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污水系统专业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696116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污水系统专业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市污水系统专业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市污水系统专业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市污水系统专业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市污水系统专业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污水系统专业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污水系统专业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污水系统专业规划 前 言规划背景本规划是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上海市水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暨“十五”计划和上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指导下进行的上海市水务系统专业规划之一,是上海市污水排水系统专业规划(1999年)的延续和推进,是新一轮上海市城市发展及“给水、排水、水利”一体化的需要。本规划将成为上海市污水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性文件。规划特点一、在水资源和水污染源普查的基础上,理清和核实了本市污水系统的现状。二、从水务一体化的角度,科学预测污水量,优化了截污治污处理设施的布局。三、从效益的角度,完善收集系统,发挥现有设施效益,减少污水直排水体污染。四、从安全的角度、科学、合理利用

2、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体景观水平和水源地的安全。五、从现状的角度,实行分流制为主体与合流制并存的排水体制。六、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妥善处置污泥,减少二次污染。七、从评价指标体系的角度,体现了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水平。3上海市污水系统专业规划 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指导思想为实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服务,“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系统,逐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支持上海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综合发展环境,提高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第二节 规划方针以“三个提高、二个加强、一个利用”为核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提高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率、提高处理设施利用率,

3、实现工程效益,体现服务水平。 加强水源保护力度、加强中心城区河道治理力度,确保水源地安全,改善城市水域的景观水平。科学、合理、适度利用水体自净能力,达到治理污水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第三节 规划范围和服务对象全市范围,总面积6340.5 km2,其中河湖面积532.47 km2。规划重点区域是中心城、郊区(县)的新城、“一城九镇” 和水源保护区。本污水系统专业规划服务对象主要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排水系统的初期雨水。第四节 规划年限和目标规划年限和目标见下表。表1-4规划年限和目标目 标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污水收集率70%80%90%污水处理率70%一级

4、加强处理以上80%一级加强处理以上90%二级处理处理设施利用率75%80%90%污泥稳定减量化率70%80%90%第五节 规划标准一、规划污水量按规划用水量来确定,规划污水量/规划用水量的比值为80%90%。二、上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应适当考虑地下水渗入量,一般地区按平均日污水量10%计,一些旧管道较多的地区,可适当提高地下水渗入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例。三、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倍数根据水体自净能力、城市卫生要求和经济实力等因素综合确定,黄浦江水系为1.5倍,其他支流为3.0倍,并宜采取调蓄等措施,提高截流标准,减少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四、污水排入长江口、杭州湾,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

5、9781996);排入内河水系,执行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并满足水体自净能力和其他规定的要求。五、污泥处理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并与污泥处置相结合,污泥处置逐步实现稳定化和综合利用。第六节 主要结论 一、至2020年,上海城市污水系统污水量588万m3/d(农村按50%污水量纳入城市污水系统计,宝钢、上海化工区、金山石化三大工业区自成系统解决,不计入城市污水系统)。二、2020年规划目标:污水收集率90%,污水处理率90%,处理设施利用率90%,;污泥稳定减量化率90%,从源头抓起,尽可能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三、到2020年,

6、排入内河的污染负荷将大幅度减少,市区主要河道将全面消除黑臭,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全面达标,河中有鱼,水景怡人,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四、新建地区采用分流制,建成区仍维持原有的排水体制,有条件的合流制地区可逐步向分流制过渡。五、采取削峰调蓄等工程措施,减少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六、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因地制宜,形成“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系统布局。郊区(县)的污水采用组团式“分散处理”。七、污泥处置采用集约化方式,近远期结合,分期、分步实施,近期填埋为主,远期综合利用和焚烧为主。八、污水系统分成石洞口片区、竹园片区、白龙港片区、杭州湾沿岸片区、嘉定及黄浦江上游片区、长江三岛片区6大片区。上海市

7、污水系统专业规划 第 第二章 城市概况第一节 自然条件上海市位于北纬30423148,东经1205212145,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前缘、长江入海口,东、南、北临江濒海,西接江苏、浙江两省,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良好的江海港口。全市总面积6340.5 km2,全市河湖面积532.47 km2。上海属长江、钱塘江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形,除西部、南部有零星小丘外,全境地势平坦,平均海拔2.3m,东部高地与西部淀泖低地高差一般为23m。境内最高点为大金山,高103.4m,陆上最高点为天马山,高98.2m。境内的崇明岛为我国第三大岛,面积1041 km2。上海地区属北亚

