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06913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选】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选】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选】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选】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圆管涵施工技术交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施 工 技 术 交 底 记 录2014 年 4 月 25 日 施管表 4工 程 名 称 宿松县徐岭至洪岭公路改建工程桥涵工 程 分 部 工 程 K0000-K11300涵洞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K1+960圆管涵工程1.圆管涵施工工艺1.1 施工工艺流程图圆管安放管缝安装涂防水层回 填测量 放样铺砂砾垫层挖 基浇筑管基砼,预留沉降缝2.圆管涵施工方法2.1 施工放样涵洞施工设计图是施工放样的依据,由项目部技术员根据设计中心里程,在地面上标定位置并设置涵洞纵、横向轴线。涵洞轴线确定后量出上下游涵长,考虑出入水口是否顺畅,当无需改善时,用木桩标定涵端,并以轴线为基准测定基坑和基础在平面上的所有尺

2、寸,用木桩标出。之后用钢尺复核其相对位置关系。并于周围稳定不易破坏的位置设置轴线桩的护桩,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在涵洞施工时要随时检查其位置,出现错误时要及时调整。2.2 基坑开挖2.2.1 基坑开挖施工方法我标段的圆管涵施工安排在路面填筑前施工。避免开挖已填筑好的路面结构层。1、基坑开挖前先进行定位放线,放出基坑开挖线和边坡线,基坑开挖应预留每侧 50cm 的工作面宽度。2、开挖采用挖掘机机进行作业,当挖至桩头顶 20cm 时,人工清理基底。待基坑开挖出一定范围后进行人工刷坡,依据现场土质和周围环境情况计划坡比,放坡系数为 1:1,要求配合机械挖土的施工人员清楚挖土

3、区域及机械前后行走范围及回转半径,严禁在机械前后行走范围及回转半径内行走及施工配合作业。 3、基坑开挖之后,边坡采用彩条布覆盖。4、注意基坑底排水,沿基坑边缘挖设排水槽,利用水泵进行抽水。5、在距离基坑边 0.6m 周围用 A48 钢管设置防护栏杆,立杆间距 3m,高出自然地坪 1.20m,埋深 0.80m,在立杆的上、下端及中间位置各加一道水平杆,外面用密目网封闭,靠近便道侧设置限制车辆靠近行驶的防护。6、挖基施工宜安排在枯水或少雨季节进行,开工前应做好计划和施工准备工作,开挖后应连续快速施工。7、基础轴线、边线位置及基底标高应精确测定,检查无误后方可施工。8、挖至设计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

4、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9、挖基废方应集中堆放,可用做公路绿化防护用土。2.2.2 基坑开挖注意事项1、基坑上口边 2m 范围内不允许堆土、堆料和停放机具。2、各施工人员严禁翻跃防护栏杆。3、基坑外施工人员不得向坑内乱扔杂物,向基坑下传递工具时要接稳后再松手。4、坑下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及放坡处,以防不慎。5、施工机械一切服从指挥,人员尽量远离施工机械,如有必要,先通知操作人员,待回应后方可接近。6、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7、机械前后行走时必须看清楚前后方是否有人或障碍物,机械回转时必须看清楚 360回

5、转半径内是否有车辆和行人。且机械施工至围墙处时必须有专人配合指挥挖掘机驾驶员,防止由于驾驶员的距离错觉造成对围墙的碰撞而导致事故的发生。8、人员刷坡与机械开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且夜间施工时不能同时进行。9、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段做防护并设置明显标志。10、工地各专职安全员进行预防及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2.3 基础施工2.3.1 砂砾垫层在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按照设计图要求,在底基坑部铺一层 20cm 厚度的砂砾垫层,在铺砂砾垫层时,垫层采用中、粗砂或级配碎石。垫层的含泥量一定要控制在规范要求定值内。要在垫层的两侧同时填筑5%石灰处治土。砂砾垫层和石灰处治

6、土层要压实到设计的密实度。2.3.2 混凝土施工管基混凝土可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底下部分,注意预留钢筋混凝土管的厚度及混凝土管座厚度,一般为 2-3cm,混凝土管座顶部弧面应与管身紧密贴合,使管节均匀受力。待管节安放后再浇筑管底以上部分。(一)模板1、混凝土模板表面要求平整光滑。隔离剂不得采用废机油、废柴油等影响砼美观的材料。模板采用绷线法调直,吊垂球法控制其垂直度。2、模板加固尽量利用架子管或者方木进行加固,减少拉筋数量,但必须确保模板稳定牢固、尺寸准确。3、模板下可做成 510cm 宽,2cm 厚的水泥米石砂浆带,以便保证模板水平、标高准确。4、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

7、时不得低于 2.5Mpa,还应考虑拆模时的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及混凝土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5、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二)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溜槽浇筑施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溜槽要求安装牢固、稳定且移动方便。2、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3、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到达浇筑现场后,先将搅拌罐车正方向高速旋转 2030s,再反转卸料。4、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

8、过棒长度 2/33/4 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移动间距不超过 40cm,与侧模保持 510cm 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捣延续时间 2030s,以该部位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5、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砼表面用铁抹子抹面收光。7、砼浇筑完毕后 12 小时内开始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生,养护时间不小于 7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2.4 圆管安装钢筋混凝土圆管成品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节端面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

