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班集体建设概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84781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班集体建设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班集体建设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班集体建设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班集体建设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单元班集体建设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班集体建设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班集体建设概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班集体建设概述教学目的:明确建设班集体的意义,掌握班集体的概念和要素,了解班集体的形成步骤。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 建设班集体的意义(一) 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班集体的形成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贯彻教育方针创造良好环境和组织基础)(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人才素质的核心是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必须在集体中培养)(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在班集体活动中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四) 有利于班主任的成长(创建班集体的过程也是班主任成长的过程)二、 班集体的概念(一) 前苏联关于班集体的概念(班集体概念的产生,班集体概念的发展)(二) 当代

2、中国关于班集体的概念(班集体概念由前苏联引入,文化大革命之后的班集体概念界定)(三) 班集体概念的科学界定(有奋斗目标、骨干力量、良好班风等)三、 班集体的要素(一)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集体发展目标,个人发展目标)(二) 班集体的组织系统(班主任、班干部、中队委会、团支部、各种小组)(三) 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友爱、团结、和谐核心的人际关系)(四) 班集体的纪律、舆论、班风(五) 班集体的教育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四、 班集体的形成步骤(一) 松散的班级群体(班级成员互不熟识,班级没有奋斗方向)(二) 有组织的班级群体(有了班级组织、班级计划,同学交往增多)(三) 初级班集体(骨

3、干力量形成,纪律稳定,好的班风开始形成)(四) 班集体(班级目标逐步实现,骨干发挥作用)(五) 优秀班集体(创造性地开展活动,班风优良)测试题:1班级是否就是班集体?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2谈谈您对班集体概念的认识,您认为一个成熟的班集体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第一节创建班集体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的学校里,创建班集体绝不是权宜之计、短期行为,也绝不是两可之间的事情,它是我们社会主义性质学校的特色之一,是由社会主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只有高度重视班集体的建设,通过班集体去育人,才能保证未来人才的质量,保证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对于创建班集体的重要意义,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只有创建班集体

4、,才能保证育人的方向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这样人才素质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现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集体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就会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格格不入,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不可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当然,也就不可能从内心深处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共产党。集体主义思想和精神不会从天上掉到人的脑子里去,必须在实际的生活中培养、锻炼和形成。在人人只顾自己的一盘散沙般的人群中,能够形成集体主义思想吗当然不能。集体主义必须在集体中培养。一个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他的学校生活的直接环境就是班级,这一个个班级是否成为集体,就关系到他能

5、否形成集体主义思想。如果一个学生所在的班级,个人主义思想泛滥,歪风邪气盛行,他的思想就会受到腐蚀,发展方向就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集体主义与小团体主义是截然不同的。在创建班集体的过程中,必须认清二者的区别。集体主义以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全局利益为指导,不以个人得失、一时一事的得失、局部的得失论成败。而小团体主义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表面上似乎为了“集体”利益,实际上,不顾他人和全局,不看长远结果。对于班主任来说,这是一个指导思想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总会经历两种思想的斗争,关键在于班主任的引导。例如,某校初三一个班与驻地武警部队举行一次篮球友谊赛。这个班的学生得胜心切,就通过同学关系,从体校“借”

6、来三个主力队员。比赛快开始了,班主任来到球场,他发现有三个跟本班队员穿一样运动衣的学生从来不曾见过,可他们正在与本班队员一起认真地研究战术。班主任猜到了八九分,就把比赛队长找来询问,队长说:“让他们上吧,要不,咱班准输。”班主任表示理解同学的心情,但是严肃地指出:“这场比赛的输赢是在比分上吗如果让借来的同学参加比赛,即使真的打赢了,我们赢的是什么我们会输掉更重要的东西”学生被说服了,班主任还向那三位同学表示歉意,也做了他们的工作。这位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是对的,他坚持培养真正的集体主义思想。学校里评比、竞赛活动很多,在这些活动中,小团体主义思想最容易滋生出来,班主任应随时保持清醒的认识。只有创建班

7、集体,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的学校育人要做到两个“全”,一是对全体学生负责,一是使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制订本校的教育教学计划,而计划的最终落实,必须通过班级这个学校最基层的组织。于是班级的环境气氛,就成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教育教学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个班集体,纪律严明,师生团结,气氛和谐,蓬勃向上,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都会比较顺利,效益显著;各位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比较顺利,浓厚的学习气氛容易形成,学习成绩提高也快。乱糟糟的班级,什么也搞不好。班集体建设,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五育和谐发展。忽视德育

