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设-计-说-明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06171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隧-道-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隧-道-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隧-道-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隧-道-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隧-道-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设-计-说-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隧 道 设 计 说 明 S511一、概述拟改建的河口隧道是挂盘线(挂沟村至盘石头水库段)改建工程中重要部分。隧道位于淇河南岸,起点桩号为K1+559.5,终点桩号为K1+649.0,全长89.5米。隧道原址处有七十年代开挖的老隧道一处,经现场实际测量、调查,隧道现状为:断面较小且极不规则,断面形状大多是宽度2-4米,高度2-3米,仅能通过行人但无法通行车辆;隧道内路线不够顺直,洞内路线弯曲且纵坡较大,通行极为不便;围岩质量较差,多数为散状结构,构造及风化节理密集,节理面及其组合杂乱,有大量碎块体,块体间多数为泥质填充,个别部位甚至是泥质岩状或土夹石状;隧道内无衬砌、无排水及其他支撑防护措施、

2、年久失修,以至于顶部出现落石,渗水等现象;隧道出入口未做任何加固及防护措施,时有碎石滚落及塌方现象发生,对行人及车辆通行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因此现有隧道使该处成为道路上的瓶颈路段,也成为制约该区与公路网畅通的重要因素,不利于交通流的顺利畅通。根据业主意见,综合道路改建情况、隧道现状、地质概况、围岩等级,当地经济特点、及资金投入规模,结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将原有隧道扩挖、加宽、增高、截弯取直并进行加固处理。1、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001-2000)(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4)公路勘察规范

3、(JTJ061-2000)2、技术标准(1)技术等级:四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20km/h(2)隧道全宽:6.5m (3)车道限高:4.5米(4)地震基本烈度: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5)设计洪水频率: 1/25二、自然地理概况1、 气象水文工程所在地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8 ,年平均降水量635.9mm,降水多集中于7-9月份,无霜期220天。2、 地形、地貌该场地所处的地貌单元为太行山山前冲洪积扇前缘的河谷地貌。地形起伏不平,淇河由终点洞口前流过,经淇河多年冲刷切割,出口处山体陡峭,地形高差变化大。入口处为淇山山系,海拔350米-800米,总面积约165.69

4、6平方公里。3、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1)寒武系(G):为本区最古老地层,在南乌山、盘石头一带,山上均出露寒武系片麻岩、震旦系砂砾岩,以紫褐、紫红、灰绿页岩为主。(2)奥陶系(O):山区岩体大部为奥陶系灰岩。在淇河南岸淇山余脉,出露有下、中统灰岩;(3)灰炭系(C):由上灰炭统和中石炭统组成,为灰至深灰色砂质泥岩、浅灰色砂岩、煤及薄层石灰岩组成,厚约145米。4、断层根据工程类比及现场实地调查,隧道所处地域内未发现大断层,但节理的发育会使围岩级别下降I-II级,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5、地震根据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鹤壁市地区地震烈度为度。6、水文地质条件:本隧道未发现地下水出

5、露,也无地下承压水迹象反映,但存在裂隙水及岩石破碎地段产生漏水。三、隧道设计1、平、纵断面隧道范围为K1+559.5K1+649.0,受现场地形条件所限,入口处位于R=25.0m的圆曲线左转终点处,出口处位于R=22.5m的圆曲线左转起点处,洞口有1.7m位于曲线范围内,因隧道内路面较道路路面较宽,施工时按直线方式处理。隧道内全线无超高及超高缓和段,横坡为双向1.5%。根据原有隧道位置及现状,为减少道路土方量、结合进出口处河道地形,纵坡采用单向坡7.75%。因隧道平纵线形标准较低,出入口处地形复杂,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做好保通及绕行措施,施工完成后应在出入口处设置限速限高等相关警示标志。2、

6、隧道净空与横断面隧道横断面除应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规定以外,还应考虑排水、管线电缆等设施所需的空间,并根据现有隧道状况,结合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确定隧道净空断面,断面为直墙拱形断面,净高4.5m。受资金条件限制,根据业主意见,隧道内全宽采用与路基同宽为6.5米,为保证行车及结构安全,余宽C取0.25米,高取0.2米。路面横坡为双向1.5%。3、隧道衬砌结构衬砌结构按新奥法原理,采用复合式支护结构形式。初期支护以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组成联合支护体系,二次衬砌采用模注混凝土结构,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之间设防水排水夹层。初期支护参数确定主要依据工程类比法确定。二次衬砌采用C25泵送自防水砼结构抗