9、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度进行处理。(2)管壁内外侧表面应平直圆滑,如有蜂窝,每处面积不得大于 30mm*30mm,其深度不得超过 10mm;总面积不得超过全面积的 1%并不得露筋,蜂窝处应修补完善后方可使用。(3)管节各部尺寸不得超过下表规定的允许偏差。钢筋混凝土管成品允许偏差项目 允许偏差(mm) 项目 允许偏差(mm)管节长度 0 -10 管壁厚度 -3,正值不限内(外)直径 不小于设计值 顺直度 矢度不大于 0.2%(4)管节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管节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措施,避免管节损坏。基础砼浇筑完成后,重新放出涵洞中心及边线,复测标高,规划出每节涵管的吊放位置和沉降缝位置

10、,沉降缝位置根据管节长度每 3-4m 设置一处,并于管节接缝位置保持一致,用沥青麻絮或不透水材料进行防渗处理,待基础砼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以上时,方可吊放涵管。安装管节前对管节逐个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用人工配合吊车施工,调整好管节的位置及标高,管节下应铺设 2-3cm 厚的混凝土管座,管节必须放稳、垫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杂物。各管节应顺流水坡安装平顺,当管壁厚度不一致时应调整高度使内壁齐平。管涵安装质量标准管座及涵管安装实测项目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管座或垫层混凝土强度 在合格标准内 不少于 2 组试块管座或垫层宽度、厚度 设计值 尺量:抽查 3 个断面管

11、径lm 3相邻管节底面错台(mm) 管径lm 5 尺量:检查 35 个接头2.5 涵洞附属工程施工2.5.1 接缝处理管节接缝处按设计要求用 1:3 水泥砂浆做 3cm 厚 20cm 宽的管带,管内用砂浆抹平,其上和管身部需涂沥青两层。首先在管节接缝处塞满沥青麻絮,然后在接缝上铺一沥青浸制麻布,再在其接缝处缠绕 2cm 粗麻绳并在其上缠绕 20cm 宽的沥青浸制麻布三层,并用粗铅丝扎牢固。人工铺筑洞口和隔水墙的浆砌片石。锥形护坡砌筑时要挂线施工,以保证曲线线形平顺、圆滑。2.5.2 洞口铺砌洞口铺砌及隔水墙施工采用 M7.5 浆砌片石进行砌筑,在砌筑前每一石块均用干净水洗净并使之彻底饱和,在砌

12、筑片石时应先铺砂浆,再将砌筑片石,上层砌石应与下层砌石错缝咬码,砂浆饱满,不能有通缝,砌体应分层砌筑。2.5.3 锥坡砌筑涵洞锥坡采用 M7.5 浆砌片石进行砌筑,并用 M7.5 水泥砂浆勾缝,锥坡砌筑前根据设计图纸放出锥坡边线,在砌筑前每一石块均用干净水洗净并使之彻底饱和,在砌筑片石时应先铺砂浆,再将砌筑片石,上层砌石应与下层砌石错缝咬码,砂浆饱满,不能有通缝,砌体应分层砌筑。涵洞两侧台背回填须分层对称回填,分层厚度不大于 20cm,涵顶填土厚度必须大于 0.51m时,机械及车辆方可通过。涵洞出入口的沟床应整理顺直,排水沟连接圆顺、稳固,保证流水顺畅,避免损害路堤、村舍、农田等。2.5.4

13、端墙施工(一)模板1、混凝土模板表面要求平整光滑。隔离剂不得采用废机油、废柴油等影响砼美观的材料。模板采用绷线法调直,吊垂球法控制其垂直度。2、模板加固尽量利用架子管或者方木进行加固,减少拉筋数量,但必须确保模板稳定牢固、尺寸准确。3、模板下可做成 510cm 宽,2cm 厚的水泥米石砂浆带,以便保证模板水平、标高准确。4、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 2.5Mpa,还应考虑拆模时的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及混凝土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5、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二)混

14、凝土浇筑1、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合,自动计量,罐车运输,溜槽浇筑施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溜槽要求安装牢固、稳定且移动方便。2、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3、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到达浇筑现场后,先将搅拌罐车正方向高速旋转 2030s,再反转卸料。4、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度 2/33/4 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表面气泡。振动棒移动间距不超过 40cm,与侧模保持 510cm 距离,对每一个振动部位,振捣延续时间 2030s,以该部位混凝土不再沉落

15、、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5、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砼表面用铁抹子抹面收光。7、砼浇筑完毕后 12 小时内开始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养生,养护时间不小于 7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2.5.5 台背回填台背回填派专人专职负责,并配备专门的机具由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进行施工。严格按规范的要求挖好台阶,将非台背回填材料清理出场,用油漆在台背上标出每层的填筑厚度,两台背之间均衡填筑。台背回填材料运至现场经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后严格按每层的松铺厚度摊平夯实。每层压实完毕,挂牌拍照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压实度,合格后再进行下

16、层的填筑,按照两倍跨径,保证台背回填宽度,建立现场压实度资料和照片组成的专门的台背回填技术资料,建立质量追朔档案。K1+960 数据介绍管子与路线行进方向呈 85夹角,涵长 31.16m。K40+361结构层 左端 2m 内 中间 右端 2m管内底标高 2.10 2.05 2.00混凝土垫层顶标高 1.96 1.91 1.86砂砾垫层顶标高 1.68 1.63 1.58片石顶标高 1.1 1.43 1.0片石底标高 0.5 0.93 0.4注:左端 2m 和右端 2m 都按表中高程进行开挖,中间到两端的标高,从左到右按照 0.3%的坡度进行开挖,注意不能超挖。开挖具体尺寸见图交底单位 临海高等等级公路如东段三标项目 部 接收单位交 底 人 接 收 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