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调查策划书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0101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调查策划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乡村调查策划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乡村调查策划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乡村调查策划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乡村调查策划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调查策划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调查策划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主题:变迁中的农村社区和农业社会 以富平县流曲镇顺义村为例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时间:2012年4月22日一 研究背景二 问题的提出三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四 调查研究的方法五 调查研究内容六 调查地的基本情况七 研究优势八 参考文献九 活动流程十 团队管理十一 经费预算十二 预期成果展示十三 注意事项十四 附录一研究背景自从深圳特区成功之后,城镇化像一颗原子弹在中国大地上炸开了,作为“乡土中国”的标志农村,逐渐被淹没在城镇的浪潮中。如今,城镇遍布中国,城镇化的冲击波仍然以前所未有的动力冲击着残余的一个个孤立的农村。每一个生活在农村的人都在感受着这股冲击波所带来的压力,感受

2、着自己的村庄在冲击下的微微颤抖。如今已没有那个农村能够避免受到城镇的影响,它们都是城镇的腹地,是供新的城镇兴起或旧的城镇扩张的备用地。更有意思的是城镇化不仅带来了城镇用地对农村用地的侵占,而且带来了城镇化所特有的经济观念,这种观念的渗入使得土地的侵占在农民心中合理化,甚至有很多农民尤其是新一代的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希望自己的村庄变成城镇。这种新的观念还使得大量的农民外流入城,让很多农村成了空壳,而更多的农村正在“乐此不疲”的重复着这种过程。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已不再能够像以前一样自给自足了,城镇对于农村不再是无所谓的存在,而是必需的存在,是必然的依赖。城镇带来的便利和利益是改革开放前的任何

3、一个农民都不敢想象的,它刚开始进入农村时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但当农民一经适应,就再也无法回到没有它的过去了,这种便利和利益就变成了束缚,使得农村再也离不开城镇了。农村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处的这种冲突与依赖并存的尴尬的境地就是我们这次调查研究的社会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到现在已有七个年头了,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推行的范围还是有限,并且政府的政策和具体的规划还在进一步的完善。这就是此次调查研究的政策背景。我们的这次调查活动是在学校关于“2012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相关政策的号召下组织起来的。当然光是组织起来还不够,要想得到学校的资金支持还得和其他团

4、队竞争,而且往年的团队做出的成果都很不错,所以这次调查活动对我们团队来说压力还是很大的。二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到现在已有七个年头了,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推行的范围还是有限,并且政府的政策和具体的规划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仍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要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农村变迁的状况和趋势,以避免前进中的岔路和弯路。我们这个团队的大多数成员都来自农村,对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所发生的变化都有所体会,但我们毕竟是学生,所看到的都是一些片段,理解也就十分片面了。我们希望对当今农村所发生的变化有一个十分全面的具体的了解,对这种变化和这

5、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做一个客观的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我们提出对一个具体的农村社区做一个全面的力求详细的调查。这次调查的问题主要是针对费孝通老先生的两部著作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而提出的。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老先生对解放前的中国农村所做的一个全面的理论性的解说,虽然对现在进行农村调查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现在的中国农村在城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乡土色彩已经淡去。对应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文字对农民已经非常重要,而且当信息化已经普及到各个村庄时,农民的生活不再局限于农村,他们的生活必须与市民生活接轨。因此不识字不但是愚的表现,就连生活在农村也会很困难;(二)虽然道德依然是维系私人关系的重要工具

6、,但随着打工人群在城乡之间的来回流动,城镇里的新的思想观念逐渐渗入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的开放,老一套的道德观念已经逐步风化。当新的思想观念超出传统道德的框架时,原有的礼治就不能维持现有的秩序,法律的意识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农民的观念中了;(三)当农业的种植品种及种植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已更新,当农民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已实行计划时,农村中老人的权力已经逐渐下降,他们表面上仍有尊严的地位,但实际上已经处于威而不严的境况之中。江村经济是费孝通老先生的经典著作,也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主要参考文献,但我们与其研究方向上有以下两点区别:(一)江村经济中对开弦弓村的蚕丝业所做的调查分析,其实是对抗战前中国农村