7、渗等级=S6。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类围岩区段构造设计,并对衬砌结构进行验算 。4、洞门设计隧道洞口作为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地形视觉、隧道营运管理及结构与环保方面综合考虑,依据轻松简洁、造型新颖、自然和谐、经济美观的原则确定两侧均采用抗滑、抗倾覆性能较好,易于施工的翼墙式洞门。翼墙根据出入口处线形及地形条件做相应形状的变化及扭坡。5、隧道防排水衬砌采用柔性防水,在衬砌背面设置隧道专用防水卷材,土工布设置在防水卷材与喷砼层之间,其作用兼作衬背排水层及缓冲层。并在衬砌浇筑工作缝设置橡胶止水条(2015mm),在沉降缝处设置E5型桥式橡胶止水带(规格29025R25

8、10mm)。在衬砌两侧边墙背后底部设直径8cm纵向打孔波纹管,环向设置间距20cm排水管无纺布导入路两侧排水沟内,路面排水经横坡虑水篦汇入排水沟。6、洞内路面结构 隧道路面与两侧道路路面结构相同,面层采用20cm厚混凝土面板,基层采用18cm石灰稳定砂砾土(8:92)。注意在隧道出入口与道路部分相接处设置胀缝。路基路面相关技术参数及要求见道路施工图部分。7、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型号规格,详见“隧道工程数量表”。表中R235为级钢筋,HRB335为级钢筋。(1)隧道用无纺土工布技术性能见下表 项 目单 位无纺土工布规格200g/m2400g/m2单位面积质量G/m2标称20g标称30g厚 度Mm1

9、.62.8断裂强力(20cm)KN/m10.020.5断裂伸长率4555CBR顶破强力KN1.83.5撕破强力KN0.280.56垂直向渗透系数cm/s0.350.20等效孔径O95Mm0.30.11(2)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技术性能要求检测试验方法按企业标准Q/YCA892。技术性能要求:尺 寸: 宽201mm,厚151mm;拉伸强度: 3.5MPa;扯断伸长率:550;硬 度: 405 Hsa;静水膨胀率:250(100,1小时);蒸发残留物: 无。(3)锚杆性能要求先锚后灌浆型( 反循环注浆);全面粘结型;锚杆(直径/壁厚):D22/5mm;中空全螺纹杆体;螺纹方向:左旋,杆体极限抗拉强度

10、不小于180KN;(4)高密度聚乙烯(HDPE)打孔波纹管技术性能要求结构尺寸:外径8cm,内径7cm。环刚度:不小于6.3KN/m2纵向收缩率:不小于3%,弯曲度不小于2%,透水率不小于3.5%。须符合扁平试验、落锤冲击试验、低温坠落试验的试验合格要求。7、洞内装饰及附属设备根据本隧道现实条件、功能要求及投资规模,洞内不做装饰,不做设备洞室。四、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施工方法根据现有隧道现状及围岩等级条件,本工程拟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方式对原有隧道扩挖,详细扩挖方式见相关施工图纸。2、施工注意事项(1)洞口以尽量减少洞口刷坡,争取早进洞的原则,进行因地制宜开挖,设计图纸提出的洞口处理范围仅作参

11、考,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经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共同确认后进行调整。(2)洞身本工程施工应遵循新奥法思想及原理,将支护及围岩合理结合,并进行现场量测管理,形成动态施工理念。施工图地质勘察不可能完全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随时会出现,为了安全作业,并有效地指导施工,对一些重点不良地质地段应采取措施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施工过程中如遇断层应充分重视,根据断层带宽度、交角、胶结情况认真分析,及时汇报,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对于采钢架或超前小导管预支护的区段,在初期支护完成后,为防止过大变形,并从安全角度出发应根据量测情况及时施作二次衬砌。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原理进行隧道设计和施工必不可少的

12、手段。在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加强量测,及时反馈,以便修正设计,指导施工。量测资料作为支护隐蔽工程的重要技术内容,应纳入竣工文件,作为隧道验收内容之一。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超挖部分的处理:在允许超挖范围内,采用同级砼回填。超挖大于允许值时,可预留注浆管,待二次衬砌浇筑完毕,采用压注同级砼或水泥砂浆回填密实。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空隙应压注水泥砂浆填满。二次衬砌正线隧道应采用液压模板台车,泵送砼浇注工艺。(3)施工时应切实注意洞内与洞外的车道布置、管沟的衔接。(4)因本隧道受相关因素限制较多,平纵线形标准较低,出入口地形复杂,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做好保通及绕行措施。施工完成后应应与道路部分相统一,做好标志、标线、警示标志的设置。五、环境保护因本隧道位于淇河景观风景区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环保理念,避免对场地周围地形、地质、水文、自然环境等干扰及破坏,施工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料应集中处理、堆放,严禁任意丢弃,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