8、,不能保证集体的建设方向,不能形成集体凝聚力,班集体不会形成;不同时抓好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班集体就没有发展的全面基础,德育就会空泛而不能落实,班集体也不会形成。可以说,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是班集体得以形成的条件,而班集体的形成也是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组织的基础。近些年,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陷入了“单打一”的局面。虽然他们也有建设班集体的意识,但工作中只把学生的学习当做“硬件”来抓,其他各项工作都被当做“软件”,可有可无,似有若无。其结果,班集体没有形成,少数学习尖子受到青睐,相当数量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面向

9、全体学生成了一句空话,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更甭提了。这样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我们在某中等城市调查的时候,发现有的学校初中一年级入学时,每班四十多人,到了初三毕业时,人数减少,个别班只剩下二十几人了。原来,一些学生被迫辍学了,有的学生是班主任老师再三“动员”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学生辍学一重要原因。这样的班级,是谈不到真正的班集体建设的。重庆市有一位优秀班主任,她高度重视班集体建设,连续带了两届高中班,连年被评为校、区、市优秀班集体,该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少学生升入大学以后成为新集体的骨干,在政治风浪中经受住考验。她建设班集体,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聘请在渣滓洞中虎口余生的

10、革命老前辈做班级校外辅导员,举行“接过革命先辈的火炬”的仪式,召开以“红岩英烈班”命名的主题班会。经常地、有计划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大提高,获得了全面发展的动力。同时,班主任与革命前辈配合,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把为祖国学好本领做为奋斗目标之一,学生的毕业成绩大幅度提高。体育工作也不放松。即使在临近高三毕业时,也没有“单打一”,坚持搞教育活动,不搞题海战术和学习疲劳轰炸。结果,高考成绩也超过了平行班级。像这样的例子,各地都有。他们的工作,代表了班主任工作的方向。只有创建班集体,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优良的共性

11、素质,还要有优良的个性素质。发展共性与发展个性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一文中也说过:“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人的“自由地发展”,既包含了人的共性,即社会性的发展,也包含了人的个性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毛泽东在年也写过:“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抑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如得不到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

12、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结论是非常明确的,社会主义需要个性,现代化建设需要个性。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怎样才能形成在学校里,主要靠班集体建设。马克思曾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学生在集体中直接交往的人是最多的,与各位老师交往,与许多同学交往,在交往中,就会互相发生影响,发生作用。这种相互影响与作用正是个性赖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学生之间的交往,大多是在积极的有组织的活动中进行的,促使学生的个性与集体的发展一起发展。也正是在诸多的集体活动中

13、,学生得到显示自己才能和特长的机会,在他人和集体的肯定性评价中,心理得到满足,于是获得了“要干得更好”的动力,个性得到主动发展。集体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教学的,教育的;文体的,科技的;校内的,校外的;全班的,小组的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处在不同的角色地位,其不同侧面的个性潜能得到培养和发挥。因此,学生个性在集体中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应该认识到,学生的个性是一个整体性概念,虽然它包含着也可分解为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多种因素,但在学生身上是以综合性和整体性表现出来的。现代教育观念告诉我们:“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只关心儿童或青少年个性的某一方面是不够的,他必须把个性作为一个整体,把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相

14、互交流一并考虑。”联合国国际教育局“教育科学丛书”教育科学导论第页这个论断,对有的班主任仅仅把注意学生兴趣爱好作为培养个性的方法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只有创建班集体,才能使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没有谁会否认,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而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一方面靠办好师范教育,搞好在职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在教育实践中去探索规律,增长本领。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在创建班集体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班主任要创建班集体,就必须充分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的情况,了解和研究什么,如何了解研究,都需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为了获得正确的认识,有时要冥思苦想。也正是在这个实践过程中,班主任学会了研究学生

15、。创建班集体不会一帆风顺,小的失误、挫折、失败都是可能的。出现这些情况怎么办就需要深入地思考,特别需要学习理论,学习别人的经验,有时需要学习很多的东西,才能得到分析问题的参照,解决问题的答案。可见,创建班集体,要“逼迫”班主任学习理论,并运用理论去解决实践问题。正是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班主任最重要的素质得到提高。创建班集体过程中,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许多事情自己都应做到;否则,便没有说服力。而真正做到“身教”,是相当难的。许多班主任是在规范学生的过程中,规范了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师表”。创建班集体,需要多方面开展活动,班主任的才能往往“供不应求”。尤其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等方面,班主任常常缺乏自己的兴趣、特长,难以在需要的时候给学生“露一手”。这就要求班主任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使自己的素质更全面些。创建班集体过程中,困难和压力重重。荣、辱,誉、毁,得、失,成、败,都可能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