7、中的城镇化萌芽的调查,换句话说是关注农村如何变成城镇的问题。而我们所做的是对城镇化过程中所残留的农村的调查,关注的是农村如何维持自身的性质而继续发展下去的问题;(二)费孝通老先生对开弦弓村所做的调查更像是一个人类学家的田野调查,而我们这次调查则寄希望于运用社会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做一次更加纯粹的社会学的调查。三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 同一类个案中总有某些共性。我们以顺义村为例做一次详尽的关于变迁中的农村社区和农业社会的调查,以求得出一些与顺义村情形相同的处于变迁中的农村的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具有共性的理论,以便于指导我们以后的研究工作;(二) 这次调查作为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片段的记录,我

8、们力求详细客观全面的反映农村当前的变迁状况,让这种变迁的状况能够作为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而记录下来,以便让更多的读者去了解认识思考农村的发展,关心农村的变迁;(三) 每个个案都是独特的,具有特性。这次对顺义村的实地调查,定会得出顺义村在变迁过程中的独具特色的一面,为农村建设提出一个因地制宜的实例;(四) 此次调查的结果希望能为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有所借鉴,同时丰富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为养育我们的农村做一点实事;(五) 这次调查作为我们团队的暑期实践活动,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在调查的过程中让每个成员得到锻炼,增强我们的专业技能,培养我们的专业素质,积累宝贵的实地调查和理论运用的经验。

9、四调查研究的方法此次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三种方法,下面就这三种方法分别加以简单介绍:(一)访谈法:由于我们此次调查的时间比较短,最多也就20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对农村社区的变迁状况做一个近乎全面的调查,只靠观察是不可能的,大量的材料要从访谈中得到。顺义村的规模不是很大,我们团队完全可以挨家挨户的进行访问。至于访谈是否能得出真实的材料,这在于访谈问题的内容问题的设计以及被访者对访者的信任程度。关于访谈内容及设计见“附录访谈提纲”。我们有一队员的家就在顺义村并且她的父亲就是村长,而且我们都是大学生,这样的话村民会很快接纳我们,也就不会对我们有所顾忌了,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访谈内容

10、的虚假性;(二)观察法:观察的对象不是指那些奇闻异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并且要从这些小事中总结提炼出实质性的秩序和规则。主要是针对价值观念权威关系人际交往模式村庄建设习俗等的转变和变化的观察研究。如果我们幸运遇到一些宗教仪式结婚仪式或其他习俗的仪式,我们还要做一些视频和图片资料,用以弥补语言的不足,增强调查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三)文献法: 主要以费孝通老先生的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为基础文献,其他的参考文献将在“参考文献”一栏中列出。我们对顺义村的文献研究主要是一些政策性的文件以及富平县志中关于顺义村的记载。四调查研究内容(一) 关于农业方面的调查:1. 种植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变化,及其

11、变化的原因和趋势;2. 农作物品种的变化对农村社区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村民职业变化的影响,对村中和家庭中的权威关系的影响,对村中的人口结构的影响,对村民的价值观念的影响;3. 农业的其他方面(如牧业,渔业等)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其对农村社区的影响;4. 农业用地的利用状况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二) 关于农户方面的调查(理想类型法):1. 农户类型:纯农户完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住户,非农户完全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村住户,综合户即从事农业生产又从事非农业生产;综合户又可以分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住户和以从事非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住户;2. 顺义村的农户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状况

12、以及发展趋势。其中基本状况包括:人口群体特征,人口构成,经济收入与支出。(三) 关于农村人口对流的调查:1. 人口对流的形式:拥有农村户籍的相对固定的人群,在春节或某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过后从农村流出,在这个时间段到来之前流入农村;2. 对流人口的结构:文化素质结构,年龄结构,劳动素质结构(劳动能力的强弱);3. 人口对流对农村人口结构和农村社会的影响。其中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包括这几个方面: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习俗,价值观念,农村社区建设;4. 对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妇孺的生活状况做一详细的调查。(四) 关于村庄本身的调查:1. 顺义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土地的利用状况。其中土地的主要利用类型有庄稼用地和居住用地;2. 顺义村所处的经济位置以及其交通运输状况;3. 村庄的公共机构和政治机构的建设。其中公共机构包括学校,寺庙,公共活动场所等;4. 村庄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前景;5. 村庄的前景年轻户主的留村情况。六调查地基本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