郁滞:多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而瘀滞,临床以胸部胀痛为 特点,伴有急躁易怒,或情志抑郁。胸闷,发作往往与情志变化有关,舌淡红,苔薄白,脉 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