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期间呼吸管理要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95154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期间呼吸管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麻醉期间呼吸管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麻醉期间呼吸管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麻醉期间呼吸管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麻醉期间呼吸管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期间呼吸管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期间呼吸管理要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醉期间呼吸管理,麻醉期间呼吸功能可能受各种因素干扰, 维持病人正常的呼吸功能,避免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是保证病人安全的重要条件。 呼吸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保持气道通畅及维持有效的肺泡通气。,一、围麻醉期缺氧、二氧化碳蓄积的原因 二、呼吸功能的监测和观察 三、呼吸功能不全的治疗措施,一、围麻醉期缺氧、二氧化碳蓄积的原因,(1)呼吸道梗阻:a、舌后坠;b、呼吸道 分泌物过多;c、误吸和窒息;d、喉痉挛、 支气管痉挛;e、麻醉操作或机械失误等。 (2)通气不足:a、中枢呼吸抑制;b、神 经肌肉抑制;c、气道阻力增加;d、肺顺应 性降低等。,(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弥散功能减退。 (4)氧供降

2、低:a、低心排出量,器官血 流量不足;b、携氧和输氧能力降低;c、 组织细胞处释氧障碍。 (5)机体氧耗量增加。,二、呼吸功能的监测和观察 (1)呼吸运动:频率、节律、幅度、方式 (胸式或腹式呼吸)等; (2)呼吸音:呼吸音量、有无分泌物、咽 喉支气管痉挛等异常呼吸音; (3)皮肤、粘膜颜色:口唇、指甲及手术 视野颜色;,(4)呼吸监测仪:可测呼吸频率(RR)、 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和气道 压力(Paw); (5)呼吸末CO2分压监测(PETCO2); 正常值:3.36kPa(3545mmHg),(6)SpO2监测:反映血液中运输O2状态, 与Pa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吸空气时

3、正常值:9598%, 90%为轻度低氧血症, 85%为重度低氧血症。,(7)动脉血气分析:精确了解呼吸功能及 酸碱代谢变化。 正常值:pH 7.357.45, PaCO2 3545mmHg, PaO2 80100mmHg, SaO2 96100%.,一般以PaO2减低程度作为划分低氧血症的标准; 轻度低氧血症: PaO2 : 5060mmHg; 中度低氧血症: PaO2 : 3049mmHg; 重度低氧血症: PaO2 30mmHg。 (8)其它:混合静脉血氧分压监测、血乳酸测定等。,尽管有许多先进的监测仪器,但偶尔会发生这样的意外,如呼吸回路从气管导管接头处脱落、气管导管误入食道、呼吸管道打

4、折或阻塞以及氧气供应故障等,这些意外都会对麻醉中的病人安全构成威胁。,三、呼吸功能不全的治疗措施,治疗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找出病因,增加吸入氧浓度,纠正低氧血症。当自主呼吸不能维持充分的气体交换时,需人工通气或机械通气改善通气不足。,(一)氧治疗 凡通气功能不足或通气/灌流失衡引起的低氧血症,都是氧疗指征。常用方法有: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带贮气囊面罩吸氧,这些也是麻醉中常用的氧治疗方法。,(二)人工通气和机械通气,适应证主要有: a、麻醉期间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全麻气 管插管后,应用肌松剂时等; b、各种急性呼吸衰竭治疗; c、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d、术后恢复期病人(过度肥胖、慢阻肺病

5、人行胸腹部手术等); e、心肺复苏后期治疗。,下列参数可作为机械通气时的参考:,呼吸频率(RR): 812次/分 潮气量(VT): 1015ml/kg 吸入氧浓度(FiO2):0.41.0 吸/呼比(IE) 11.52.0 吸气时间 12秒 PEEP 25cmH2O,常用机械通气模式:,、(IPPV)间歇正压通气:主要在麻醉 中应用肌松剂时实施及大手术后的呼吸支持。 、辅助/控制通气(A/CMV):病人的吸 气力量可触发呼吸机产生同步正压通气。当自主 呼吸频率超过预设频率时,起辅助通气作用;自 主呼吸频率低于预设值时,转为控制通气。,、间歇指令通气(IMV): 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相结合,在两次

6、正压通气之间允许病人自主呼吸。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IMV的区别在于正压通气是在病人吸气力的触发下发生的,因而可避免IMV时可能发生的自主呼吸与正压通气对抗现象。,、压力支持通气(PSV): 病人自主呼吸的吸气力可触发呼吸机送气,并使气道压迅速上升到预设值,当吸气流速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则由吸气转为呼气。主要呼吸参数由病人控制,潮气量增加取决于预设压力值。可明显降低自主呼吸的呼吸作功。,、呼吸末正压(PEEP): 应用PEEP时,使呼气末的气道压及肺泡内压维持高于大气压的水平,可使小的开放肺泡膨大,使萎陷肺泡再膨胀。降低肺内分流量,纠正低氧血症,(三)氧治疗和机械通气并发症,1、CO2蓄积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由于长期PaCO2升高,呼吸只能依靠低氧作为驱动力,吸入高浓度氧后,驱动力作用消失,通气量下降,易致CO2蓄积。慢性低氧血症病人,吸氧后会使因低氧而收缩的血管扩张,增加CO2蓄积,这两类病人要控制吸O2浓度。,2、氧中毒 长期高浓度吸氧会产生中毒,长期氧疗时,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时,混合气中氧含量不宜过高。,(四)氧疗注意事项,1、监测全身状况 包括病人血压、心率、皮肤弹性、体温及意识状况。观察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呼吸动作。 2、动脉血气分析 是估计氧疗效果最客观的方法。 3、呼吸道管理 做好吸痰、吸入气湿化、加温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