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光催化博士生导师简介解读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0702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光催化博士生导师简介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光催化博士生导师简介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光催化博士生导师简介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光催化博士生导师简介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光催化博士生导师简介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光催化博士生导师简介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光催化博士生导师简介解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李灿院士简介李 灿,男,1960年1月生,理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方主 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200余篇,其中国际刊物140余篇, 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1100次。在国际Elsevier Science系列中主编文集1卷。作为第一作者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明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曾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香港 求是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1997)、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8)、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和全国优秀回国人员成就奖(200

2、3)等。任国际催化理事会(IACS)理事、国际刊物Applied Catalysis A、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和Catalysis Surveys from Asia的编委和多个国际系列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作为大会主席主持了第三届亚太催化大会。任国内中国科学、化学进展和催化学报等9种刊 物编委。2、叶金花讲座教授 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Email: Jinhua.Yenims.go.jp199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环境友

3、好材料研究中心,主席研究员,光催化研究室主任。叶金花教授是结晶学、材料物理及材料化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在形状记忆合金,超导 材料及物理等诸领域有深厚的造诣。特别是在光催化领域中带领她的研究室在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以及在太阳能转换和环境净化方面取得了世界公认的 成就。在 Nature , Phy.Rev.Lett及Angew.Chem.Int. Edit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30多篇。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叶金花教授现已被聘为南京大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就职于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目前叶金花教授正在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欢迎广大优 秀学生报考。3、邹志刚邹志刚男,55年月生,

4、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93年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新型生态能源环境材料研 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日本经济产业省产业综合技术研究所COE特别研究员,日本文部科学技术省文职材料研究机构客座研究员。长期从事材料物理化学 和光催化的研究,已发表论文110余篇,申请专利10项。 Tel:+86-025-83686630 Fax: +86-025-83686632 E-mail: ; z.zouaist.go.jp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Hankou Road 22, 210093 , China; Photoreacti

5、on Control Research Center (PCRC),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Technology (AIST), 1-1-1 Higashi, Tsukuba, Ibaraki 305-8563, Japan4、余济美香港中文大學 科學館 162 室 (852) 2609 6268 (852) 2603 5057 jimyucuhk.edu.hk1956年2月出生,教授,现工作单位为香港中文大学。余济美教授的研究范围包括环境化学,光催化,纳米材料和痕量分析等多方面。八十年代初攻读博士学位时,发展

6、出一套实用的痕量金属萃取方法,得到环境分析化 学界广泛使用。自八十年代中起开始参予半导体光化学的研究。1996年建立光催化实验室研究新催化剂的制备和开发。这个实验室得到创新科技基金, 研究资助局,环境保护署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共投入了一千万元的研究经费。 余教授回香港后在SCI收录的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超过80篇,并申请项发明专利。最近在研究工作上更屡有突破,成果在Chem. Commun. (篇),Langmuir (篇),Appl. Catal. B (篇),J. Phys. Chem. B (篇),Chem. Mater. (篇),Angew. Chem. Int. Ed. (篇

7、),等著名杂志上有详细的介绍。5、赵进才Tel:010-82610080 E-mail:Fax:010-82616495 Address:中科院化学所光化学开放实验室(100080)博士,研究员,博导, 物理化学专业, 1960年出生, 1994年日本明星大学理学博士, 1995年4月 回国工作,现为中科院化学所分子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已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他人引用1000余 次。被聘为 Environ. Sci. Technol.杂志编委,于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研究方向:Ø 纳米材料及纳米光催化Ø

8、 环境污染物光化学氧化分解新方法Ø 环境中污染物光化学反应机理6、付贤智通讯地址 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邮政编码 350002联系电话 0591-3738608 传 真 0591-3738608 电子邮件 1957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并获博士学位。19911993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31997年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从事 博士后研究,1997年6月回国。现任福州大学副校长,福建省光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福

9、建省闽江学者计划首批特聘教授,福建省优秀专家。长期 从事物理化学科研工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光催化研究所,领导建设福建省光催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光催化领域知名学者。主持承担了国家计委重大科技攻 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等十余项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在光催化基础理论、应用研 究和产业化等领域开展了深入而富有成就的工作。2001年出色地完成了“光催化功能材料及系列产品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该成果被国 家计委授予“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被SCI、EI收录32篇、引用130次;获11项

10、专利,其中3项已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 著社会经济效益;2002年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7、许宜铭教授 、博导 浙江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联系电话: 0571-87952410 email: 实验室主页: http:/ 加拿大Concordia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现任感光科学与光化学编委,物理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1.金属酞菁光敏化 研究新型酞菁光敏剂的合成及其光物理化学性质,主要应用于水体中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可见光诱导氧化.目前,本实验室的研究进展处于 国际前列.主要研究成果有:发现酞菁钯具有同类物中最高

11、的单线态氧生成量子产率;首创绿色有机膨润土,高效吸附和可见光快速降解含酚含硫污染物,实现有机 膨润土绿色经济再生和循环反复使用.2.半导体光催化 研究特殊结构氧化钛、氧化铁等半导体的合成、掺杂、表面修饰及其光催化性能.本实验室已有二十年的研究结累.主要贡献有:率先开展分 子筛-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发现分子筛结构、结晶度和颗粒大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发展氟离子表面修饰,能使氧化钛光催化活性提高0.2-15.9倍.3.Photo-Fenton反应 研究铁离子结构、聚合度和负载方式对过氧化氢光解产生活性自由基的影响.主要成果有:在过氧化氢和可见光作用下,阴阳离子树脂负载铁能使阴阳离子有机染料分别降

12、解,而两性树脂负载铁能使阴阳离子有机染料同时发生降解4.杂多酸光化学 研究杂多酸结构和负载方式对光诱导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及其机理.首次提出,氢氧自由基生成是杂多酸光化学反应的决速步骤.5.有机物选择性光致氧化 应用以上光化学光催化过程产生的单线态氧、羟基自由基等活性物种,研究环己烷、环己烯、维生素D3等有机物的选择性氧化.目前,本实验室尚处于起步阶段.8、余家国职 称:教授 学 位: 博士所在院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邮 编:430070电 话:87883610 E-mail: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70篇,其中40篇被SCI、EI收录。共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国际

13、刊物论文6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70余篇, EI收录6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排名第二)、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发明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二)。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排名第一)。最近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 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中国-希腊科技合作项目(2002-2005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等。9、全燮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院长;国家863计划“水污染控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际水协会(IWA)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

14、境分会副理事 长,城市与工业废水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环境科学学报”,“环境与安全学报”,“海洋环境科学”,“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编委;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aterResearch”,&ldquorocess Biochemistry”,“Biotechnology Process”,中国科学(B辑)”,“化工学报”等杂志审稿人。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检索50余篇和EI检索30余 篇余篇。在国外合作出版著作1部,译著1部, 发明专利10项。10.徐东升物理化学,低维纳米结构材料化学和物理,博士,北京大学

15、化学学院,教授 ,2002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电话:010-62753580,62760360传真:010-62760360 电子信箱:研究领域:低维纳米结构材料的电化学合成及其本征性质。 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光电化学:光电池、光催化与光解水。 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传感与光电器件。 低维纳米材料化学。11.余刚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效应、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水环境修复技术、环境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和教学工作。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专题等研究任务,研究小组探明了J酸等萘系染料中间体废水中有用资源的回收原理和污染物降解的机理,在 国内外首创了成套处理技术与工艺;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报道了直接致突变物硝基多环芳烃在水中的溶解性、分配行为以及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积累、释放和危 害。累计发表论文100多篇。研究成果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1997)、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 科学奖一等奖(1999)和1项国家环保总局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