8、热带南缘,是东亚季风盛行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96.4mm,年平均降雨日131天, 79月是上海地区集中降雨时期。每年受热带气旋特别是强热带风暴、台风影响程度不一。夏季突发性天气较多,暴雨较频繁。全市平均人口密度2071人/km2,逐年增加,其中9个市中心区平均人口密度21840人/km2,人口密度最高的为黄浦区,平均人口密度55318人/km2。人口分布继续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地区转移。第二节 地表水水质本市地表水受到综合型有机污染的影响,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等。以杨树浦港、虹口港、龙华港、桃浦河、彭越浦、新泾港、蒲汇塘等为代表

9、的市区主要支流水体尚未消除黑臭。第三节 污水系统4 一、“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 并存目前全市集中处理外排长江、杭州湾的污水输送干线共6条,规模达到415万m3/d,全市分散处理的污水厂共30座,规模达到93万m3/d,基本形成“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并存的格局。崇明、横沙、长兴三岛地区现无污水处理厂。石洞口、竹园、白龙港三大污水排放口受纳水体的溶解氧优于类水体标准,高锰酸盐指数相当于类水体标准。2000年11座市属污水处理厂和8座区属污水处理厂的BOD5、SS的平均去除率达90以上,出水水质全部优于国家建设部规定的“双三十”出水标准和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91998)。二

10、、城市污水是污水系统服务的主要对象污水一般由居民生活污水、企事业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禽畜废水、初期雨水、农业生产水和农田地表径流组成。由于禽畜废水、农业生产水和农田地表径流等污废水多呈面状分布,难以收集,因而未能纳入城市污水系统。城市污水系统收集的主要是居民生活污水、企事业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三、污水系统服务水平较低污水收集率为68%,污水处理率为44 %,处理设施利用率为59%。四、已建设施分布不均匀、匹配程度差上海目前中心城、宝山、闵行及嘉定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为428万m3/d左右,现有污水量约390万m3/d;郊区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约为80万m3/d,现有污水量约114万m3/

11、d,郊区设施量不能满足污水排放量要求。中心城内污水设施分布亦不均匀,合流一期服务范围以北地区及两港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欠缺。五、受降雨和雨污混接的影响,溢流的水量、水质变化较大合流制排水系统67个,泄水面积115 km2,虽然合流一期、污水二期工程对旱流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了截流,但合流一期截流倍数(总管1.5倍)过小。13第三章 污水系统规划第一节 污水系统分片根据(1)上海市现有的石洞口、竹园、白龙港等污水系统的地理位置、系统规模;(2)已建(及在建)污水系统与未建污水系统的地区地理位置,考虑地区的污水出路;(3)上海市的水系分布;(4)系统布局等综合因素,将上海市分成6大片区,这6个片区分别

12、是:l 石洞口片区:合流一期以北地区,西至宝山区界、东北为长江、分属宝山区、闸北区、普陀区、及嘉定区的南翔、江桥地区。l 竹园片区:石洞口片区以南,浦西苏州河、浦东赵家沟及合流一期以北地区(含合流一期)。分属杨浦、虹口、黄埔、闸北、普陀、静安、长宁及浦东新区。l 白龙港片区:竹园片区以南,西至闵行区界,南为闵行区界及南汇周祝公路,东至长江。分属黄埔、静安、卢湾、徐汇、长宁、闵行区、浦东新区及南汇区。l 杭州湾沿岸片区:杭州湾沿岸地区,分属金山、奉贤、南汇区。l 嘉定及黄浦江上游片区:分属青浦、松江、金山、嘉定区。长江三岛片区:分属崇明县、宝山区。第二节 规划污水量以下所指污水量均不包括地下水渗入量,只有在污水系统设计时,才考虑地下水渗入量。根据污水量与用水量的关系可推算出不同规划年限的污水量,计算时,城市化地区纳入城市污水系统的污水量,按用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