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才资源质量开发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06308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人才资源质量开发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做好人才资源质量开发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做好人才资源质量开发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做好人才资源质量开发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做好人才资源质量开发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好人才资源质量开发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人才资源质量开发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好人才资源质量开发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郭景和2012-9-27 17:21:01来源:劳动保障世界2012年第3期 摘 要:本文在综合分析辽源市人才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造就一支能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一定规 模和质量的,能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人才队伍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人才资源,质量开发,思考建议在国家提出“人才兴业”的发展战略背景下,综合分析辽源市人才队伍的现状,研究如何造就出一支与本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能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人才队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审时度势,加大人才开发观念的转变力度对于人才开发,我们已经习惯了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靠

2、自上而下的单一指令,实施以“管”为主的工作思路和办法,思想观念单一化、模式化。而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调配、统分统管的工作模式及其相关的指令性任务正在远离我们而去,旧的观念将无法指导新的工作。为此,我们的人才开发观念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而转变。 (一)在投资方向上,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确立人才资源优先开发的战略,提高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比例。在人才开发上,要舍得投入,舍得“下注”。在投资方向上坚持以人为本,是辽源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最终实现的一个坚实的智力基础。 (二)在开发范围上,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 要突破因循守旧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在全市上下尽快形成新人才观共识:人才的范

3、围是广义的。所有的人,不管他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一旦被知识武装起来,有一技之长,能起关键作用而不可替代,他就是人才。按照这样的人才观要求,我们就应该把人才资源开发的触角由国有、集体和事业单位向民营经济和农村及整个社会延伸。跳出“显人才”开发圈,无论是有学历与无学历的,有职称与无职称的,高层次与低层次的,市区与农村的有一技之长的人员都尽收眼底,全部作为“潜人才”开发对象,从而保证人才开发源广量足,人才辈出。 (三)在配置使用上,要树立“用人不养人”的观念。 充分利用人才市场的调剂作用,把我们对人才的需求终端与人才市场的信息大盘紧密相连,使人才市场真正成为辽源市人才的蓄水池、储备库。彻底摆脱

4、以往片面强调对人才的“绝对拥有”、“门类齐全”、“梯次结构”、“超量储备”等认识上的束缚,真正树立起对人才“不求拥有、但求有用”的观念。 (四)在工作思路上,要树立“按需服务”的观念。 过去我们在人才开发方面,习惯于以部门自我为中心,守着条条框框处理业务,不管制度过不过时,不管某些规定是不是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仍旧守着条文不放,习惯于根据自身的职责和领导意图来考虑工作思路,善于用行政手段处理问题,结果导致人才开发的路越走越窄,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把人才开发的着眼点和出发点放在企业的需求上,把眼光盯在市场的变化上,树立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导向来确定我们服务功能的

5、观念。企业急需什么,我们就思考什么,研究什么,解决什么;经济发展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千方百计地做好什么。只有真正树立起“按需服务”的观念,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二、突出重点,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辽源市“做大”工业,求贤若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呼唤人才。解决好人才问题,是当务之急。因此,要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把经济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项目开发人才作为引进的重点,千方百计地为辽源市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做好人才引进的服务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做好引进人才政策优势的挖掘和引进渠道的拓展等工作。 首先,应抓紧制定、完善更具特

6、色、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近几年来,辽源市先后出台了一些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一批引进的人才在报酬、职务、职称、户口、身份、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了许多优惠待遇,但这些政策条文较为分散,招商引资的文件、规定中有一部分,发展非公经济的文件、规定中有一部分,人社部门和经贸部门文件、规定中还有一部分。应立即着手把这些政策性规定归纳整理,进一步挖掘辽源市的优势,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随着大、中专毕业生指令性分配计划的取消,我们完全可以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充分发挥安置就业的特色优势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作用,对能为辽源市带资金、带项目、纳税多、贡献大的人才,其配偶、子女在辽源市就业可获得优待。同时,还要按照优

7、选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引进重点人才实行一人一策的办法,把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其次,要继续拓展引进人才的渠道。一方面,要瞄准社会闲置人才,做好“银色人才”开发这篇文章。据统计,全市有近4000名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在职时大多数是业务技术骨干和企业管理专家,有的还是学科技术带头人。离退休后的若干年内,他们精力充沛,正是工作的“再生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这些人才“复出”工作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辽源市多种体制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为这部分人才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只要我们的政策和待遇能及时跟进,这部分人才就一定能成为辽源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使我们引进人才的范围更大,视野更

8、宽些,从而不断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和效益。 三、切合实际、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关键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的知识补充与更新也离不开继续教育的途径。岗位培训是开发人才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通过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培养、集中培训、聘请专家、学者讲学、离岗自学等方式,坚持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质量的原则,认真开展好三方面的人才培训。 (一)抓好基层人才的技能开发培训。 使新增劳动力、转岗、转业人员、在职人员都能做到相应的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支以中级工为主体,高级工为骨干的产业工人队伍,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二)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乡土人才。

9、紧紧围绕辽源市的农业结构更多的调整,培养大批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乡土人才,把农村乡土人才纳入职称评定范围,把剩余劳动力纳入职工技能培训认定范围,提高他们向城市就业转移的能力,以此来推动农村产业化、城市化进程,达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地经济的目的。 (三)抓好高层人才的智能开发培训。 让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科文卫领域中的专业人员及机关公务员都能得到知识更新、能力提高、观念转化等方面的开发培训,从而保证这部分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能力,提高质量管理、科研、教育和行政管理能力。同时,有关部门要根据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重点人才,做好选送经营管理、工程技术

10、、农技推广等人才,或到大专院校进修提高,或到高科技企业代培,或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到农村挂职锻炼。 四、机制创新,加大人社制度的改革力度我们已经看到,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现行用人制度,缺乏公开民主机制,信息不畅、视野不宽、透明度差、渠道狭窄,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神秘化、封闭式的状态。这种制度使众多人才缺少主动进取精神,严重阻碍着人才资源开发的进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根据辽源市实际,应切实推进四个方面的改革。 (一)要加快实行聘用制的步伐。 运用市场竞争的手段,科学、合理、有效地使用人才。要结合企业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推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竞争上岗,

11、实行聘用制,做到公开考核、择优聘用、签约上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逐步形成一个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制。 经统一评定或统一考试取得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存入个人档案,按聘任职务享受相应的待遇,彻底打破现行的职称待遇“大锅饭”制度,让能者在经济利益上多得实惠,绝不让庸者在经济利益上与能者平起平坐。 (三)改革分配制度。 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报酬分配要放权,由企业、事业单位自行确定,真正把各类人才的劳动报酬与工作政绩和经济效益挂起钩来,做到创造一流的业绩,获得一流的报酬,消除因分配不公而

12、使人才外流的现象。对财政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即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发挥工资总量的激励作用,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四)健全激励机制。 应设立人才开发基金,每年由财政划拨一部分、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列支一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捐资筹集一部分。专项用于人才开发和有关贡献人才的奖励。还应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的人才兼职和停薪留职、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领办、创办企业,发展民营经济。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为人才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五、强化领导,加大人才开发的组织落实力度既然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对辽源市的中心工作意义重大,那么就应在组织领导上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应组织相关人员集中精力、专门研究人才结构调整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具体问题,明确任务,确定目标,落实到人。各部门、各单位都应有一名领导抓人才开发工作,人社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结合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开发进行深入研究、拓展、明晰工作思路,只要在组织领导和工作任务上狠抓落实,辽源市的人才资源开发就一定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就一定能构筑起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制高点,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