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686140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5节机械能守恒定律4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题时间:30分钟)1. 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纸带越短越好,因为纸带越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就越少,误差就越小B. 实验时需称出重物的质量C. 纸带上第1、2两点的间距若不接近2 mm,则无论怎样处理实验数据,实验误差都一定较大D. 处理打点的纸带时,可以直接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迹,而不必采用“计数点”的方法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1)比较这两种方案,_(填“甲”或“乙”)方案好些。(2)某同学开始实验时情形如图丙所示,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

2、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的地方:_;_.(3)该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且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丁所示。已知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该纸带是采用_(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3.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 m/s2,测得所用的重物质量为1.00 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四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 cm、70.18 cm、77.76 cm、85.73

3、cm。(1)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 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 J。(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2)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下落时的实际加速度a_ m/s2,a_ g(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_。4. 图甲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小圆柱由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住,轻绳另一端固定,将轻绳拉至水平后由静止释放。在最低点附近放置一组光电门,测出小圆柱运动到最低点的挡光时间t,再用游标卡尺测出小圆柱的直径d,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1)小圆柱的直径d_ cm。(2)测出悬点到小圆柱重心的距离l,若等式gl_成立,则说明小圆柱下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3

4、)若在悬点O安装一个拉力传感器(大小不计),测出绳子上的拉力F,则要验证小圆柱在最低点的向心力公式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用文字和字母表示)。若等式F_成立,则可验证小圆柱在最低点的向心力公式。5.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图2是他们选择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计数点A、B、C、D、E、F是纸带上相邻的点。他们测出了各点与O点的距离h后做出了必要的计算,测量和计算的记录见下表(计数点的速度用v表示)。图1图2计数点ABCDEFh(cm)6.939.4712.415.7119.4123.49v(m/s)1.161.371.561.75

5、1.952.14v2(m2/s2)1.351.882.433.064.054.58(1)测量某点与O点距离h的记录中,不合理的一组是_(填写计数点名称)。(2)计数点D、E、F与O点之间的距离分别用hD、hE、hF表示,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用T表示,则打下计数点E时纸带的速度vE_(用字母表示),重物运动的加速度a_(用字母表示)。(3)该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标出了各组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在坐标系中画出v2h图线。由图线可以判断计数点_的测量误差较大(填写计数点名称),据图线得到重力加速度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6、,该实验小组达到了实验目的B. 该地的重力加速度比偏大C. 他们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先释放纸带然后再闭合打点计时器开关D. 实验过程中阻力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6.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竖直上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某同学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读数如图甲所示,小球直径为_cm。图乙所示弹射装置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小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2.55 m/s、5.15 m/s,由此可知小球通过光电门A、B时的速度分别为vA、vB,其中vA_m/s。(2)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B间的距离h,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只须比较_(用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符号

7、表示)是否相等,就可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3)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小球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越短,(2)中要验证的两数值差越大,试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1. D 解析:A选项中,纸带过短,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故A错误;由mv2mgh知,只须验证v2gh即可,不必测重物质量,故B错误;对C选项中的纸带,可选点迹清晰、距离合适的任意两点M、N,通过计算Ek与mghMN比较,实验误差不一定大,故C错误;由于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较大,因此除了1、2两点距离可能很小,其他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均大于或远远大于2 mm,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完全可以,不必采用“计数点”法,故D正确。2.(1)甲(2)打点计

8、时器接了直流电源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3)4.8 m/s2乙解析:(1)题目的关键是明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做功,甲方案阻力影响较小,乙方案阻力影响较大,故甲方案好。(2)从丙图中可以看出,打点计时器接通的是直流电源,不能正常工作;重物上的纸带应从靠近重物端开始打点,故应将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3)由xaT2,利用逐差法得到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4.8 m/s2。若用自由落体实验测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应该接近10 m/s2,所以该纸带是采用乙实验方案得到的。3.(1)7.627.57(2)9.75小于重物受空气阻力,纸带受限位孔或打点计时器振针的阻力作用解析:(1)由题意知重物由O点运动至C

9、点,下落的高度为hC77.76 cm0.777 6 m,m1.00 kg,g9.80 m/s2,所以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mghC1.009.800.777 6 J7.62 J重物经过C点时的速度vC又因为T0.02 s、OD85.73 cm0.857 3 m、OB70.18 cm0.701 8 m所以vC m/s3.89 m/s故重物动能的增加量Ek为Ek1.003.892 J7.57 J。(2)根据CDAB2aT2,CDODOC,ABOBOA,代入数据得a9.75 m/s2g.实验中重物受空气阻力,纸带受限位孔或打点计时器振针的阻力作用,导致ag。4.(1)1.02(2)()2(3)小圆柱

10、的质量mmgm解析:(1)小圆柱的直径d1.0 cm20.1 mm1.02 cm。(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lmv2,所以只须验证glv2()2,就说明小圆柱下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3)若测量出小圆柱的质量m,则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若等式Fmgm成立,则可验证小圆柱在最低点的向心力公式。5.(1)C (2) (3)E9.79(9.759.83均可)(4)ABD解析:(1)测量某点到O点距离h的记录中不合理的一组是C:12.4,因为该数据没有估读。(2)根据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vE根据xaT2得:a。(3)由题图可以看出第5组数据(计数点E)偏离直线较远

11、,误差较大。若该过程机械能守恒,则有mghmv2所以v22ghv2h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为2g,即g为斜率的一半,由图线可知g9.79 m/s2。(4)根据高中实验的要求,查阅当地重力加速度,由于实验测得的g值近似等于当地重力加速度,所以公式mghmv2成立,即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A正确;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存在,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测得的g值应偏小,B正确;该误差使得测量结果总是偏小,不是操作不当引起的,属系统误差,D正确。C项无法证明,故不选。6.(1)1.024(4.0或4.00也对)(2)gh和(3)小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速度越大,所受阻力越大解析:本题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意在考查对实验的掌握情况。(1)由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d主尺读数游标尺的读数,注意分度,读得小球直径为1.02 cm,小球通过光电门可近似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vA4 m/s。(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要看动能的减少量是否等于势能的增加量,即gh。(3)小球通过A的时间越短,意味着小球的速度越大,而速度越大受到的空气阻力就越大,损失的机械能越多,动能的减少量和势能的增加量差值就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